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荔城區

鎖定
荔城區,隸屬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市區東南部,地處東經118°49′~119°39′,北緯24°59′~25°46′之間,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總面積269.66平方千米。 [1]  [11]  [13]  截至2021年末,荔城區常住人口67.6萬人。 [20]  截至2022年10月,荔城區轄2個街道、4個鎮, [15]  區人民政府駐鎮海街道縣巷63號。 [16] 
荔城區,古屬興化府莆田縣。2002年,撤縣建區。荔城區人文底藴深厚,是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稱,是媽祖文化、禪武文化、莆仙戲劇文化的發祥地。區內有山有水有平原,是興化平原的核心區,擁有壺山蘭水、荔林水鄉的旖旎自然景觀,南拳的發源地之一的南少林寺,還有三清殿、古譙樓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梅妃故里、九華疊翠、紫霄怪石等景點。 [1]  [24] 
2022年,荔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億元,增長2%。 [10] 
中文名
荔城區
別    名
荔城
行政區劃代碼
3503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福建省莆田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中部莆田市
面    積
269.66 km²
下轄地區
4個鎮、2個街道
政府駐地
鎮海街道縣巷63號
電話區號
0594
郵政編碼
351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7.6 萬(2021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莆田二十四景寧海橋
車牌代碼
閩B
地區生產總值
635 億元(2022年)

荔城區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人類已在荔城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和繁衍。
荔城區遠古時期初屬“九州”之一的揚州。《書·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揚、荊、豫、梁、雍諸州”。《爾雅·釋地》雲:“江南曰揚州”。西周時期,荔城區為“七閩”地之一。東漢《説文解字》雲:“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東南越”的確切範圍,通常係指今浙江東南和福建全境,以及廣東潮州汕頭、梅州一帶。
荔城區 荔城區
春秋戰國時代,越王勾踐滅亡後,越國(都城設今浙江紹興)勢力開始進入“七閩”地。越國周圍的其他越族,因逃避戰亂,也隨之而入。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越國被楚國所滅,其宗室四分五裂,貴族大規模湧入福建各地,與當地的土著居民互相融合,逐漸形成新的閩越族部落。至戰國末期,其中入閩的一支越族酋長無諸建立起閩越王國。莆田、仙遊成為越國領地之一。
漢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揚州,其轄地仍包括今福建全境。
晉永康元年(300年),福建劃歸江州。梁普通六年(525年),又劃歸東揚州管轄。至陳永定元年(557年),方獨設“閩州”。
莆田縣古稱“蒲口”,陳光大二年(568年),由南安郡分出置縣,因盛產荔枝,別稱“荔城”。仙遊縣原名清源,早在唐聖歷二年(699年)就劃莆田西部地設置清源縣。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鯉昇仙的傳説,後更名“仙遊”,別稱“鯉城”。自宋至清,兩縣曾先後同隸於興化軍、興安州、興化路和興化府,故至今仍俗稱“興化”(南洋一帶則稱“興安”)。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隋開皇九年(589年),二度置莆田縣,均不久即廢。
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莆田縣,屬豐州(州治今南安豐州)。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天寶元年(742年),清源縣改名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均屬清源郡(郡治今泉州)。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包括莆田、仙遊、福清、永泰縣四地置興化縣,建太平軍(後改興化軍,治所興化縣),統領興化、莆田、仙遊3縣。興國八年(983年),治所遷莆田縣。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改為興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為興化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為興化府。正統十三年(1448年),裁興化縣。
清朝,莆田仙遊兩縣屬興泉永道(管轄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廈門)。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屬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興泉(泉海)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仙遊,領仙遊、永春、德化、大田、惠安、莆田6縣)。
1949年8月,解放後屬第五專區。
1950年,屬泉州專區。
1955年,屬晉江專區。
1970年,屬閩侯專區(駐地遷莆田縣)。
1971年,改為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福清、平潭、長樂、閩侯、閩清、永泰8縣。
1973年,劃閩侯縣歸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劃歸福州市,將莆田、仙遊2縣劃迴歸晉江地區(今泉州)。同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莆田市,以莆田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將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析莆田縣地置城廂、涵江2區。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 [2] 

荔城區行政區劃

荔城區區劃沿革

2002年2月1日,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龍、梅峯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裏、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新浦、南郊、華郊、荔浦、徒門、張鎮、西洙、東陽、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縣巷。
2002年,設立鎮海、拱辰2個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轄原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等5個居委會和原城南鄉的鎮海、闊口等6個村,其中鎮海、闊口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鎮海。拱辰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郊鄉的拱辰、暢林等12個村,其中拱辰、暢林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拱辰。2002年底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
2003年,荔城區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鎮海街道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 [2] 

荔城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荔城區轄2個街道、4個鎮:鎮海街道拱辰街道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 [15]  區人民政府駐鎮海街道縣巷63號。 [16] 

荔城區地理環境

荔城區位置境域

荔城區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市區東南部,地處東經118°49′~119°39′,北緯24°59′~25°46′之間,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總面積269.66平方千米。 [1]  [13] 

