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木春

鎖定
荊木春,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1987年從自動控制專業碩士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十一室。現擔任火箭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指揮。 [4-5] 
中文名
荊木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葫蘆島市

荊木春人物印象

訪談 訪談
每次見到荊木春總師,他總是在試驗現場忙碌。好不容易他能擠出點時間接受採訪時,第一句話就是:“多寫寫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吧,他們才是最值得宣傳的”。

荊木春人物經歷

荊木春攻克難關

二十幾年前,荊木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保送上了重點高中後,1980年又順利地考入了頗有名氣的北京航空學院。1987年從自動控制專業碩士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十一室,歷任可靠性組工程組長、副主任等職。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由於處於新老交替階段,技術人員緊張,紮實肯幹的荊木春加入了載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論證組,主持火箭故障檢測處理系統的論證設計和總體設計,正式開始從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的研製工作。
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單位讓他搞的是可靠性設計,從專業方面看有點兒不對口。不過他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新奇感,探索未知和追求創新勝過了對專業的陌生。
可靠性工程在航天系統起步是很早的。早在1965年,在錢學森的倡導下,七機部就成立了研究所,專門從事可靠性研究和應用。但是在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如何推廣應用,還沒有實踐經驗,也沒有深入人心,人們也並不是十分重視,在“動亂”年代還把研究所解散了。20世紀80年代前後,可靠性工程在洲際導彈試驗中開始較全面地推廣應用,並借鑑了國外的經驗。荊木春接手此項工作後,天天忙碌,晚上常常到辦公室加班,和老專家們一起,研究各種型號的可靠性工程論證,編寫可靠性大綱等指導性文件,也接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工程實踐,廣大設計人員對可靠性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在設計、研製的時候,人們開始重視把可靠性要求考慮進去。
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荊木春入選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故障檢測處理系統的研製隊伍,這對他來説無疑是人生的一次挑戰和對自我的超越。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雖然是在“長二捆”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新增加了逃逸系統和故障檢測處理系統,而且控制系統及其單機採用了冗餘技術,其他系統也都相應做了較大變動。與此同時還改變了原有發射場的工作模式,首次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轉運及遠距離測試、發射方案。這些,都使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具備了新型號的所有要素。在這個全新的型號研製中,荊木春和同事們勇挑重擔,經歷了無數個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 [1]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第一種為載人研製的運載火箭。設計可靠性指標為0.97,是我國可靠性最高的運載火箭。為了故障檢測系統工程的實現,荊木春和同事們一開始是東奔西跑查閲資料,跑遍了圖書館、大學和資料室。那段時間裏,他們經常要坐公共汽車到國家圖書館,一去就是一整天,查閲、記錄,晚上還常常加班到深夜。而能查到的資料多是—些公開的大路貨。有一些可做參考的資料,又因各國的不同之處,所用的技術、參數的選擇,以及技術實現的途徑,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在探索中自己研究解決。一切靠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創新。通過大量的資料查閲和學習,結合自己的研製經驗和中國運載火箭研製的實際狀況,荊木春他們提出了一個初步的可行性方案論證報告。後來,反覆論證和完善期間,他們結合外國的先進技術,根據“長二捆”運載火箭的實際情況,—次次修正、複核、改進,最終形成了故障診斷和逃逸途徑的雛形,為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在中國,搞載人航天是第一次,搞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故障檢測處理技術、故障檢測處理系統也是第一次,其中涉及故障檢測參數如何選取、系統如何組成、技術指標如何確定等多項難題。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可參考的技術資料非常有限,具體方案的實現完全要靠自己。根據以往的一些經驗,在故障檢測參數的選取上,如發動機的參數、動力系統參數等數量非常大,需要的資源也非常多,無疑造成了火箭的可靠性下降。但參數選取太少又達不到檢測的要求,這可難壞了他們。在方案論證階段,他幾乎天天加班,日日熬夜。可行性報告的起草只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但系統的確定卻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可見他們遇到的困難之大。在經過1年的努力後,他們終於確定選用火箭的綜合參數:姿態、過載、分離三類參數共20多個。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系統如何組成,點火裝置、控制裝置用什麼,設計原則如何制定,技術指標如何分析,形成系統後用什麼來做判據等等。為了確保載人飛行中出現故障後航天員的安全,荊木春和他的同事們專門研製了火箭故障仿真系統,前後用了3年的時間。有了仿真系統後又做了大量試驗進行分析,確定了參數達到什麼值時航天員可以進行逃逸。
在7年的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攻關的時間裏,他負責完成了火箭的故障檢測處理系統設計、總體方案設計論證和設計等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2001年是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收穫的季節,也是荊木春收穫的季節。他參與的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研製、總體方案與故障檢測系統軟件分別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總體方案論證、故障檢測處理系統方案論證、總體初樣設計、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初樣設計、可靠性安全性總體設計分別獲得院階段成果一等獎、二等獎;荊木春本人還獲得載人航天運載火箭初樣階段有突出貢獻一等獎。荊木春對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承認感到非常欣慰,能為載人航天工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最大的滿足。

