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安村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下轄村)

鎖定
莊安村,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東部約3公里處,東面與餘新鎮接壤,西鄰寶華村,南接假山村,北靠紅聯村。地理位置屬王鎮東部區域面積5.2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54 61畝,共有2l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25人,總户數675户,全村現有黨員52人,團員2 7人,村幹部5人。
中文名
莊安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
面    積
261 畝
人均耕地
2.8畝
水面面積
76畝

莊安村村情簡介

莊安村位於王店鎮東部約3公里處,東面與餘新鎮接壤、西鄰寶華村、南接假山村、北靠紅聯村,全村區域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622人, 23個村民小組694户農户。2014年全村計劃生育符合率100%,自來水入户率92.1%,合作醫療參保率98.7%,義務教育入學與畢業率10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1%。2014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580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13.6%以上;農民人均收入22012元比上一年增長12.5%,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首次突破30萬元,2014年本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已經達到349672元,較好地實現了村班子在年初所提出的農村經濟發展目標.近幾年來,我們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建設新農村,使我村出現了社會風氣良好,居民安居樂業,環境優美整潔,農民生活富裕的新景象,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我們莊安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績,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們村先後榮獲浙江省興林富民示範村、浙江省綠化示範村、嘉興市文明村、嘉興市綠化示範村、嘉興市科普示範村、嘉興市三無達標村、市級文明村、市級衞生村、先鋒工程五好村黨支部、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示範村、“三星級”民主法治村、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村、秀洲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村、合作醫療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十一五”期間區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市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市級五星級和諧示範社區以及秀洲區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1] 

莊安村特色產業

創建於1992年的嘉興水果市場是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是目前嘉興市連接省內外的一個大平台,在整個華東地區都有着極大的影響力,年果品交易量200萬噸,交易額132億,對於王店鎮地產水果,特別是莊安等村的葡萄能通過品種改良、優化穗形修剪、減量提質、改善包裝等方面以產定銷,讓地產水果成為嘉興水果市場的一張金名片,實現惠農興農,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學一做”。

莊安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全村有50户通自來水,有6户飲用井水,有5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100%)。有50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33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2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户(分別佔總數的44%和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户2户。
該村到2007年底,全村有50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莊安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佔總收入的29.15%;畜牧業收入10.3萬元,佔總收入的29.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3頭,肉牛13頭,肉羊38頭);林業收入0.3萬元,佔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佔總收入的3.96%;工資性收入0.3萬元,佔總收入的0.99%。農民人均純收入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佔勞動力的3.65%),在省內務工4人。

莊安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50户,共鄉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1人。其中農業人口219人,勞動力137人。該村全部為漢族,總人口數為21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5.89 %;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6公里,距離鄉衞生院6公里。

莊安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王店中心小學,中學生就讀到王店鎮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5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9人。

莊安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1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莊安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其中男黨員7人。

莊安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出售困難。
2、科技、教育、文化落後,種植業、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
3、羣眾看病難,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養豬240頭、牛20頭、羊50只。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98元以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