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姓

鎖定
莊姓,中國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
莊姓的起源主要有二支:羋姓和子姓。第一支羋姓,楚莊王之後。第二支子姓,宋戴公之後。 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改姓為嚴。姓莊的人士都改姓為嚴。魏晉時期,部分嚴姓恢復莊姓,一部分後裔則繼續沿襲姓嚴。 [2] 
莊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東海、會稽三郡。莊姓的堂號有南華、武強等。 [3] 
宋朝時期,莊姓不足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6%。當時莊姓第一大省是福建。 [3]  明朝時期,莊姓大約近1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當時福建仍為莊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莊姓總人口的25%。 [3]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莊姓的人口160多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三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3%。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此四省大約集中了莊姓總人口的68%,其次分佈於浙江、山東、黑龍江、吉林、上海、遼寧,六省市的莊姓又集中了19%。廣東為莊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大約25%的莊姓人口。 [3] 
中文名
外文名
Zhuang
得姓方式
以諡號為氏
得姓始祖
楚莊王 [1] 
主要郡望
天水郡、會稽郡等 [3] 
主要堂號
天水、會稽、南華、武強等 [3] 
代表人物
莊子莊希泉莊則棟

莊姓歷史發展

莊姓姓氏源流

  • 源於子姓
春秋時宋國戴公武莊之後,以祖字為氏。據《姓氏考略》和《資治通鑑音注》所載,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莊姓形成以後,曾於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莊姓在漢明帝以後改為嚴姓。魏晉南北朝時,有的嚴姓復祖姓仍為莊姓,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説。莊姓望出天水(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4-5]  [6] 
  • 源於羋姓
莊氏族譜 莊氏族譜
據《百家姓》載;“莊,天水郡。系出羋姓。楚莊王之後,以諡為姓。後有莊周、莊蹻,齊有莊賈”。楚莊王中國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羋姓,名旅,又稱熊侶。楚莊王不僅有超人的氣量,而且有識人之明,楚莊王知人、信人、善於用人。在位期間(前613~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舉,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羣蠻等也乘機騷擾。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羣臣和睦,重視民生,興修水利,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諡號為“莊”,帶有莊嚴、肅穆之意,史稱楚莊王。其後支庶子孫遂以祖號“莊”為姓。今奉楚莊王為莊姓始祖。 [2]  [5]  [7]  [6] 
  • 源於改姓
鎮海莊市莊氏家族,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了避朱元璋之諱,由章姓改為莊姓。 [8-9] 
  • 少數民族
①回族改姓: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中的記載:莊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現主要分佈於海南省三亞市一帶地區。 [10] 
②蒙古族漢化改姓 [11]  :蒙古族烏扎喇氏、蒙古族阿魯特氏,明、清朝時期即冠漢姓為莊氏。
③滿族改姓:滿族烏雅氏、滿族他塔喇氏改姓。 [12] 

莊姓得姓始祖

楚莊王
楚莊王(2張)
楚莊王。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姓氏考略》等書所載,莊姓始祖為楚莊王,出自羋姓,以諡號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族,死後諡號“莊”,是為楚莊王。其支庶孫有的以“莊”為氏。莊姓後裔尊楚莊王為始祖。 [1]  [5] 

莊姓遷徙傳播

福建莊氏祖祠 福建莊氏祖祠
先秦時代,莊姓已經向各地播遷。當時齊國有莊暴、莊賈,越國有莊舄,楚國有莊豹、莊足喬、莊辛、莊善,宋國有蒙人莊周。這些史實表明當時齊(今山東)、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國蒙(今河南與安徽之間)都有莊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蹤跡。據《史記·西南夷傳》所載,莊王苗裔莊足喬(一作莊豪)率軍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雲南滇池),因黔中被秦軍攻佔,已無歸路,莊足喬遂在滇稱王。漢武帝時,始歸順漢朝,時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這説明,莊姓在先秦時代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
秦、漢之際,莊姓依舊以湖北、河南為其繁衍中心,此際莊姓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省蘇州)人莊忌,為莊姓傑出代表。東漢時期,曾因漢明帝名劉莊,莊姓避諱改莊為嚴氏,自莊光(後改嚴光)開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魏晉以後,有嚴姓複本姓,從此莊、嚴二姓並行全國。 [2]  [13] 
十六國時期,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後遷居今甘肅的天水、浙江的紹興、山東和江蘇間地,後來發展成了莊姓天水郡望、會稽郡望和東海郡望。
唐朝末期,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王潮外甥)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永春桃源裏蓬萊山,是為莊姓入閩始祖。
宋末元初,莊森長子莊韋之後裔莊詔遷廣東陸豐上沙鄉開基;四子莊甲之後,入閩第八世莊元吉為桃源錦繡本派始祖。另有裔孫莊哲遷居同安,哲弟莊光徙潮陽。莊元吉長子名翼,其重孫莊孫遷居青陽開基;三子名晦,其重孫莊同遷惠安雲頭鄉開基;四子莊夏,其孫莊彌淵遷潮安開基;彌淵重孫莊才翁遷同安開基。
明朝初期,山西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兩朝,莊姓人渡海到台灣者,以南靖莊三郎派下居多,其中農民起義軍首領莊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遷居台灣鳳山(今高雄縣治)竹仔港莊。亦有莊姓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莊氏宗親在世界各地分佈甚廣。在莊子故里民權縣,當地縣誌辦的同志專門成立了研究莊氏宗親的組織,由楊惠民、楊子建、王春德三位老人組成,對莊氏的起源進行刨根問底。而目前在海內外有數十個莊氏宗親研究會,其中以廣州莊氏宗親總會、泰國莊氏宗親總會、香港莊氏宗親會、澳門莊氏宗親會、新加坡莊氏宗親會、越南莊氏宗親會、澳洲和法國莊氏宗親會等較為著名。
作為莊氏的發源地,民權縣曾多次舉辦百名莊氏尋根拜祖和莊子國際研討會活動,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莊子研究會和國內莊子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到莊子故里探尋莊子思想的秘密,領略莊子故里的風光。
如今,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莊姓約佔全國漢族莊姓人口的60%。 [13] 

