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鞋山遺址

鎖定
草鞋山遺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唯亭鎮東北2千米處,離陽澄湖650米。經過鑽探查明,遺址東西長約260米,南北寬約170米,面積約為44000平方米。 [11] 
草鞋山遺址的文化堆積層厚達11米,考古專家把它分為10個文化地層。由於遺址跨越多個年代的文化層次,因此,出土遺蹟、遺物豐富,被業內專家譽為"江南史前文化標尺” 。遺址中發現木構建築遺蹟,精美的琮、璧、串飾等玉器,陶鼎、罐、壺等陶器,石刀、鉞、斧等石器,還有炭化粳秈稻穀、農用器具等,反映出太湖流域先進的生產生活水平。此外,在馬家浜文化層中發現3塊紡織品,經鑑定是以野生葛為原料、緯線起花的羅紋織品。這是目前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紡織品實物,在紡織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2] 
2013年5月3日,草鞋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中文名
草鞋山遺址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大道 [3]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44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0:00-24:00
編    號
7-0140-1-14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草鞋山遺址歷史沿革

1956年,江蘇省文管會組織的文物普查中發現草鞋山遺址。
1972年9月至1973年7月,南京博物院曾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和二期發掘,共挖掘探方十個,實際發掘面積為1050平方米。
1992年11月~1993年1月,南京博物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日本國立宮崎大學農學部合作開展《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課題研究。是年12月,吳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草鞋山遺址豎立文物保護碑。
1992年~1995年,中日聯合《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課題考古發掘每年都開展一期,4次發掘面積計1400平方米,並在黏土地帶發現馬家浜文化時期水田遺蹟結構。 [2] 
草鞋山遺址

草鞋山遺址遺址特點

草鞋山遺址的範圍,經測量和鑽探查明:草鞋山與比鄰的夷陵山屬同一遺址,而遺址的邊緣一直延伸到兩山周圍的農田裏。整個遺址大約在東西260米、南北170米這樣一個範圍內,總面積約有44000平方米。 [10]  草鞋山遺址的文化堆積厚達11米,考古專家把它分為10個文化地層。説明如下:
耕土層,厚0.2~0.3米。
第一層,灰褐土,厚約0.8米。出土幾何形印紋陶片、釉陶片,發現了包括有幾何形印紋硬陶器、釉陶器的六組遺物,屬於春秋時代的吳越文化。
第二層,黃褐土,厚約1米。發現墓葬的陶器。
第三層,灰土,厚2米左右。出土貫耳壺、竹節柄豆的黑皮陶片、魚鰭形鼎足,這些是帶有良諸文化特徵的陶片。
第四層,褐土,厚1.2~1.5米。發現三座墓粼,器物很少,同蘇州市越城遺址中層墓葬出土物相近。
第五層,黃白色淤土,厚0.25~0.3米。包含陶片很少。
第六層,紅褐土,厚0.25米。發現八十九座幕彈,同上海市青浦崧澤遺址中層的墓葬相同。
第七層,黑褐土,厚0.9米左右。發現六座墓葬。
第八層,黑土,厚0.7米。
第九層,綠灰土,為綠黑土和灰黃土層相間的夾心土,厚1.5米。共厚2.2米。這兩層發現了一百零六座墓葬,同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上層的墓葬相同。
第十層,厚1-2米。發現居住遺蹟十一個灰坑,出土稻穀、菱、動物遺骨、紡織物殘片等,陶片大多為夾砂褐陶,也有一些夾砂紅陶。與馬家浜和吳江梅堰兩遺址的下層相近。 [11] 

草鞋山遺址文物遺存

草鞋山遺址發現有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至春秋時期的墓葬共計200餘座。該遺址歷史最久遠的是“第10文化堆積層”,出自這個堆積層的重大考古發現有:木構建築、炭化稻穀、炭化紡織物、動物遺骨和1100多件陶、石、骨、玉等質料文化器物。該遺址南端、距今約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地層,發現有由淺坑、水溝、水口和蓄水井組成的遺存,即灌溉系統遺存和人為加工的水田狀遺蹟。中日考古人員在7個淺坑內觀察到數量豐富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硅酸體),證實這裏的水稻屬人工栽培而非野生,其品種接近於現代的粳稻。 [2] 
草鞋山遺址1972~1973年的考古發掘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是M198墓葬。M198墓葬是一座典型的良渚文化類型墓葬,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隨葬玉器。其中有3件玉琮,第一件出土的被譽為“中華第一玉琮”。 [12] 

