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鎖定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原名大雲禪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西南10千米的荊莊鄉荊莊村。據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渾源縣誌》記載,可知大雲寺的創建年代應在北魏後期。寺院原規模宏敞,現僅存大雄寶殿三楹,為金代遺構。元、明、清均有修葺。 [1] 
荊莊大雲寺坐北朝南,由三進院落組成。僅存的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簡板瓦屋面。殿前設小型月台。檐下斗拱古樸,明間補間鋪作兩朵,次間補間鋪作一朵,與柱頭鋪作形制相同,皆四鋪作單抄計心造。殿內樑架為典型的金代減柱造做法,擴大了殿內空間。樑架結構為徹上明造,四椽袱通檐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護鬥、脊枋、承託脊博。整個結構都保持着金代作法。殿內東、西、南三壁存有壁畫,大部分用白粉覆蓋,由殘跡可見佛、菩薩像等,為明代繪製。 [1] 
2001年6月25日,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西南10千米的荊莊鄉荊莊村
所處時代
金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230-3-3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歷史沿革

北魏後期,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開始創建。 [1] 
元代、明代、清代,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均有修葺。 [1]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渾源州志》載:“大雲寺,《舊志》大雲禪寺。二,一在州西南四十里龍山為上院,一在城西荊家莊為下院,元魏時建”。 [1]  [3] 
20世紀50年代以來,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一直被縣供銷社佔用,殿內增砌磚台,牆面、樑架被白土噴塗。 [3] 
2000年,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遷出,由文物部門接管。 [3]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建築格局

遺址 遺址
荊莊大雲寺坐北朝南,由三進院落組成。僅存的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簡板瓦屋面。殿前設小型月台。檐下斗拱古樸,明間補間鋪作兩朵,次間補間鋪作一朵,與柱頭鋪作形制相同,皆四鋪作單抄計心造。殿內樑架為典型的金代減柱造做法,擴大了殿內空間。樑架結構為徹上明造,四椽袱通檐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護鬥、脊枋、承託脊博。整個結構都保持着金代作法。殿內東、西、南三壁存有壁畫,大部分用白粉覆蓋,由殘跡可見佛、菩薩像等,為明代繪製。 [1]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主要建築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壁畫、彩畫

正視圖 正視圖
壁畫具體分佈位置及繪畫面積為:東西面壁滿繪壁畫,畫面高3.1米,長7.2米,面積44.64平方米,南北兩壁因明間開設前後門不施壁畫外,兩次間均繪有壁畫,南壁兩次間畫面高3.1米,長3米,面積18.6平方米,北壁東次間畫面高3.1米,長3.36米,面積10.4平方米。殿內壁畫面積應為73.64平方米。東西兩山和北壁現存壁畫為雙層,而南壁兩次間壁畫為一層。殿內壁畫用色、繪畫技法,基本與城內永安寺相同,應為明代作品。大殿拱眼壁內外,兩山山花內壁均繪製壁畫,畫技為水墨山水,均被白土覆蓋,面積共計約36平方米。殿內外樑架、斗拱均施彩繪,技法為雅伍墨線碾子彩畫。在東、西、北壁壁畫的殘損缺口處,多處發現內層壁畫,色調以綠色為主。 [3]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殿頂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殿頂施圓椽,檐頭疊加飛椽,椽徑0.12米,飛高0.08米,椽飛之上鋪設木製望板,然後抹覆瓦。屋頂簡板布瓦覆蓋,垂脊戧脊為青灰布雕花脊筒,叉脊為磚條脊,正脊和各種脊飾均缺失。 [3]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台基、月台

側面 側面
大殿台基長方形,前檐設寬大月台,均以條磚砌築。台明、月台枱面條磚鋪設,殿內地面方磚鋪墁。由於現存院面高於台基,大部台明、月台埋於地下。經發掘勘測,台明前後下出檐不同,前出檐1.28米,後出檐1.67米,兩山出檐1.37米。通面寬12.86米,通進深10.83米。月台面寬11.20米,進深4.75米,柱底開間總面寬10.12米,其中明間3.56米,次間3.28米,山面總進深7.88米,每間3.94米。總建築面積191.7平方米。 [3]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保護措施

佛像 佛像
2001年6月25日,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旅遊信息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地理位置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西南10千米的荊莊鄉荊莊村。 [1]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交通路線

北京市——京昆高速——榮烏高速——恆山隧道——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上海市——京滬高速——京台高速——榮烏高速——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鄭州市——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榮烏高速——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