莊姓各地分支

第一支曹州(菏澤)支:曹州南有湯都北亳,又稱北蒙,是一個古蒙名區,域有濮水、南華,漆園在其境,莊子的子孫當時是在此定居的。但宋國滅亡後,齊、魏、楚三分其地,齊得有濟陰,曹州屬濟陰,莊子子孫理應歸齊,或被遷至齊之內地。曹州(今菏澤)有莊氏一族,分居於東明、曹縣、牡丹區,該支族譜稱本族之始,出自春秋宋國《左傳》所謂戴公武莊之族者是也,同時稱莊子為始祖(見《莊氏族譜· 序》1950年版),該支已繁衍七十九世,是全國莊氏傳承最多的一支。但可惜族譜於清嘉慶十二年借與他人丟失了。自始祖莊周至五十三世祖已無譜可考,今譜雖是從五十四世先祖莊百萬,字廣財,開始至與七十九世,子孫繁衍近一萬人主要分佈於除山東菏澤市的東明、牡丹、曹縣三地,還有河南的蘭考縣、杞縣、原陽縣、開封市、黑龍江等地,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廣財公自山東省青州府益都馬兒山陽棗村遷居曹邑,這次遷徙當是莊子後裔的一次回遷。這支比較久遠的宗支,它不僅承認宋戴公是莊姓來源,而且將莊子尊為始祖,這種傳承關係彌為可貴,是莊子後裔歷史依據最為充分的一支。 [4] 
第二支天水望族,秦末莊不識(亦為莊不職)追隨漢高祖反秦封武強侯,子莊嬰、孫莊青翟襲承武強侯之位,後代居馮翊,漢置天水郡,馮翊屬之,莊氏在天水遂為望族,後天水為其郡望,堂號亦為天水堂。該支莊氏始祖,莊不識早期投軍漢高祖,初為舍人,漢高祖起事後長期轉戰於濟陰一帶,後在濟陰登基。莊不識有可能是莊子後裔,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定居天水。莊不識的後裔遷河南,再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成為當今莊氏最大宗支。 第三支,東漢餘姚人莊光,字子陵,少時有文名,與漢光帝共遊學,漢光武帝名劉秀,生於濟陽,今東明縣,後在河南南陽起兵。劉秀稱帝后,屈尊禮聘莊光,授諫議大夫,莊光不就,後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為嚴,是為嚴光(嚴子陵),嚴子陵退隱於富春,世稱高士。後為莊、嚴兩姓先祖。該支系祠廟楹聯為:秋水名篇竟把雄文吐潮海,春山垂釣聊將竿竹藴經綸。另有爵高東漢,學著南華。從此家廟楹聯秋水名篇、學著南華來看,此支當為莊子一脈。 [4] 

莊姓傳統文化

莊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天水郡:西漢初始置郡。相當於今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6]  [14]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今浙江省紹興市。 [6]  [15] 
東海郡:漢初的東海郡在今山東省郯城一帶。東魏及隋唐的東海郡 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地區。 [6]  [15] 
  •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15] 
會稽堂:以望立堂。 [15] 
東海堂:以望立堂。 [15] 
翔安莊垵莊氏宗祠 翔安莊垵莊氏宗祠
南華堂:出自戰國時莊周。莊周出生於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他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學説,與老子一起為道家之祖,後人稱為莊子。因著有《南華經》,後代以此為堂號。 [3]  [15] 
武強堂:漢朝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15] 
錦繡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裏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賜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將其祖父墓地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這是莊氏堂號“錦繡”的由來。 [15] 
著經堂:源於戰國思想家莊周事典。莊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名周。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隱於曹州之南華山,從事講學、著述。楚威王聞其名,用厚幣相聘為相,他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願逍遙物外。為文汪洋恣肆,著書十萬餘言,號《莊子》。漢志列於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唐天寶初,詔號為《南華真經》。奉莊周為遠祖的莊姓族裔因以"著經"為堂號。也有的叫南華堂。 [14] 
懷恩堂:明宣德年間,莊勤勵公兄長永吉公遭人誣陷入獄,勤勵公變賣家產赴京申冤,得到藩府彭公、臬司王公、邑侯朱公等人相助,永吉公得以出獄,勤勵公遂作懷恩記藏櫝於祠堂祀之。經此劫難,莊氏後裔為感念諸公恩典,祥露家廟故號“懷恩堂”。 [16] 
還有貽榖堂、追遠堂。 [14] 

