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荷包胙

鎖定
荷包胙是江西贛州南康大餘等地方的非遺客家美食 [2]  ,它具有荷葉的清香、豬肉的濃香、糯米的幽香,還有幾味作料的烈香,吃起來油而不膩,香能飽肚,飯菜合一。
中文名
荷包胙
主要食材
荷葉,豬肉,糯米
來    源
贛州大餘縣的荷包肉
來    歷
清朝乾隆年間
特    色
清香
菜    系
客家菜

荷包胙菜品簡介

“荷包胙”流行於原南安府,也就是(今南康區大餘縣崇義縣上猶縣)一帶。相傳,乾隆時大餘人士戴衢亨高中狀元宴請四方鄉鄰,用本地的荷葉把經過料理後的豬肉包成“狀元帽”的形狀,經蒸熟後贈送來客,這道“荷包胙”因而得名為狀元菜。 [1] 
“荷包胙”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豬肉要選擇上好的家豬肉,瘦肉和肥肉按要求搭配並切成一寸見方的形狀 [1] 

荷包胙歷史由來

贛州大餘縣的荷包肉,又名狀元萊。據説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餘人戴衙亨喜中狀元,他讓來家慶賀的人吃過宴席後,每人帶一隻荷包胙回家,讓家中老人品嚐。所以一時之間,荷包胙便被稱為狀元菜。
戴衙亨字荷之,號蓮士,戊戌進士,殿試一甲一名,與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親戴第元均顯赫於朝,合稱南安四戴。和這家人家往來,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響廣泛。據説,以後南康、上猶、崇義縣都受其影響。
“荷包胙”享有盛名,與南安府“戴狀元”有關。相傳,乾隆時大餘人士戴衢亨高中狀元后,大擺宴席謝請四方鄉鄰。因為講究“狀元”席的排場,廚師們就用本地的荷葉把經過料理後的豬肉包成“狀元帽”的形狀,經蒸熟後,就成了一道色澤淺黃、香味純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膩的菜餚。其形狀有地域性的區別,在南康可以做成元寶型、狀元帽型,方形,在贛州市章貢區只能做成長方形,相傳因為南康(南安府)出過狀元,而贛州府(章貢區)沒有出過狀元,故而在南康可以製作成狀元帽方形和元寶型。
戴衢亨是南安府歷史上惟一的“狀元”,後官至光祿大夫兵部尚書。南安“荷包胙”也盛名傳世,流傳至今,成為贛南的一道名餚。

荷包胙菜品特色

贛南荷葉肉是用荷葉墊籠底,大塊肉蘸香料、米粉放在葉上蒸熟後,又用荷葉一葉包一塊肉,回籠再蒸,整籠連葉上桌。現在贛州荷葉排骨,用香料米粉包排骨,也是一排一葉,蒸熟即上。用荷葉裹蒸的菜餚,一派清香,別有風味。

荷包胙製作方法

1、將新鮮豬肉(瘦肉為主,肥肉輔之)切成塊狀,然後,用糯米秈米粉相拌,加入醬油、精鹽、甜酒胡椒粉花生油味精和肉湯等調料。
2、把荷葉用沸水燙軟,三張疊好,用碗把豬肉倒入荷葉中,包成圓錐形或錠子形。
3、蒸時,需專人看管,不時地將水加入鐵鍋。要掌握火候,先大火蒸熟,後文火蒸爛。
“荷包胙”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異。製作時要注意把這些攪拌均勻,還要醃上1個小時左右,再用2至3張幹荷葉包紮成下圓上尖的“狀元帽”形狀,最後上甑蒸上3小時左右即成。一般要純正的味道需要一次蒸上百個。蒸好後的荷包胙,入口糯爛,吃不沾牙,荷葉的清香沁人心脾。
荷包胙這道菜,事先可將新鮮荷葉晾乾備用,用前要用水泡軟。再把糯米和粳米適量搭配,將米炒至微黃、噴香為宜,然後將炒好的米加上適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成粉,並將五花豬肉切成一寸左右見方,用鹽、醬油、料酒醃製一小時,將豬肉骨頭熬成湯,將此湯把豬肉、粉包成圓錐形,根據荷包胙的數量多少上甑蒸數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