荊木春指揮若定

荊木春坦言,每一次發射前是他最為緊張的時刻。載人航天運載火箭經歷了從第一枚到第四枚發射的成功,為第五枚火箭發射打下了堅實基礎。十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紮實工作,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挑起重任:1999年荊木春被提升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2006年又接過總設計師的帥印。任務更加重了,承擔的責任也更加重大了。
在載人航天這個大系統工程中,為了航天員的安全,設計師們必須慎之又慎、精而又精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縝密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獨有的科技研究體系。在思想的靈光閃現之後,迎接他們的也許大部分是艱辛、寂寞和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要拿出全部的精力和勇氣,才可以解決那些成千上萬的問題。
1999年,時任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的荊木春深感擔子沉重。但是憑着對技術的精研,對故障檢測系統的方方面面諳熟於胸,每當故障檢測系統出現了故障,他都能冷靜應對,指揮若定,把一個個“攔路虎”掃除乾淨,決不讓全系統的測試進程耽誤在自己手中。
作為運載火箭系統的副總設計師,不光是要負責更多的技術工作,還要帶領一支正在成長的科技隊伍。他很隨和,很少見他有發火的時候。把別人説得重了,他自己倒覺得過意不去,回過頭又給人家道歉。不管怎樣,處在副總師這個位子上,需要更大的魄力、領導藝術和人格的魅力。他的不急不躁,他的踏踏實實,與他的執著性情、廣闊視野,一起交織成他性格的主旋律。
從1997年開始的第一次發射場合練到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運載火箭故檢系統經歷了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每次執行任務,故檢系統的技術狀態都有變動,且其自身組成複雜,從頭到尾分佈在火箭各個不同位置,不僅測試狀態多,還由於故檢系統要負責故障預警、逃逸救生和燃爆火工品,所以這個過程的責任是十分重大的。
在這一過程中,荊木春主持開展了運載火箭故障模式及其數據的研究。因為僅有逃逸系統,航天總體安全網還不是完整的,火箭還必須有自我檢測故障並準確判斷故障、及時給逃逸系統發出工作指令的功能。這樣,就必須研究可能的故障模式,制定合理的故障判據,確保簡單、準確、及時地判斷火箭的故障。只有在確定火箭出現故障不能完成任務或是威脅航天員生命安全時,才能啓動逃逸系統實施逃逸,確保既不誤逃,也不漏逃。這項工作不但責任重大,而且要圓滿完成着實不易。
在研究中,他們開始了全面應用故障仿真系統進行試驗,並自編軟件對大量仿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在大量分析的基礎上,他們又採用一套特殊的處理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為判定合理有效的故障參數門限值,在神舟四號飛船發射試驗期間,他又忙裏偷閒地跑回北京,帶領幾個年輕人,制定細緻的仿真計劃,完善火箭故障仿真系統,細緻統計每一項火箭技術的狀態變化,夜以繼日地進行故障狀態下的火箭飛行狀態仿真,並對仿真結果逐個分析、處理。據統計,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完成了310種火箭故障模式及逃逸判據,建立了火箭各種故障模型和逃逸飛行模型,研製了火箭故障檢測和逃逸仿真系統,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長征二號F第六枚火箭研製試驗的過程中,荊木春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在型號兩總的指揮帶領下,夜以繼日地刻苦攻堅,終於拿下了難啃的三隻“攔路虎”,而且在使發射“神六”的火箭發出異彩的圖像測量系統研製過程中,他與相關係統的設計人員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這枚火箭的亮點之一,圖像測量系統能讓人們第一次近距離、真切地看到火箭飛行的姿態。增加的兩個攝像頭,一個裝配在整流罩內,一個則被安裝到箭體上,它們就像兩個忠於職守的攝像記者,向地面實時顯示着最直觀的火箭飛行情況。“神五”發射成功後,當人們還沉浸在喜悦中時,荊木春就組織有關設計人員從初樣研製到產品生產,僅僅用了1年多的時間,就逐一攻克了極端環境下傳輸延時和馬賽克等高難度的技術問題,設計生產出令人驚歎的圖像測量系統。他們放棄了大部分節假日,奮戰在各種試驗、各種測試的崗位上,往返於北京成都西安等各個相關城市。每次出差,常常是週末離京週一回,開會研討、審查資料,忙得不可開交。
擔任長征二號F火箭的總設計師後,荊木春的工作更加艱鉅和繁忙了。載人航天工程每一步都走得很難,而且時間一直都很緊,發射試驗任務一個接一個。説起這些年參加試驗的感觸,他不知從何説起。沒有哪一個型號任務像載人航天工程這樣,經過了這麼多次試驗,還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參與設計、研製的技術人員非常艱苦,參加發射任務的技術人員也非常艱苦。每次發射完回來,好像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接下來的技術、試驗結果分析總結和地面仿真試驗又接踵而來,幾乎就沒有他們“喘息”的機會。然而,荊木春他們無怨無悔。

