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荷蘭歷史

鎖定
荷蘭歷史,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部,西、北面瀕臨北海,東與聯邦德國接壤,南與比利時交界。面積41473平方公里(1983)。人口1445萬(1985),其中90%以上為荷蘭人,餘為弗里斯人。官方語言荷蘭語。居民37.5%信奉天主教,31.6%信奉基督教。首都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海牙。荷蘭地勢低窪,全國24%的面積低於海平面。因此曾被稱為“尼德蘭”(意即低地)。 [1] 
中文名
荷蘭歷史
地理位置
歐洲西部,西、北面瀕臨北海,東與聯邦德國接壤,南與比利時交界
古代和中世紀
約公元前11世紀,一些日耳曼和克爾特部族在此定居。後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邊疆省份。
公元67年,克勞狄烏斯曾率領巴塔弗人進行反對羅馬人統治的起義,但遭到失敗。
4世紀,基督教傳入,經濟獲得了初步的發展,開始建設一些城鎮。
5~9世紀,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法蘭克人分別在荷蘭北部和南部定居。
10世紀末,荷蘭人開始大量建築海堤和河堤,併為此設立專門機構。
11~14世紀,荷蘭分為許多獨立的封建領地,其中佔統治地位的是荷蘭伯爵領地。
13世紀,原是德意志語言中的一個方言的荷蘭文,開始成為荷蘭的書面文字。
15世紀,荷蘭被勃艮第大公佔領。
1477年,荷蘭歸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6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進一步征服荷蘭東北部;
1556年,查理五世逝世以後,荷蘭又處在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統治之下。   
早在13世紀,荷蘭的手工業和商業開始迅速發展,佛蘭德地區逐漸成為西歐經濟中心,荷蘭的內陸運河則成為歐洲糧食運輸線之一。
從15世紀初開始,荷蘭人大量使用風車,從用堤壩圍起來的湖泊中排水造田,為發展農業生產和人口增長創造了條件。荷蘭貴族迅速富裕起來,荷蘭經濟開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與此同時,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荷蘭人使用的印刷術促進了這一發展。在荷蘭湧現出著名的畫家布呂赫爾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哲學家伊拉斯謨
16世紀中期,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歐洲,荷蘭人認為運動的領袖路德沒有實現其諾言,轉而接受了法國人加爾文創立的加爾文教,繼續同羅馬天主教教會對抗。腓力二世對荷蘭實行經濟、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奴役政策,束縛了荷蘭資本主義關係進一步的發展。
16世紀60年代末荷蘭人在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的領導下開始為推翻西班牙人統治而鬥爭(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經過大約80年的英勇鬥爭,西班牙於1648年被迫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最終承認荷蘭的獨立地位。這不僅是一次獨立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荷蘭人建立的“聯省共和國”被馬克思稱為“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荷蘭共和國時期
16世紀末,荷蘭海軍擊敗了西班牙海軍,荷蘭商船隊逐步代替了西班牙商船隊稱霸世界海洋的地位,荷蘭航海家和探險家很快發現和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海運路線,並在亞洲非洲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1602年,荷蘭商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了西印度公司。這兩個公司到處建立城堡和採購站,通過欺騙或收買當地首領,通過奴役和屠殺殖民地人民,確保了對歐洲國際貿易的壟斷,奪取了鉅額利潤。在這個基礎上,荷蘭進入17世紀──“黃金世紀”。
隨着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大發展,阿姆斯特丹也迅速成長成為歐洲的銀行業中心和“世界的倉庫”。荷蘭西部的圍湖造田圍海造田的成就促進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大發展。
在工業和手工業方面,荷蘭的陶器、銀器、紙張、布匹、圖書和其他印刷品暢銷歐洲。但從總的來看,荷蘭商業資產階級並沒有充分重視用所積累的資本來發展工業,以致荷蘭沒能象英國那樣實現工業革命,這正是荷蘭早期資本主義的致命弱點。
在這個時代裏,荷蘭的科學和文化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新的荷蘭共和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大學,衝破了教會的許多禁區,允許不用拉丁文而用荷蘭文講課,允許解剖屍體等。
