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

鎖定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於建國時成立,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市羣藝館位於沙市區中山路71號,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共五層,是我市通過世界銀行貸款投資以終身教育項目列項修建的綜合性文化藝術大樓,設有展廳、排練廳、少兒藝術教學排練室、業餘團隊綜合活動廳、羣星小劇場等文化活動場地。
中文名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
地理位置
沙市區中山路71號
建築面積
4100 m²
成立時間
建國時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概況

羣藝館現有幹部職工編制41人(含已離退休人員16人),實際在編在崗32人。在職人員中,正高1人,副高10人,中級11人,初級6人;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3人,佔37%。
市羣藝館充分發揮國辦文化職能作用,始終堅持“公益性”文化的性質,廣泛開展具有導向性、示範性的羣眾文化活動,下力氣組織、扶持社會文化活動網絡,為基層建立了骨幹業餘藝術團隊,為市羣眾文化工作和基層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文化活動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
市羣藝館組織的大型羣眾文化活動分二類:一類為配合某重大事件的紀念活動和慶祝活動,如:元旦,春節晚會,"五一","十一","七一"等專場文藝演出及大型廣場文化藝術活動。這些活動是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的組織協調下,該館具體負責業務工作的籌劃、輔導和實施。另一類為以基層文化館、站為單位的比賽活動。如:羣眾文化藝術金盃賽、羣眾文化藝術月、家家樂文藝系列大賽、羣眾文化知識競賽、廠長經理歌手賽,夏季舉辦的社區納涼藝術周、乘涼故事等。 市羣藝館組織的民俗文化活動,主要為具有荊楚風情的民間傳統節俗活動。如:每年新年迎春民間藝術表演比賽,是較有特色的一項活動。全市以文化站為參加單位,組織腰鼓、蓮湘、彩蓮船以及舞龍、耍獅子等表演方隊,在城區各社區間遊展,互拜新年,為城區節日增添了節慶氣氛。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科研

市羣藝館在文化研究課題上,主要圍繞荊州市城市文化建設、城區文化網絡建設開展課題調研,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批有一定學術價值,有一定特點的調研論文,先後在全國各有關刊物上發表。主要論文有《羣眾文化設施是整個城市的重要組織部分─兼論沙市羣眾文化設施的規劃與實踐》;《試論居委會文化室的建構優勢及功能特徵》、《從系統工程理論看城市羣眾文化設施建設》(93年《羣眾文化論叢》第9輯)、《閒暇文化的失範狀態及其調整》(湖北文藝指導)、《健全羣眾文化網絡、促進小康文化發展》、《羣眾文化中心人與人交流與人與物的接觸》(武大學刊);《芻議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館的抉擇及其發展途徑》、《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館人才建設的重要途徑》刊載《羣眾文化論叢》(第17輯);《試談"兩館"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特殊職能及作用》、《城市老年文化的特性及功能》刊載《不老的長江》羣眾文化論文集;特別是1990年為能獲得世界銀行在原沙市的城市綜合項目貸款撰寫的《沙市文化建設項目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可行性研究報告》,從文化藝術館的校外再教育、特色教育的角度論術了文化、藝術館的終身教育功能。 [1]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荊州市羣眾藝術館(荊州市藝術研究所)獲得“鼓盆歌、荊河戲、漆器髹飾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鉛錫刻鏤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2021年9月18日,荊州市羣眾藝術館(荊州市藝術研究所) [3]  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燈舞(五蝦鬧鮎)保護單位。

荊州市羣眾藝術館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名單並予以公示。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