莊姓宗祠楹聯

莊氏宗祠
莊氏祠堂,又稱懷恩堂,是祥露莊氏開基祖勤勵公明永樂年間擇地而建,距今數百年。懷恩堂,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築,土木石結構,抬梁式構架,懸山頂,由前後兩進主體建築及護厝組成,築造精巧。尤其祠內木雕、石雕十分精美,木雕的獅子、花卉,石雕的蟲鳥、麒麟,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16] 
懷恩堂 懷恩堂
霞張有三座宏偉壯觀的大祠堂,中間為莊氏大宗祠,東邊為霞張長房宗祠——承柞公祠,西邊為霞張二房四房三房宗祠,三座宗祠前面尚有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大埕,為惠安最大的祠堂古建築羣之一。還有五房祖廳另建在祠堂東邊。霞張莊氏大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佔地481平方米,為三進二天井三開間清風格古建築。第三進為二層樓宇仿古式建築。祠堂於1992年秋重建。 [17] 
泉州惠安霞張莊氏宗祠 泉州惠安霞張莊氏宗祠
  • 四言通用
望出天水;源自春秋。
全聯典指莊氏源流和郡望。
滇池坐鎮;定山隱居。 [6]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楚國將領莊蹻,頃襄王時率軍通過黔中向西南進攻,越過且蘭、夜郎,直到滇池附近。後因黔中被秦國攻佔,與楚國斷絕了交通,便在滇稱王。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江浦人莊昶,字孔暘,成化年間進士,歷官檢討、吏部郎中,因直諫被貶謫,後隱居定山,學者稱為定山先生。
皇崗莊氏祠堂 皇崗莊氏祠堂
歌吟東越;經著南華。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莊舄,在楚國做官,不忘故鄉,病中思念越而吟越地歌樂。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名周,宋國蒙人,曾任漆園吏(管理漆園的小官)。生活貧困,卻拒絕了楚威王的重金禮聘。其哲學思想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著作《莊子》又稱《南華經》,為道教經典之一,文章汪洋恣肆,想像豐富,多用寓言故事形式,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的價值。
  • 五言通用
父子雙進士;明清兩狀元。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萬曆進士莊起元,其子清朝乾隆進士培因,俱有文名。陽湖人。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萬曆狀元莊際昌,字景説,永春人;清朝乾隆狀元莊有恭,字容可,號滋圃,番禺人。
能除一切苦;照見五藴空。
此聯為莊繁詩自題聯。
祥和明廣宇;露潤毓英賢。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 六言通用
獻詩博詞林譽;鼓盆留蒙吏歌。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莊有恭嘗獻詩文,數蒙獎勵。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莊周,其妻死,周箕踞鼓盆而歌。
肇於閩源於粵;作於祖述於孫。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南華秋水遺韻;錦繡桃源流風。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 七言通用
有可讀史二千遍;莊周著經十萬言。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諸生莊有可,亦名獻可,字大久,武進夫。博通經史,自言讀至二千餘遍。有《春秋註解》等。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周,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一説今河南商丘),做過漆園(今渦河北岸)吏。楚莊王聞其名,用厚幣相聘,許以為相。他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甘願逍遙物外。著書十萬餘言,號《莊子》。漢志列於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唐天寶初,詔號為《南華真經》。
獻詩博詞林之譽;築陂利福清之民。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番禺人莊有恭,字容可,號滋圃,乾隆年間狀元,歷官修撰、侍講學士、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江蘇巡撫、江南河道總督、刑部尚書、福建巡撫。風度端莊,為官清勤。工書法,風格圓勁,片紙隻字都為人重視,爭相珍藏。曾在翰林院獻詩文,數次獲嘉獎。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莆田人莊柔正,元符年間任福清知縣。曾改築天寶陂,在陂帝大榕樹下辦案,凡投訴者都要背一塊石頭,理曲者則搬運石塊贖罪。陂以石為基,又熔鐵加固,數月完工,改名元符陂。可灌溉數萬畝農田,百姓得其利。
福令溥百年之利;翰林標四直之名。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莊柔正事典。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莊昶事典。
源來錦繡無雙本;派衍青陽第一枝。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天馬回頭穇上路;文山挺秀奠莊江。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菲島思恩業耀祖;青陽懷祖名光宗。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青陽衍派開祥露;錦繡光輝照西溪。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青陽流派源流遠;錦繡傳芳世澤長。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華夏無山賜錦繡;五洲有土播芳馨。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青陽梅樹根株老;菲島椰林枝葉榮。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源長承雨露;永春澤厚佔晴暉。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山嶽鍾靈騰蛟起鳳;人文薈萃濟世經邦。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永春桃源錦繡故里;南海椰島珉城新風。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 八言及以上
經演南華,潦園遷吏;節高東淳,光武故人。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錦書南華,道諧春秋義。繡綴北斗,光照天地心。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天朗風和,人文長衍慶;水深流遠,祖德永留芳。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家廟重輝,西溪添異彩;子孫發奮,祥露展宏圖。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文章醒世,漆園享譽千古;華胄聚族,天水流芳萬年。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潭西鎮白銀坑莊氏祖祠楹聯。
清水朝堂,世代源流有意;陽光有彩,子孫發達可期。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桃源肇跡,開閩宗之丕基;錦繡流芳,傳世祥之鼎榮。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翰苑能臣,直諫內廷張火;漆園名吏,高隱南華著經。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名臣慶昶的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周事典。
錦棟雕樑,宇壯堂華宗祖德;繡山繪水,地靈人傑振家聲。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里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錦繡御墨,龍輸殊恩光闕北;銀城卜居,馬蹄佳籤應西溪。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祥煥雙村,海驕西溪開國族;露滋七朵,芝蘭玉樹茂庭階。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山從錦繡,一開詩禮由來遠;水接桃源,千載衣冠特遠尊。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奎洋鎮莊氏大宗祠聯,祠祀開基祖莊三郎及派下先祖。
天水溯流風,派衍桃源歸一本;青陽蕃奕葉,地鍾祥露發千枝。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根扎桃源青陽,衍派五秀繁茂;支分銀邑祥露,兩梓七蓮芬芳。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開水衍汪洋,一派宗支流祖澤;桃源開龜島,萬家錦繡屬孫林。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奎洋鎮莊氏大宗祠聯。
同廷中植王晉,三槐奕葉重光七朵;古山下種竇燕,五桂並根先佔一枝。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勝地佔青陽,門對三台,台光永耀;本支分錦繡,源流百世,世澤長綿。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莊氏家廟楹聯。
跡肇宋時啓我後人,允見規模擴大;祠興明朝繩其祖武,幾經閥閲增高。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莊氏家廟楹聯。
二千年箕裘傳承,神州世系源流遠;一萬里海島開拓,菲國光華事業興。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源,錦繡脈,俎豆千秋福柞久;南洋志,椰子情,馨香百代海天長。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宗族菁衍,欣瓜瓞綿綿,枝葉蔚蔚;祠宇軒昂,望海波盪蕩,白雲悠悠。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祥開百世,海嶠溪西,各奠方隅聚國族;露濡七朵,蘭芽桂萼,永蕃奕葉為馨香。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天水源頭,錦繡峯阿,山高水源思先德;菲濱島上,珉尼市間,葉茂枝繁禱後蔭。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流芳,青陽衍派,七系雙村承玉露;古山祖德,勤勵宗光,千支百世佔禎祥。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祥臨文圃,福廕鄉民,村增廣宇人增壽;露潤海滄,澤滋梓里,社湧英才地湧金。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自唐發祥以來鼎甲簪纓,蟬聯錦繡無雙地;入閩著姓而後吳齊浙鄂,派系桃源總一家。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承祖德由永春跨海而來,披荊斬棘創基業;展宏圖憑菲島迎潮而上,破浪乘風向未來。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承恩御墨親頌,自宋至明,奕世簪纓誇錦繡;先祖宏圖大典,由閩遷粵,本支派瓞溯桃源。
此聯為廣東省潮陽市庵埠莊隴公從公祠堂楹聯。
培百世忠厚之基,積德無窮,開於閩、衍於粵;冠一榜英豪之首,大魁有種,作以祖、述以孫。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賜第沐皇恩,前少師、後家宰,五邑衣冠推錦繡;入廟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孫,一朝簪笏半雲礽。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御墨香流,錦繡山燦,百代之文章,後見孫繩祖武;仙爐瑞壓,明光殿煥,千秋之作述,還誇奧紹閩京。
此聯為福建省靖江市馬洲莊氏大宗祠楹聯。
錦繡恩濃御墨,自明溯宋,寵賁千秋,頻惹御香依王闕;桃源瑞藹春光,分晉入潮,本支百世,共道春色滿青陽。
此聯為廣東省潮州市庵埠莊從公祠堂楹聯。
先人智略,千里涉步,宋時外遷安居擇銀坑;後代勤奮,繁衍興邦,今惜莫忘遠祖溯桃源。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潭西鎮白銀坑莊氏祖祠楹聯。.
派由天水之豫之閩百代衣冠同濟美;支出鶴洋而潮而陸奕世俎豆永為新。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上英鎮浮頭莊氏祖祠楹聯。
(資料來源: [18] 