荔城區地質

荔城區 荔城區
荔城區出露地層較為簡單,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或更新統的海積層,局部為第四系的衝洪積和殘坡積層,巖性以海積砂、風積砂、淤泥、粘土為主。西天尾鎮西北部、新度鎮西南部零星出露侏羅系南園羣的火山凝灰熔岩。
荔城區構造單元地處閩東火山斷拗帶的東部,閩東南濱海斷隆帶上。地質上在西天尾鎮的西北部、新度鎮的西南部以晚侏羅世-白堊紀沉積-火山地層分佈。構造處於平潭-東山斷裂帶中段,該斷裂帶規模巨大,主要是由一系列壓性、壓扭性斷裂組成,區內受其構造斷裂帶作用可見岩石破碎帶,沒有明顯構造斷裂帶。 [11] 

荔城區地形地貌

荔城區境內山脈縱橫、丘陵起伏、河谷錯綜、地形複雜、海拔多為500~600米,最高峯的壺公山、九華山海拔為700多米;平原、沿海地勢平緩,海拔多為30~50米之間,中部的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興化平原即南北洋平原,海拔僅為8米左右,面積464平方千米。 [12] 

荔城區氣候

荔城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温度適宜是荔城區氣候的一大特徵。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釐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平均温度20攝氏度,常年多為東南風,温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温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全荔城區年平均氣温在16°C至21°C之間。 [11] 

荔城區水文

荔城區境內水系密佈,溪河縱橫交錯。主要河流有木蘭溪、延壽溪、下磨溪、後卓溪、企溪、東郊河、和平河、渠橋河等。木蘭溪流域面積1830千米,全長約103千米,發源於仙遊縣西北部西苑鄉仙西黃坑頭,自西至東流經仙遊,橫貫荔城區平原地帶,於三江口注入興化灣;以木蘭溪主幹流為界,分為南洋水系和北洋水系,木蘭溪主幹流以南的稱為南洋水系,以北的稱為北洋水系。南北洋水系發達,河網密佈,形成四通八達的水網,河溝總長431.175千米,水域面積9.27千米,總庫容3100萬立方米。 [11] 

荔城區自然資源

荔城區水資源

荔城區境內木蘭溪徑流量:豐水年15.64億立方米,平水年9.79億立方米,枯水年5.59億立方米;延壽溪徑流量:豐水年5.72億立方米,平水年3.56億立方米,枯水年2.00億立方米。 [11] 

荔城區生物資源

荔城區是南方地區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 [3] 

荔城區礦產資源

荔城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13種。世界少有的硅線石礦藏量超過100萬噸;鉛、鋅、銅、鐵、錳等為主的金屬礦藏總量超過1500萬噸;高品質的花閃長巖、輝長岩等建築材料可供長期大量開採。 [3] 

荔城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荔城區常住人口673935人。 [7] 
截至2021年末,荔城區常住人口67.6萬人。 [20] 

荔城區經濟

荔城區綜述

2021年,荔城區地區生產總值618.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增幅居全市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2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331.40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269.99億元,增長10.2% [8] 
2022年,荔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億元,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財政總收入51.6億元(含留抵退税3.4億元)、同口徑增長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3.38億元(含留抵退税1.7億元)、同口徑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2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億元,增長3.1%;外貿出口總額108億元,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1.17億元,增長37%;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億元,增長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0元,增長7.1%。 [10] 

荔城區第一產業

2022年,荔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16億元,同比增長0.5%。農林牧漁業內部結構為40.0:0.1:11.8:39.2:8.8。 [14] 

荔城區第二產業

2022年,荔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4%。建築業生產總值214.08億元,同比增長6.8%。 [14] 

荔城區第三產業

2022年,荔城區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64.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限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163.22億元,同比增長26.3%;限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7.00億元,同比增長12.0%。
2022年,荔城區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原口徑)22.93億元,增長28.7%。 [14] 

荔城區政治

區委書記:楊興斌 [25] 
區長:劉基棠 [26-27] 

荔城區交通運輸

荔城區境內現有福廈鐵路向莆鐵路,瀋海高速、湄渝高速、莆炎高速、莆秀高速等交通幹線貫穿全境,以及荔港、涵港、城港、莆興路等疏港通道,形成承南接北、城港互聯的綜合交通體系,是福建沿海中部交通樞紐中心。 [1] 

荔城區社會事業

荔城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荔城區各類學校191所:普通中學18所(其中公辦高中7所,民辦高中2所;一級達標校2所,二級達標校2所,三級達標校1所,普通高中學校4所)、小學96所(民辦2所)、小學教學點11所、幼兒園75所(民辦52所)、特殊教育1所、中職學校1所。現有在校生11.33萬名,專任教師5875人。 [17] 

