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湖北路

鎖定
荊湖北路,為趙宋王朝荊州湖北路的簡稱,是中國趙氏宋朝(960年-1279年)的十五路(相當於現在的省)之一,治所在江陵府(今荊州市荊州區)。由於大部分土地在洞庭湖以北,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湖北路。宋朝滅亡後,元政府以大江為界,江南大部劃入湖廣行省,江北除漢陽軍歸州外皆併入河南江北行省
中文名
荊湖北路
行政區類別
一級監察區
人口數量
2630466(1102年)
全    稱
荊州湖北路
首    府
江陵府

目錄

荊湖北路簡介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州湖南、荊州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 在並沒有行駛主權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宋朝也默認了 燕山府路雲中府路
北宋-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公元1111)
北宋-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公元1111)(1張)
北宋時期,荊州湖北路是以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簡稱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荊州湖北路轄江陵府荊州)、鄂州武昌)、復州峽州歸州(秭歸)、安州安陸)、漢陽軍荊門軍,治所在江陵府。下轄:今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北部(岳陽市,常德市),
而今天湖北北部大多數土地在宋朝時屬於京西南路,該路轄襄州隨州郢州房州均州光化軍,治所在襄州(今襄樊境內)。湖北東南角設置了興國軍(陽新),屬於江南西路(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南角恩施利川等地設置了施州,屬於夔州路(治所在夔州,今重慶奉節)。
南宋時期,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荊湖北路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而今天湖北北部的京西南路成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後被蒙古軍隊拿下襄陽,不久南宋滅亡。

荊湖北路發展歷史

荊湖北路 荊湖北路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鹹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熙寧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1106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改為17路,把利州分為東、西兩路。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資源狹小,也致使終宋一代外敵入侵不斷。
北宋二十三路時期:
荊湖北路
屬府:江陵
屬州:鄂、安、復、鼎、澧、峽、嶽、歸、辰、沅、誠
南宋十六路時期:
荊湖北路
屬府:江陵、德安、常德
屬州:鄂、復、澧、峽、嶽、歸、辰、沅、靖
屬軍:荊門、壽昌、漢陽、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