莊姓家譜文獻

家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時間
藏地
備註
金沙帶莊嚴氏宗譜十卷
(民國)嚴炳耀等修
民國八年(1919年)富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鎮江莊氏族譜
(清)莊昆蘭、莊養亭、莊孚吉纂修
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江蘇武進莊氏宗譜不分卷
(清)莊殖等續修
清嘉慶七年(1802年)願賢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莊氏增修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清)莊斯才纂修
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武進莊氏增修族譜
著者待考
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七~九卷
江蘇武進毘陵莊氏增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莊壽承纂修
清光緒元年(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毘陵莊氏族譜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莊清華續修
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二十二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晉陵莊氏續修家譜不分卷
(民國)莊鍾等纂修
民國四年(1915年)願賢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

江蘇金壇金沙莊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莊榮生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德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
南開大學圖書館

江蘇宜興荊南莊氏宗譜十卷
(清)莊林初主修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天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熟虞山莊氏續修世譜六卷
(民國)莊士禎等修
民國十一年(1922年)惟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
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鄞縣蛟西莊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莊繼梁莊子愚纂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諸暨莊氏宗譜十一卷
著者待考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稿本十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諸暨莊氏宗譜八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九年(1883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金華履湖莊氏宗譜二十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所
今僅存第二卷、第四卷、第八卷、第二十卷
安徽徽州新安莊氏族譜六卷
(明)莊歙纂修
明天順二年(14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
中國國家圖書館