荊木春甜酸生活

荊木春有着東北人的豪爽,做事雷厲風行。同時他又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特別偏愛古典音樂和西洋音樂,凡是聆聽過的樂曲説起曲名都能如數家珍,對二胡、小提琴等樂器還能演奏上幾下。荊總愛好非常廣,除了愛好音樂,他還喜歡踢球、打橋牌。“什麼事情只要上了心,就一定能做好!”這是荊木春的“人生格言”。然而由於工作越來越繁忙,他的業餘活動越來越少,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他不得不放棄愛好。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離開親人外出試驗,多少次午夜時分還在為技術問題苦思冥想、夜不能寐。十幾個年頭,他實在説不清是甜多於苦,還是苦多於甜。這十幾年中,最讓他牽掛也最讓他難忘的事,都是研製工作中的大事小情。在外人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同一種工作,成天面對一堆堆的圖紙、表格、符號、數據,該是何等的枯燥與乏味。但荊木春卻用另一種情感在審視,在他的眼裏,這些東西就像一個個生靈,活靈活現地和自己同呼吸共命運。只要拿起長征二號F火箭的技術與管理文集,與火箭一起走過的歷程就會歷歷在目,就會令他心潮澎湃…… [2] 
繁忙的工作使他無暇顧及妻子和孩子。有時候,荊木春自己也感到非常慚愧,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有時他也想陪兒子玩一玩,到孩子學校參加一次家長會,在家裏也想能幹點家務活,比如説洗洗衣服、做做飯什麼的。但對他的妻子和孩子來説,他幹這些是一種奢望。而這種奢望、這種無奈、這種割捨,全都源於他對事業和工作的摯愛和忠誠。因為,在經意與不經意間,他已將人生中最為寶貴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並把這個宏偉的事業變為自己的摯愛。
神聖的事業,光榮的使命。展望未來,執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師帥印的荊木春,躊躇滿志,正踏着堅實的腳步,肩負着祖國人民的期望,帶領自己的攻關團隊,讓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向着更高、更遠、更強的目標邁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