草鞋山遺址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草鞋山遺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東北2千米處,北距陽澄湖650米,因中心有“草鞋山”土墩而得名。 [9] 
  • 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
2020年,完成草鞋山遺址考古勘探,全面摸清了地下遺存的分佈與保存情況,為遺址公園規劃奠定了科學的基礎。2021年,遺址公園核心區建設完成,配有展覽展示、考古研究、遊客服務等必要設施。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將定位建設一個位於中國開發區典範——蘇州工業園區的充分展示史前完整文化序列、稻作文化原鄉、江南文化源頭的科普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標誌着草鞋山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也標誌着草鞋山所藴含的文化瑰寶將走進大眾視野。 [4]  [8] 
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
  • 中華第一玉琮
草鞋山遺址這個玉琮不是最大的,也不是級數最多的,之所以被譽為“中華第一玉琮”,第一是因為打破了考古界對玉琮年代的原有普遍認知,證明良渚時期就已經有玉琮;第二是因為打破了對社會等級分化的原有普遍認知,使人們認識到,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社會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了。
正是由於M198和玉琮的發現,從而引起了考古界對於玉琮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在玉文化中的地位的重視和關注,大大激發了長三角其他區域開始關注良渚時期墓葬的發掘和社會形態的研究。 [12] 

草鞋山遺址文物價值

草鞋山遺址保存有長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發展序列,再現了長江下游史前人類歷史的發展史,是長三角地區歷史發展的一部完整的“地書”,為研究太湖地區、長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層與文化遺物,具有考古學上的里程碑意義。 [7] 
自考古發掘以來,以“四個最”聞名於世。
第一,草鞋山遺址是江南地區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文化發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遺址,被考古界稱為“江南史前文化標尺”。文化層堆積厚達11米,共10個層級,從下往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文化層連續疊壓,被稱為江南“三疊層”。
第二,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琮,被稱為“中華第一玉琮”。打破了對玉琮年代以及社會等級分化的原有普遍認知。
第三,最早發現有人工灌溉系統的古水稻田,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證。
第四,最早發現的葛紡織品實物,是先民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8] 

草鞋山遺址科研成果

草鞋山遺址第十層出土的木板,經考古所實驗室測定,距今5620土115年,樹輪校正6275土205年。炭化木樁經北京大學歷史系實驗室測定,距今5370土110年,樹輪校正為6015士145年。這些遺物説明6000年前,就有人類生活在這一地區。而從該遺址發現的6000年前的木構建築遺蹟炭化粳秈稻穀、炭化紡織品,以及以後各代製作精美的玉器、陶器等,可以看出,太湖地區的古人,早在6000年前就創造了比較先進的文化,從而説明長江下游地區同中原地區一樣,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樣地之一。長江下游地區的古人創造的在當時來説就比較先進的文化,是我國豐富多彩的遠古文化的一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0] 
2023年,在江蘇蘇州草鞋山遺址上發掘出的一塊紅燒土塊,內含稻殼及碳化稻穀。專家確認,這些是6000多年前的稻米,這證實了6000多年前蘇州已是魚米之鄉。 [13] 

草鞋山遺址保護措施

1957年8月,草鞋山遺址被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 
1986年3月,草鞋山遺址被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 
1994年,草鞋山遺址被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6] 
1995年4月,草鞋山遺址又被重新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 
2013年5月3日,草鞋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2021年9月17日,蘇州草鞋山遺址入圍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5] 

草鞋山遺址旅遊信息

草鞋山遺址地理位置

草鞋山遺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南岸。 [4] 

草鞋山遺址交通信息

  • 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5號線陽澄湖南站方向3東北口出步行約2千米到達。
軌道交通3號線唯亭方向唯亭地鐵站2東南口出步行約2千米到達。
[14] 
  • 團體大巴
大巴車行至“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主入口(唯勝路),參觀人員下車後按工作人員引導進園參觀。大巴車就近停車。
  • 市內公共交通
乘126路至“陽澄湖大道東”下車,步行約250米到達。
乘129路或1057路至“草鞋山”下車,步行約450米到達。
  • 自駕車
因遺址保護需要,公園內暫未設停車場。自駕車可停至陽澄湖大道北側公共停車場,或根據導航提示就近選擇停車場。

草鞋山遺址票務信息

一、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30-16:30,16:00後停止入園。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特殊情況請參照開放公告)。
二、預約方式
本園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機制。
1.團體預約至少提前一天進行預約。按提示填寫預約信息,並保證信息真實有效。
預約時段:
上午09:30-10:30,10:30-11:30
下午14:00-15:00,15:30-16:30
2.個人預約
因遺址安全保護等因素,暫不對個人開放。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