福建閩侯侯官莊氏支譜
(民國)莊琳修
民國七年(1918年)鉛印本一冊
福建省圖書館
共有四部
福建沙縣松洋莊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宣統三年(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十一卷
廣東陸豐莊氏宗譜
(清)莊雲壬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
台灣省

四川廣漢莊氏族譜四卷
(清)崇雅祠後裔續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南京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參考資料: [19-20] 

莊姓字輩排行

貴州印江莊氏字輩:“聖世英周漢國君士典良吾中思尚志道德爾而剛”。
貴州江右莊氏字輩:“茂首循天一克開先有章時維清風若子啓九傳昌學純裕長大積厚自流芳值之原誠正優超發文祥”。
湖北江陵莊氏字輩:“夢首循天一克開先有章其文欽奉若定得久全昌紹宗敦孝敬振緒啓賢良時遠知傳述立徵祖澤長”。
湖北建始長梁鄉莊氏字輩:“志希國守重玉有遠超章奇文欽奉若定得久全昌泮林輝主鑑藻樹照圭銘汝極熙階錄泰來燦執鈞”。
重慶彭水莊氏字輩:“素極典常輝先少志清平承家明經濟世忠誠修萬代永紹方茂雲光前登德學朝庭人文啓大吉世泰普安寧進國天心順福壽久康明”。
廣東陸豐莊氏字輩:“德才光三國”。
廣東潮陽莊氏字輩:“敦厚盛名儒清勤啓福基”。
江西南昌莊氏字輩:“曰廷撫昌運四海洽時雍閒永長江水湛然心跡同懷仁以輔義百世仰高風”。
福建晉江莊氏字輩:“祖武丕成詩書禮振宏進家聲”。
四川成都莊氏字輩:“文迎紅開成瑞景元良大振運時光雲朝中正重家德青福將華永傑冒”。

莊姓故居墓葬

嚴子陵釣台,位於杭州市桐廬縣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相傳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友嚴光(字子陵)避官隱居、耕讀垂釣之處,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新安江黃金旅遊線上一個著名景點。 [21] 
蒙城莊子祠是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總佔地面積52畝。全祠由祠堂建築羣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台、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等。 [22] 
蒙城莊子祠 蒙城莊子祠
莊子墓為圓形土冢墓,高9米,周長88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莊子墓,並立石碑一通,碑高1.8米、寬0.67米,陰刻“莊周之墓”。石碑背面刻有上自州縣官員、下至黎民百姓達326名立碑人姓名。2016年1月,包含“莊周墓”在內的以莊子文化為主題的商丘市民權縣莊子文化旅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3] 
莊周墓 莊周墓
  • 星聚堂
星聚堂 星聚堂
“星聚”取“賢人會聚”之意,“星聚堂”為莊起元建造,由其三子莊恆及其後裔居住。莊起元的五個兒子,後代最興旺的當數三子莊恆這一支。民國第一任江蘇都督莊藴寬即屬此支。“星聚堂”莊家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瞿秋白祖母的孃家,瞿秋白少年時曾在“星聚堂”讀書、生活。
  • 莊氏塾館
莊氏塾館位於莊氏“星聚堂”內,東鄰莊氏“濟美堂”,坐南向北,原有屋五進。當年,瞿秋白祖母帶領一家人在“星聚堂”後廳九皋樓下居住達12年之久。瞿秋白5歲入塾館求學,塾師為莊怡亭,至1905年春去覓渡橋北冠英小學就讀,在塾館一年多。莊氏塾館今遷入民元裏1號。 [24] 
  • 濟美堂
“濟美堂”之名取自於《左傳》“世濟其美”。莊氏“濟美堂”原位於延陵西路臨近早科坊處(原織機坊濟美里),是莊氏祖堂,由明太僕寺少卿莊起元建造自住,後為其第五子莊應詔居宅。舊時“濟美堂”還懸有“祖孫父子叔侄兄弟進士”10字書額。2006年,“濟美堂”遷移至民元裏1號,存一進五開間二層樓建築,坐北朝南,堂內有荷包月梁、掛落長窗等,天井正中放置一葫蘆狀雙龍石雕瓶,堂西有一對雙獅戲珠大照壁。 [24] 
  • 傳臚第
“傳臚第”原為“維祺堂”,由莊起元建造分給其第四子莊應會居住。後莊應會高中明崇禎元年(1628年)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遂改名“傳臚第”。
  • 晉江五店市莊氏家廟
莊氏家廟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經歷代重修。為七開間二進硬山頂抬梁式木構架磚石木建築,建築面積925平方米。三川脊頂,高低錯落的屋脊各立燕尾,堆塑卷草,裝飾彩瓷剪粘花鳥。堂宇軒朗宏敞,薈萃磚雕、木雕、彩畫、髹漆等多種建築工藝。內外懸掛“狀元”、“進士”匾額數十方。 [54] 

莊姓姓氏名望

莊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莊姓歷代名人66名,佔總名人數的0.15%,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二十四位;莊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21%,排在並列第九十九位;莊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8%,排在並列第九十二位;莊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23%,排在並列第八十二位。 [25] 

