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庄严(zhuāng yán)是汉语词语,意为端庄威严,既形容人庄重肃穆,也指事物壮丽严整。佛教中特指以善美修饰表相或净化身心,如佛像的端严或净土的完美境界。
该词内涵涵盖世俗与宗教维度:世俗语境中,既可描述仪态庄敬(如“君子庄敬日强”)、建筑雄伟(如“城郭庄严”),也用于文辞典雅(如“辞藻庄严”)。佛教语境下,既指对净土的修饰(如“极乐国土成就功德庄严”),也包含通过福德净化身心的修行理念(如“福德庄严”)。
其起源可溯至汉代荀悦《汉纪》记载“庄严”描述仪态 [1],南北朝时广泛用于宗教与文学,如佛寺装饰及译经中的净土描绘。唐宋后词义分化,世俗用法延续庄重之意(如朱熹论修身),佛教则深化哲学内涵(如玄奘描述菩萨妙相)。明清文献仍保留装饰佛像与建筑的用法。
- 中文名
- 庄严
- 外文名
- solemn
- 拼 音
- zhuāng yán
- 近义词
- 庄重,严肃,严正
- 反义词
- 轻浮,随便,随和,和蔼
- 注 音
- ㄓㄨㄤ ㄧㄢˊ
释义
播报编辑
[solemn;dignified;stately] 佛家语。佛家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今人以端庄而有威严为庄严 [4]
出处
播报编辑
例句
播报编辑
1、庄重而严肃
南朝 · 伽斯那《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
2、指建筑物壮盛严整。
南朝 · 沈约《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
3、装饰端正。
4、指文辞典雅庄重。
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
6、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7、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观自在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郭沫若《牧羊哀话》:“西望那夕阳光里的金刚,色相庄严,云烟浮动,我的灵魂,早已陶然沉醉,脱壳优游。”
8、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9、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当代 钟动《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