最早獲得成功的是同荷蘭航海事業關係密切的天文學、地理和幾何,荷蘭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天文台
此後,荷蘭的物理學家發明瞭望遠鏡和顯微鏡,發現了光的折射率,而列文虎克第一個用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物理學家惠更斯發現了木星的環和衞星。在社會科學方面,哲學家斯賓諾莎提出了唯物的概念,雖然他還保留宗教的形式。法學家格勞秀斯撰寫了《論海上自由》,不僅為荷蘭資產階級的擴張提供了法律依據,而且為資產階級國際法奠定了基礎。在藝術方面,湧現了許多現實主義藝術家,例如畫家倫勃朗。17世紀的荷蘭雖然只承認加爾文派教會,但也允許宗教自由政治自由和新聞自由,因此吸引大批在政治上受壓迫或被革除教門的外國政治家和學者到荷蘭生活和工作,例如笛卡兒。   
17世紀上半葉,英國和荷蘭一致同西班牙作戰。戰勝西班牙後,英、荷開始爭奪霸權,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英國與荷蘭之間進行了3次戰爭。結果英國打破了荷蘭壟斷海上貿易的局面,奪取了荷蘭的一部分殖民地,使荷蘭降到二等強國的地位。
這一失敗還使荷蘭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危機暴露出來,在幾乎整個18世紀中,軟弱的資產階級無力發展工業和恢復國際貿易,而去從事投機活動、證券買賣、放高利貸、經營保險業和將資本投資國外等,使荷蘭經濟繼續衰落。只是由於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進行平衡外交,荷蘭才避免被毀滅。
18世紀中期,在法國啓蒙思想影響下,荷蘭出現了激進的“愛國主義者運動”,他們要求擴大人民的權利,縮小荷蘭共和國總督的權力,但於1787年受挫。
1793~1813年,荷蘭成為英國同法國鬥爭和傾軋的場所。荷蘭首先聯合英國反對法國革命。
1795年由於法國軍隊入侵,荷蘭共和國滅亡,總督威廉五世逃往英國。荷蘭“愛國主義者運動”再次起義。
1795~1806年法國在荷蘭境內建立巴達維共和國。
1806~1810年拿破崙一世建荷蘭王國,封自己的兄弟為國王。1810~1813年又將之併入法國。
1813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崩潰後,奧倫治王朝接管政權。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決定成立荷蘭王國,歸還荷蘭在東印度(現印尼)和拉美的屬地。   
荷蘭王國時期
1815年威廉五世之子威廉一世(1815~1840在位)就任包括比利時、列日、盧森堡在內的荷蘭王國國王。
他推行經濟復興計劃,1822年設立銀行,1824年成立荷蘭貿易協會。但他的專制統治引起比利時1830年革命。次年比利時獨立
1848年,在歐洲革命浪潮影響下,“愛國主義者運動”復興,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人民起來進行暴動,政府被迫修改憲法,大大限制了君主的權力,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基本上建立了荷蘭現今的政治體制
荷蘭逐步強盛,在東印度殖民地建立了行政機構,加強掠奪和剝削。荷蘭開始進行工業革命和實現農業改革,在全國建立保險制度
荷蘭又湧現象物理學家H.A.勞倫斯那樣具有世界意義的科學家。同時宗教的影響消退,擺脱傳統的呼聲很強烈。人民反對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的鬥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1870年開始出現工會小組,1881年社會民主聯盟(今工黨和荷蘭共產黨的前身)成立,此後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1860年,戴克爾發表了《馬格斯·哈弗拉爾》一書,尖鋭地揭露和譴責了荷蘭對印度尼西亞殖民主義壓榨和掠奪,轟動了荷蘭公眾。在藝術方面則出現了象梵高那樣的反抗資產階級傳統和形式的現代派畫家。   
1890年,威廉明娜女王登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保持中立。戰後實行了普選權等改革。
1918年開始實施須德海圍海造田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佔領荷蘭,荷蘭流亡政府在倫敦領導抗德鬥爭。轉入地下的荷蘭共產黨在國內英勇地開展了抵抗運動
1945年5月荷蘭從法西斯德國佔領下解放。
1948年,威廉明娜女王讓位於朱麗安娜。   
戰後,印度尼西亞宣佈獨立,荷蘭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
1944年加入荷比盧聯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4年荷蘭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57年參加歐洲共同體。同年荷蘭政府批准實施三角洲工程
與此同時,荷蘭大力發展化學工業電子工業、國際貿易和交通運輸業,全面開發在北方發現的巨大天然氣資源,從而使經濟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迅速發展起來。
但從70年代中期,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影響下,荷蘭也遇到了各種困難,經濟發展速度大大減慢。
1981年,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登位。
1983年經濟開始復甦。近年來國民生產總值又有提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