莊姓名門望族

常州莊氏是指歷史上滿清時代學術界常州學派的創造人之一,也是常州學派重要領袖之一,莊氏家族在當時聲名顯著。在明清兩代,常州莊氏一族出了大大小小200多個官員。常州莊氏明清時期共中舉79人,中進士35人,在全國範圍內罕有其匹,更有兄弟鼎甲、兄弟會魁、兄弟三進士、兄弟二進士、三代八進士、七世十九進士、同榜三進士等諸多盛事。甚至直到當代,毗陵莊氏仍然家風不墜,如莊逢甘、莊逢辰、莊逢源三兄弟併為院士。 [26-27] 
●青陽莊氏
在明清時期,特別是明代,青陽莊氏科舉人物眾多,是其他族姓難以企及的。自成化十年(1474年)族人莊榮首中舉人至明崇禎間,莊氏家族出了進士13名,舉人14名,貢生4名。在清代,又有進士2名,舉人5名,貢生4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嘉靖八年,家族中有莊用賓、莊一俊、莊壬春三人同榜考中進士,人稱“一榜三龍”。明弘治十七年(1504)到明萬曆28年(1600)科舉考試中,五科中共10人中進士,稱“五科十鳳”。這就是一榜三龍齊奮,五科十鳳連飛的來由。 [54] 

莊姓先秦秦漢

宋國人莊子 宋國人莊子
莊周:(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即莊子宋國(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思想家。 [28] 
莊辛(生卒年待考),戰國時楚襄王大臣,因襄王寵幸嬖臣不理朝政,屢諫不聽,莊辛遂避亂到趙國。後楚國為強秦所破,國都覆沒,襄王到城陽(今信陽)避難,派遣使者召莊辛回國,問救國之道,莊辛回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去嬖臣,以天下為重,則楚國有救。”襄王聞過思改,委以國政,封莊辛為陽陵君
莊舄(生卒年待考),亦稱越舄;越國人。著名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莊舄出身貧寒,仕楚。是古代一個著名的愛國主義者。
莊蹻(?—前256),約生活在公元前243年至公元前262年間,一作莊豪,又作莊嶠。史載系“楚莊王之苗裔”,楚國將軍戰國時楚國人,在他生平當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反楚起事,二是入滇,是史上第一個雲南王。 [29] 
莊青翟:(?—前115),高祖時大將、武強侯莊不識之孫,漢代大臣。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武帝時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後任相三年,於官場爭鬥中自殺。 [30] 
嚴忌 嚴忌
莊忌嚴忌)(約前188—前105),吳(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人,西漢道家、文學家。 [1] 
嚴助(?—前122年),本名莊助,西漢人,西漢中期會稽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嚴忌之子,也有人説他是嚴忌的族子。 [31] 
嚴光(前39年—41年),本姓莊,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市)人 。東漢著名隱士。 [32] 

莊姓宋元

莊徽(生卒年待考),揚州江都(今屬江蘇省)人,北宋官吏。進士出身,歷任徽猷閣待制、平江太守等職。居官有令名,無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莊夏(1155—1223),莊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屬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學者。進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煥章閣待制。有《禮記解》、《典故備記》、《國史大事紀》等。
莊綽(約公元1126年前後在世)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學者。最高職任過鄂州、筠州知府。其學有淵源,多識軼聞舊事。有《雞肋篇》、《杜集援證》、《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莊姓明清

