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門西下

鎖定
《荊門西下》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謂自荊州東去,一葉扁舟曾遇風波之險,回望荊州,已被夏雲遮掩;頷聯謂人生豈不能輕視,感嘆上天把厄運交給人們;頸聯謂家人寄信囑己安於異地,可是詩人深感難以返回故鄉,會合無期;尾聯謂洞庭湖波濤險惡,羨楊朱泣於歧路,免遭艱險。全詩充滿漂流之感,故鄉之思,情深意遠,回味愴然。
作品名稱
荊門西下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荊門西下作品原文

荊門西下1
一夕南風一葉危2,荊雲回望夏雲時3
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險巇4
骨肉書題安絕徼5,蕙蘭蹊徑失佳期。
洞庭湖闊蛟龍惡6,卻羨楊朱泣路岐7 [1] 

荊門西下註釋譯文

荊門西下詞語註釋

  1. 荊門:州名,楚地,漢為南郡地。唐貞元置縣,屬江陵府。岑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荊門即荊州用典,猶雲舟發荊州向東而下。以東向為西下,古人自有此種語法。”
  2. 一葉:一葉扁舟。
  3. 夏雲:夏口之雲。
  4. 險巇(xī):危險。禰衡鸚鵡賦》:“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
  5. 絕徼(jiào):絕域,極遠之邊塞。
  6. 蛟龍:古代傳説藏在深水中的動物,能發洪水,興風作浪。
  7. 楊朱泣路岐:意為對楊朱處在陸地多遇岐路表示羨慕,語外寄託詩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列子·楊朱篇》:“楊朱見岐路而泣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1]  [2] 

荊門西下白話譯文

江上風浪甚險,由江陵向西,江水曲折北流,夜間南風大作,舟行甚速。自荊門回望荊州,已是夏雲重裹,清楚難辨。
人在半世生涯裏,千萬不可輕視離別,因為儘管我們不願分離,老天何曾給予成全呢?
家裏人寫信來囑咐我要安心在邊塞供職,不要惦記。可是我怎能不想到,那掛滿蕙蘭的家園小徑上,再難有共度美好時光的快樂了。
船向東行,前面就是遼闊的洞庭湖了。想到那兒必定是波濤洶湧,湖闊水深,蛟龍惡行,由此倒羨慕楊朱為歧路而悲了。 [3] 

荊門西下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唐宣宗即位,史稱“會昌之政”。這導致李德裕以太子少保司東都,李黨之人大多被貶逐。給事中鄭亞外調為桂州刺史、桂管防禦觀察使,詩人被闢入幕掌書記。這場朝廷內部的爭鬥,詩人耳聞目睹,看到會昌舊臣逐一遭貶,憤憤不平,在隨鄭亞赴任途中又遇險境,深有感觸,寫下這首詩。 [3] 

荊門西下作品鑑賞

荊門西下文學賞析

首聯“一夕南風一葉危,荊門回望夏雲時。”開篇就設置了一種氣氛。這裏的“一葉”、“一夕”,音韻和諧,給讀者以“一”的具象,卻説的是整夜不停的江風,整船不休止的擔憂和困頓。在洶湧的江波中,人有一種嚮往安定的心情,此時船行前面不知有何兇險。在旅途的愁緒裏,詩人翹首回望,已辨認不清荊州了。回首舊地,最是悵然。這江中的回望,引出了下面無盡的感慨和想象。
頷聯“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險巇。”詩人用了個倒句,即把結論提到前面,把前提放在後面,使句意曲折有力,富於深度。可謂“情深意遠,玉溪所獨”。
頸聯“骨肉書題安絕徽,蕙蘭蹊徑失佳朝。”在顛簸的小舟上,詩人回首舊地,感嘆人生,天意難料,自然億起自己温暖的家庭。這兩句緊扣上兩句“輕離別”,句意曲折深婉,耐人尋味。
尾聯“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因為楊朱遇到歧路,終究是在平坦的陸路上。不過,詩人此時不僅僅是失路之感迫於內心,還有一種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無可奈何的情緒。楊朱泣歧路,雖然前途未卜,尚可選擇,而自己此行,只有奔往“險巇”之途,不容半點選擇的餘地。
縱觀全詩,記行抒懷,以頷聯為中心,先敍風險波惡的江上行舟,回首舊地荊州,慨嘆人生離別之苦,把握自身命運之難;進而憶及家室親人,無限惆悵;最後把眼光投向未來,感到前途艱險,茫然無措。在排遣愁緒的同時,流露出一股自嘲情緒。全詩從頭到尾,讀來如舟行江中,起伏跌宕,首尾激盪,中間旋迴,錯落婉曲,體現了詩人獨有的藝術特色。 [3] 

荊門西下名家點評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末聯)下“卻羨”二字,正見洞庭之險惡也。
近代史學家張採田《李義山詩辨正》:語曲意深,餘味惘然。詩中全是失路之感,久讀方領其妙。看似説破,實則未説破,此善於用筆所致。 [4] 

荊門西下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節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間,曾一度對佛教有着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有《李義山詩集》。 [5] 
參考資料
  • 1.    鄭在瀛編著,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今注簡釋,崇文書局,2011.12,第284頁
  • 2.    宜都市黨史地方誌辦公室編.宜都藝文志·詩詞 宜都古今詩詞選:宜都市鑫穎印刷廠,2000.12:第33頁
  • 3.    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985-986頁
  • 4.    黃世中註疏.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第3冊:黃山書社,2009.11:第1660頁
  • 5.    林文詢主編.詩意成都:中國旅遊出版社,2016.05: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