荔城區文化事業

2022年,荔城區結合“旅遊+工業”“旅遊+康養”“旅遊+體育”等“旅遊+”模式,荔城區才子服飾、雙馳實業兩家入選。組織高蹺、舞龍、木偶戲等6個項目參加綬溪公園賀新春民俗活動;組織十音八樂、舞龍弄鯉、車鼓、莆仙戲等及西天尾宴皮扁食、龍花擔泗粉等非遺小吃參加“府韻宋潮”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遊春活動;組織收集非遺保護成果相關資料參加“喜迎二十大——福建非遺保護成果展演系列活動;組織徵集木雕、玉雕作品作品參加“又見鄉愁”閩台藝術大展。開展第四批區級非遺傳承人申報、第三批莆田市非遺小吃商家評選、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傳習所)申報、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工作。 [19] 

荔城區體育事業

2022年,荔城區舉辦戰“疫”進行時—2022年“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暨首屆"曙光杯"雲上親子運動會(足球、籃球、瑜伽),舉辦2022年莆田市“黨建+”社區(鄉村)鄰里中心體育聯賽暨2022年全民健身運動會跳繩比賽。第十七屆省運會羣眾部龍舟項目比賽任務,獲得男子22人500米直道和12人200米直道的二等獎,獲得22人龍舟男子100米、200米,12人龍舟男子100米、500米直道賽4個項目三等獎。組織區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排球、田徑、啦啦操等八個項目參加2022年莆田市中小學生聯賽;完成省運會我區俱樂部各項的組隊以及參加選拔事宜。組織莆田四中、中山中學、西天尾中心小學和新溪小學四所學校申報田徑、籃球、排球、足球傳統特色校的申報。 [19] 

荔城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1年6月,荔城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2020年推薦企業申報“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項目,成功獲得科技部立項。 [18] 

荔城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末,荔城區有衞生機構280個,醫院、衞生院技術人員28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77人,註冊護師、護士2373人。各類衞生機構牀位4825張。 [20] 

荔城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荔城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86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3.72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11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51萬人。 [20] 

荔城區風景名勝

  •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前身“林泉院”,坐落在層巒疊嶂中的九蓮山麓,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蓮山少林寺,世稱“南少林寺”。1986年,國家文物普查發現南少林寺的遺址。1992年8月8日,福建省政府批准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12月8日,竣工、剪綵,並正式對外開放。 [21] 
南少林寺
  • 元妙觀三清殿
元妙觀三清殿,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觀橋西北,梅園路北側,創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修,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再次募緣重修。是一座保留有宋代建築風格的道教宮觀建築。三清殿坐北朝南,面闢五間,進深十架橡,基本上有前殿(拜亭)、方形石埕、左右廊廡及五殿等。殿內石柱下用蓮花覆蓋形石刻墊在下方形基礎石上,豎有20根石術連接的大柱。1996年11月20日,元妙觀三清殿被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元妙觀三清殿
  • 古譙樓
古譙樓位於文獻路。古譙樓為知軍段鵬創建於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初為興化軍的子城門和門樓。宋紹興六年(1136年)焚燬,同年重建,並置更刻漏於樓上,故名譙樓,民間俗稱鼓樓。整座樓坐北朝南,通體三層。高25米,城台邊長約50米,寬15米,底層石基台高5米,中開門洞,南面兩端突出5.3米。整座樓在平面上呈凹字形,這在建築結構上稱為雙闕,現為福建省僅存的古譙樓。現為莆田縣博物館、省級級重點文物。 [23] 
古譙樓

荔城區著名人物

裴次元:唐閩浙觀察使,首倡建創東甲石堤,從唐元和元年(806年)創建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拆堤石,歷經500多年不壞。
黃一道:明興化知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原堤基上重修石堤,但未完工就被解官離去,同知譚鎧續修石堤。
陳池養:清進士,曾任知縣、知州等職歸裏後於道光七年(1827年)徹底重修石堤,畢其功於一役,歷120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沖決。
孫爾準:清閩浙總督,支持陳池養修堤,併為奏檄,還鼓勵妻子也為海堤出力。
華實:英國人,原聖路加醫院(莆田醫院前身)院長,兼任中國紅十字會理事長,創建莆田紅十字會分會,民國八年(1919年)秋風大作,東甲堤毀壞,華實主修之,並勒石紀念。
蘇儒善:解放前莆田縣長,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修鎮海堤。
原魯山:原莆田縣長,1962至1965年任莆田縣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揮部總指揮,修海堤27.5千米。

荔城區地方特產

  • 桂圓
龍眼 龍眼
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應用花粉形態結構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發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龍眼果主要是生食,也可加工成乾製品或罐頭食品。歷代以來,興化桂圓都被當作南方的名貴產品進貢朝廷。據明代弘治《興化府志》記載,當時仙遊、莆田兩縣每年進貢的興化桂圓乾有一千多斤。“興化桂圓甲天下”之説便流傳。
  • 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莆田荔枝始於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補功效。宋代蔡襄曾寫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譜》,稱興化荔最為奇特。後來,荔枝樹又被莆田定為市樹。郭沫若20世紀60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時,曾題下“荔城無處不荔枝”的詩句,盛讚莆田荔枝。
2014年05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莆田荔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4] 

荔城區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22日,荔城區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5] 
2021年1月18日,荔城區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6] 
2022年6月,荔城區位列“數字鄉村”百強縣榜單第94位。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