莊昶(1437—1499),字孔暘,號定山。應天府江浦(今屬江蘇省)人,明代官吏、學者。進士出身,曾任翰林檢討,後謫桂陽州判官。淪落三十年,以講學為務。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刻意為詩,而喜用道學語言。有《莊定山集》。 [33] 
莊用賓(1504—1578),字君採,號方塘,晉江青陽人。祖籍永春。明嘉靖八年(1529年)與潘湖黃光升同榜第八名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彼時朝政腐敗,考場營私舞弊現象屢見不鮮。有個生員叫袁文煒,其人學博品正,但沒錢行賄考官,因此名落孫山。 [34] 
莊際昌(1577—1629),字景説,號羹若,又號羹元,晉江青陽人,莊用賓曾孫。祖籍永春。明代萬曆年間狀元,天啓年間補授翰林院修撰,因不願依附魏忠賢,還家不出。崇禎元年啓用為右諭德,後起為左春坊庶子。 [35] 
莊起元(1559—1633),字中孺,號鶴坡。常州人。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與堂弟莊廷臣同榜進士。是常州莊氏家族西莊的始祖。 [27] 
莊謙(生卒年待考),字含光,大店鎮大店人。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 中舉,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汝寧府(今河南汝南縣)推官。為官期間,體察民情,革除弊端,懲治奸邪,因政績突出升任浙江道監察御史,後巡按陝西八府。晚年恬淡仕進,回鄉督促子弟讀書。
莊臻鳳,女,字蝶庵,三山(今揚州)人,清初著名琴家,師從徐上瀛。莊臻鳳不拘於虞山一派,兼採古浙、中州等各派之長,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造詣。莊臻鳳作有十四首琴曲,各具特色,代表作是《梧葉舞秋風》。
莊亨陽(1686—1746)字元仲,號復齋,靖南(一作南靖)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進士。官至淮徐海道。亨陽著有《元仲集》一卷,《莊氏算學》八卷,《四庫總目》傳於世。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
莊子固(生卒年待考),明朝時人,字憲伯,遼東人,年十三,殺人亡命。後從軍有功,積官至參將。嘗從山西總兵許定國救開封,軍半道噪歸,定國獲罪。
莊有恭(1713—1767),廣東省番禺(今廣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狀元,授修撰、歷任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巡撫、刑部尚書、官至協辦大學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書。有《三江水利紀略》。
莊盤珠(生卒年待考),女,字蓮佩,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幼時從父學詩,諷詠終日,稍長則詩詞益工。李佳評其詞“娣視易安,非尋常閨秀所能。”金武祥言:其詩,取法漢魏。”盤珠著有《秋水軒詞》、《紫薇軒集》、《蓮佩詩草》等。
莊存與(1719—1788),江蘇武進人,清代官吏、學者、經學家、教育家、常州學派的開創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禮部左侍郎。不斤斤計較於文字訓詁,提倡今文經學,又兼治古文經學。有《毛詩説》、《周官記》、《周官説》、《味經齋遺書》等。
莊培因(1723—1759),莊存與弟,清代官吏、學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修撰,歷官侍講學士。以詩文名,而恭和御製詩居大半。有《虛一齋集》。
莊述祖(1750—1816年),莊培因子,清代官吏、經學家。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桃源同知、旋辭官養親,著書十六年。治經能傳伯父存與之學,以研求精密著稱。有《夏小正經傳考釋》、《尚書今古文考證》、《毛詩考證》、《五經小學述》等。
莊棫(1830—1878),字中白,江蘇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緯候。先世業鹺,後家中落,校書淮南、江寧各官書局,以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卒。著有《蒿庵遺稿》,詞甲、乙稿及補遺附焉。
莊瑤(1791—1865) 字琪園,大店鎮大店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中舉,二十二年中進士,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都水司郎中、湖北荊宜施兵備道。咸豐十一年(1861年),捻軍活動於大店一帶,莊瑤奉旨在家鄉督辦民團,防堵農民起義軍。同治四年(1865年)去世,贈太僕寺卿。
莊縉度(1799—1852),武進人。字眉叔,又字裴齋,號黃雁山人。武進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户部主事,河南、廣西司行走,加員外郎銜,車河學習用同知,補山東曹州府曹河同知,署兗州府運河同知。浮沉宦海,未竟其用。工詩詞、楷書,精收藏。清中期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鑑藏家。
莊陔蘭(1870—1946) 字心如,大店鎮大店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殿試中進士,入翰林院編修,誥封朝議大夫。1914年後任山東省民政長官公署總務廳廳長、兼任山東圖書館館長,山東省議會議長,國會參議院議員。1934年春任《重修莒志》總纂。1936年任孔子77代孫孔德成漢文教師,1946年在曲阜去世,葬於孔林。其代表作為顏體《重修定林寺碑》。

莊姓近代以來

  • 革命烈士
莊志民(1911—1947.1.7),江蘇省武進縣厚餘鄉楊家村人。
莊克(1906—1930.3.20),福建省龍溪縣(今漳州市)人。
莊毅(1909—1933.1.25),廣東省陸豐市人。
莊龍甲(1903—1928.10.29),山東省濰縣(今濰坊市奎文區)人。 [55] 
莊述海(1908—1932.3.23),湖北省當陽縣人。
莊夢祥(1899—1928.11.29),廣東省陸豐市人。
  • 教育界
莊俞(1876—1938)中國近代出版家、教育家。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別號夢枚樓主。江蘇武進人。
莊適(1885—1956),字叔遷。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部畢業生,早期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中國第一套小學國文課本的主要編輯者。
莊育智,歷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主要從事物理冶金和金屬物理研究。在國內首先開闢了難熔金屬研究領域,領導建立了難熔金屬相圖實驗室。曾研究成功變形鉬合金頂頭,已在全國應用。研究成功的鉬合金蒙皮,為中國返地人造地球衞星試驗成功地作出貢獻。 [36] 
莊逢甘,空氣動力學家。194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37] 
莊逢辰: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38] 
莊逢源: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39] 
莊惟敏,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40-41] 
  • 商界
莊世平,中國僑聯前副主席、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創始人。 [42] 
  • 政治界
莊藴寬(1866—1932),字恩緘,號抱闕,又號雲南,江蘇省武進縣人。清末民初官吏,書畫家。歷任代理江蘇都督,浦口商埠督辦。北京國民政府都肅政使,審計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卓越創建領導人之一,故宮圖書館館長。 [43] 
莊公惠(1937.2—2015),上海市人。天津大學化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天津市原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44] 
莊心一(1955.4—),上海市奉賢區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莊希泉 莊希泉
莊希泉(1888—1988),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安溪縣龍門鎮)人。中國愛國華僑領袖、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僑務工作主要領導人之一。 [45] 
莊田(1907—1992),原名莊振鳳,海南萬寧縣(今萬寧市)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46-47] 
莊祥鳴(1944—?),江蘇省吳江縣震澤鎮人。1995年2月由海軍上校晉升為海軍大校軍銜,200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多篇論文被錄入《中國軍事文庫》。
莊鳳(1919—?),女,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著名東北抗日聯軍女戰士、蘇聯紅軍遠東紅旗第88旅女傘兵,被戰友們譽為“軍中女傑”。 [48] 
  • 體育界
莊則棟(1940—2013),祖籍江蘇省無錫(一説揚州)市人(其父莊惕生辛亥革命後由上海遷居北京),出生於北京市。是中國著名男子乒乓球運動員,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國乒乓外交的具體執行人。 [49] 
莊泳(1972年8月10日~):上海人,著名女子游泳運動員,是中國泳壇九十年代的“五朵金花”之一。 [50] 
  • 娛樂界
莊妮:女歌手,2008年底被家鄉江蘇宿遷評為城市形象代言人。
莊濠全:藝名敖犬,台灣男子藝人團體Lollipop棒棒堂團長,第一屆模範棒棒堂的底迪之一;歌手、演員、主持;亦為黑角舞團前成員。 [51] 
莊心妍:1993年1月9日出生於廣東省陸豐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 [52] 

