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棘叢蘭圖

鎖定
《荊棘叢蘭圖》是清代畫家鄭板橋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此圖卷以蘭、竹為題,間以山石。畫法豪縱,以草書中豎長撇之筆繪寫蘭叢,高低側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秋。竹叢空靈潤秀,神韻俱全。畫卷末是一叢生長於荊棘之中的蘭花,開花遠盛平常蘭叢,正中作者自題之中所説“無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更碩茂矣”的詞意,反映了畫家卓立不羣、堅貞高潔的品格。 [1] 
中文名
荊棘叢蘭圖
作    者
鄭板橋
創作年代
清代
幅    式
長卷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水墨畫
規    格
縱31.5釐米,橫508釐米
現收藏地
南京博物院

荊棘叢蘭圖畫作內容

荊棘叢蘭圖 荊棘叢蘭圖
此長卷畫大體可分為前後二大段,前段畫蘭花六叢,蘭花參差錯落,舒展飄逸,風致翩翩,筆墨飽滿,線條流暢而富有彈性,行筆起訖有序,氣脈貫通,自然地顯現出花葉的翻轉變化和秀爽的姿態,葉肥花盛,清新可愛;畫的後半段,畫竹十餘幹,皆為折枝竹竿,截頭去根,只畫竹竿中段處。竹竿直斜倚側,有的相互交織,有的枝葉茂盛,有的枝疏葉散,但竹枝則挺然勁秀,用枯筆濃墨,表現出竹竿具有堅韌的性格。 [2] 

荊棘叢蘭圖作者簡介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今興化市,舊屬揚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官山東縣令等職。為人耿直,不事權貴,能書擅畫,工繪蘭、竹、石等。其畫取法於明徐渭、清石濤等的大寫意,運筆秀勁瀟灑,橫塗豎抹而不失章法。書法創“六分半”體,又稱“亂石鋪街體”,以隸書體參入行、楷體而別有韻致。著有《板橋全集》。因其獨具藝術創新的言行和長期流寓揚州賣畫,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3] 
參考資料
  • 1.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04,第594頁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金盾出版社,2004.09,第2296頁
  • 3.    鄭燮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