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莊一拂

鎖定
莊一拂,崑曲作曲家。原名莊臨、號南溪,晚號籜山。浙江嘉興人。
中文名
莊一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2001年2月14日
代表作品
古典戲曲存目匯考
性    別

莊一拂人物簡介

莊一拂先生在2001年情人節(2月14日)的凌晨(3點10)分病逝於嘉興榮軍醫院。享年95歲。莊一拂有四子,一女,子孫滿堂。四天前,留下的最後一個字是死(寫在病歷卡上)。去年12月12日莊一拂有《天淨沙·絕筆》:蓬山難望仙門,破夢一杯仙茗,合歡花下年年。整襟危坐,莫教霹靂驚弦。 [1] 

莊一拂藝術經歷

早年赴上海求學時,曾師從全福班名藝人陳鳳鳴拍曲,由此與崑曲結緣,長期研習崑曲。參加賡春、平聲等曲社聚會,與曲家王季烈、劉鳳叔、徐凌雲、管際安、朱堯文等相唱和。以古檇李人筆名撰《十年記》傳奇十出、注工譜、有影印本;又著有《南溪散曲》並在各報刊雜誌發表崑曲史料掌故和理論研究的文章多種。1942年與趙景深合作編輯《戲曲》月刊,曾出紀念吳梅專號並部分刊載了自著《古今雜劇文學週刊》。參加大成曲刊活動,曾主編《大成曲刊》,撰《鴛湖冢》傳奇十出,經朱堯文訂譜,發表於該刊。
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杭州,在浙江通志館工作,參與編撰《浙江通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始在舊著上集中精力編纂《古曲戲曲存目匯考》,得趙景深、葉德均、吳曉玲等幫助,共收戲文、雜劇、傳奇凡四千七百五十餘種,蔚為大觀,1982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三冊)。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曾於嘉興曲師許鴻賓合作,為毛澤東詩詞譜寫崑腔工尺譜,由嘉興市圖書館印本,其中《沁園春·雪》崑腔譜曲由北京崑曲研習社曲友合唱,錄音在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百年誕辰紀念日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國人民播放。
(以上據趙景深《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序》縮寫)
莊一拂非常重視中國的文化傳統。對古典文學、詩歌辭賦的繼承和發揚不遺餘力。在教授中國戲劇理論方面從古詩、南戲、元曲、雜劇、到京昆乃至地方戲曲,無一不深入淺出地由時代背景到地方特色及人物刻畫,諸多方面一一予以論述和分析。

莊一拂莊一拂自傳

莊一拂,晚號籜山,嘉興人。世居城南。從師白鶴裏陳應松,學詩古文辭。負笈上海,得東亞研究院法學碩士,院長吳凱聲,時民國已巳年也。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財政部部長孔祥熙,父執陸樹棠任公債司司長,乃引進公債司,並於水西門設宴拜鶴山易太廠儒為師學聲律,易師有《韋齋詞稿》,同門呂貞白手寫影印。嗣調上海債券核銷處工作。性喜南詞新聲,至是徘徊於平聲賡春兩大麴社之間。抗戰前夕,由財政部抽調救國公債勸募總會文書股,會長宋子文,國軍退出閘北,宋孔意見不合,宋一怒去香港,於是餘與尤愷君兩人,受命辦理結束,事後,即拂袖歸寓次,由是專事崑劇演唱活動。在此階段,與趙景深主編《戲曲》月輯,與葉德均、鄭振鐸、周貽白組織古典戲曲叢刊社,研究戲曲考證理論等。並闢《俗文學》上海專刊。抗戰勝利,在壬午年秋,棄政歸田,結廬南湖上,攢風為丘,鑿池為水,栽竹植蓮,並建亭曰籜山亭,王蘧常為之題額,東望釣鰲磯,北臨放鶴洲,湖光塔影常在几案間,曰白茅庵。從而侷促一室,讀經著書。詩詞曲外,更喜撰演戲曲,在上海時,原為中國戲曲協會上海分會會員,有《十年記》、《鳴笳記》等傳奇,返鄉後,未能忘懷詩詞,擔任鴛鴦湖詩社社長,並受聘為北京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年屆七十,從梁師漱溟學佛,擔任市佛教協會理事。浙江通志館聘為分纂,館長為餘紹宋。綜我一生,學殖不純,思想駁葷,馬齒徒增,豈值一笑而已。著作問世者,有《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上中下三卷,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明清散曲作家匯考》,八四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拂詩》三卷,《南溪詞曲稿》兩卷,《嘉興佛教歷代傳法大事記》,其他小品有《曲友知音集》,《梁谷音外傳》、《上海崑曲沿革史》等。

莊一拂藏書故實

早年赴上海求學時,曾師從全福班名藝人陳鳳鳴拍曲,由此與崑曲結緣,長期研習崑曲。著《古今雜劇文學週刊》,曾主編《大成曲刊》,撰《鴛湖冢》。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杭州,在浙江通志館工作,參與編撰《浙江通志》。20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始在舊著上集中精力編纂《古曲戲曲存目匯考》,得趙景深、葉德均、吳曉玲等幫助,共收戲文、雜劇、傳奇類書籍凡4750餘種。其規模收藏古籍起於抗戰之時,日軍侵犯嘉興,時任嘉興圖書館館長陸仲襄擔心館藏善本不保,遂裝箱保存。1943年6大箱珍貴的古籍竟然全部被日偽劫走,這批陸續散落到上海、杭州,一部分流入汪偽浙江省省長傅式説的“浮雲書屋”,抗戰勝利後,傅式説伏法,藏書流出。為了保護鄉邦文獻,他籌錢買下了19種珍貴善本,捐獻給嘉興市圖書館。如稿本《萬曆秀水縣誌》、清抄本《玉楮詩稿》、稿本《苞溪吟稿》、清稿本《梧溪集》、稿本《吳江周意庭先生詩稿》、清稿本《三十六硯齋吟稿》、抄本《壯悔堂集》、抄本《碧山學士集》、抄本《春暉樓遺稿》、抄本《官爵志》、明抄本《河漕通考》、抄本《愫盦詩稿》、清抄本《煙霞萬古樓詩佚稿》等。著有《南溪詩詞集》、,《明清散曲作家匯考》、《上海崑曲沿革史》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