莊姓人口統計

宋朝時期,莊姓不足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6%。莊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佔全國莊姓總人口的3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蘇、河南,這三省莊姓大約佔全國莊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山西、浙江等省。全國形成了以東南沿海、河南為中心的兩個莊姓聚集區。 [3] 
明朝時期,莊姓大約近1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宋、元朝600年中,莊姓人口增長速度大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福建仍為莊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莊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廣東、浙江、江蘇,這四省莊姓大約佔莊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佈於廣西、安徽、山東、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期聞,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閩粵為中心的沿海地區莊姓人口聚集區。 [3]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莊姓的人口160多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三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莊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同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廠形的態勢。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此四省大約集中了莊姓總人口的68%,其次分佈於浙江、山東、黑龍江、吉林、上海、遼寧,六省市的莊姓又集中了19%。廣東為莊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大約25%的莊姓人口。全國莊姓的分部特徵是以東南沿海為重心,向外擴散的形狀。 [3] 
莊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莊姓在人羣中分佈在粵瓊閩台、浙滬,江蘇大部、安徽西部、山東東南、江西大部、雲南西部、黑吉大部,莊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73%的莊姓人羣。在魯皖大部、江蘇西北角、豫鄂東部、江西西北、湘黔大部、廣西、雲南東部、四川、重慶南端、陝甘青南部、河北東端、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西部、黑龍江西北,莊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8%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2%的莊姓人羣。 [3] 
莊姓人羣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7%,A型佔28.6%,B型佔26.6%,AB型佔7.7%。 [3] 

莊姓古籍記載

《通志·氏族略四》:"莊氏,羋姓,楚莊王之後,楚有大儒曰莊周。" [14] 
《姓氏尋源》卷十六《急就章》雲:“莊氏,楚莊王之後,氏於諡。澍按:戰國時,齊有莊暴、莊賈,楚莊辛,趙莊豹,未必皆楚莊王後。胡三省曰:莊姓有出於宋者,《左傳》所謂戴武莊之族是也。有出於楚者,楚莊王之後,莊蹻是也。漢明帝諱莊,故莊氏改為嚴氏,越多莊姓。"至魏晉之際,有人復莊姓,有人仍以嚴為姓,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説。 [14] 

莊姓研究考證

莊氏濟美堂 莊氏濟美堂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莊姓,出於羋姓。楚莊王的支庶於孫,以祖上諡號為姓,始有莊氏”。又唐代林寶《元和姓纂》:“嚴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後漢莊光,避明帝諱,並改為嚴”。根據二書之説,莊嚴二性,實屬同宗,一本同源,皆以楚莊王為始祖。可見,自楚莊王始莊嚴二姓並行蕃衍於世,同屬羋姓後裔。“莊嚴無二姓”之説,世代相傳,歷史久遠,絕非妄言。及至東漢,不僅同源,實為一家。 [53] 
宋代鄭樵在《通志・氏族略》注云:“嚴姓,即楚莊王之後,以諡為氏。因避後漢明帝諱,遂改為嚴氏。魏晉之際有複本姓者,故有莊、嚴之氏行於世”。其因由是:東漢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崩。明帝劉莊即位,為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下令莊姓改為嚴姓。不但活着的人要改姓,而且連死去的莊姓名人在史書出現也被改為姓嚴。當時在世改姓的有莊光改為嚴光、嚴子陵,莊彭祖、莊羽、莊君平、莊浮謂等改為嚴彭祖、嚴君平、嚴羽、嚴浮謂。過去的名賢如:莊不識和其孫丞相莊青翟,會稽莊忌夫子,莊助、莊延年等。雖則人已死去多年,但名字在史書上出現時,也被改莊姓為嚴姓。全國各地通都大邑的莊姓人都改莊姓為嚴姓。只有個別山陬海隅,偏山僻野,政令不能通達的地方,尚有少數人還以莊為姓。更有趣的是就連已經去世三百多年、先秦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莊子(莊周),也被改為嚴子(嚴周),真是豈有此理。 [53] 
漢明帝死後,有些人恢復莊姓。至魏晉、南北朝時恢復莊姓的人漸多,有些人仍為嚴姓。自此,莊嚴兩姓分支蕃衍,實屬一家。這就是眾人皆知“莊嚴無二姓”,也謂之“莊嚴兩姓本同源”。 [5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