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莓病毒病

鎖定
草莓病毒病是由草莓感染上不同病毒後引起發病的總稱。草莓病毒病在中國主要是由草莓斑駁病毒、草莓輕型黃邊病毒、草莓鑲脈病毒和草莓皺縮病毒4種病毒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草莓上的病害。多表現為花葉、黃邊、皺葉和斑駁,病株矮化,生長不良,結果減少,品質變劣,甚至不結果。 [1-2] 
草莓病毒病危害面廣,是草莓生產上的重要病害。草莓病毒病的發生和危害已成為中國草莓生產上亟須解決的問題。據調查,草莓病毒的侵染株率達80.2%。其中單種病毒的侵染株率為41.6%,兩種以上病毒複合侵染株率為38.6%;輕病株一般減產21-25%,重病株(兩種以上病毒侵染)一般減產43-59%。 [1]  草莓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草莓皺縮病毒和草莓鑲脈病毒主要在草莓種株上越冬,可通過蚜蟲、灰飛蝨、煙粉蝨、薊馬、線蟲等蟲媒傳毒。 [3] 
草莓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一旦發現有連片病毒病發生的田塊,應及時剷除並銷燬。連片種植,無病毒苗的栽植周圍2千米以內不能有老草莓園,不與其他感染病毒的茄科作物間作。選用脱毒種苗,莖尖組織培養和花粉培養是草莓無病毒苗木培育的項最有效育苗技術,實施無病供種制度。在蚜蟲發生期及時防治。大棚草莓地在早稻收割後即行翻耕。及時清除田邊、溝邊雜草。 [2]  化學防治從種苗移栽成活查到危害起用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4次,有較明顯的抑制病害擴展的效果。 [3] 
中文名
草莓病毒病
外文名
Strawberry virus disease
為害作物
草莓
為害部位
整株
病    原
多達62種

草莓病毒病病原特徵

草莓病毒的種類多達62種,其中草莓斑駁病毒(英文名:Strawberry mottle virus,簡稱SmoV)、草莓輕型黃邊病毒(英文名: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簡稱SMYEV [4]  )、草莓鑲脈病毒(英文名:Strawberry vein band virus,簡稱SVBV)和草莓皺縮病毒(英文名:Strawberry crinkle virus,簡稱SCrV))是侵染中國草莓的4種主要病毒,總侵染率為80.2%。 [2]  病毒喜温暖高濕的環境,適宜病毒增殖與發病的温度範圍為15-35℃;最適發病環境温度為22-27℃,相對濕度90%以下。 [3] 

草莓病毒病為害症狀

草莓病毒病
草莓全株均可發生病毒病,草莓受單種病毒侵染,往往症狀不明顯;被複合侵染後,主要表現長勢衰弱、退化,新葉展開不充分,葉片稀少、無光澤、失綠變黃、葉緣不規則上卷、皺縮扭曲,植株矮化,座果少產量低。在中國草莓主栽區有4種病毒。 [2]  [3] 
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時往往不表現明顯症狀,但病株長勢衰退,果實品質下降,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時可產生斑駁症狀。病株嚴重矮化,葉片變小,產生褪綠斑,葉片皺縮及扭曲。 [2]  [1]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無明顯症狀,僅使病株輕微矮化,使草莓長勢變弱,產量和果實質量嚴重下降。 [2]  複合侵染時引起葉片黃化或失綠,老葉變紅,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脈下彎或全葉扭曲,致整個葉片枯死,嚴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明顯減產。 [1] 
草莓鑲脈病毒:單獨侵染栽培種草莓時,無明顯症狀,但引起植株生長衰弱,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產量和品質下降,與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複合侵染後引起病株葉片皺縮、扭曲,同時沿葉脈形成黃白色或紫色病斑,葉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極度矮化,匍匐莖發生量減少,產量和品質下降。 [2]  [1] 
草莓皺縮病毒:草莓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感病植株表現為葉片畸形,葉上產生褪綠斑,沿葉脈出現小的、不規則褪綠斑及壞死斑,葉脈褪綠、透明,幼葉生長不對稱扭曲皺縮,小葉黃化,葉柄縮短,葉小,植株矮化,病毒株草莓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繁殖力下降果實變小。草莓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絕產。 [2]  草莓皺縮病毒與斑駁病毒複合侵染時,植株嚴重矮化,如再與輕型黃邊病毒複合侵染,危害更為嚴重,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絕產。草莓皺縮病毒是草莓上危害性最大的病毒。 [1] 

草莓病毒病分佈範圍

草莓斑駁病毒分佈極廣,世界上凡有草莓栽培的地方,幾乎都有草莓斑駁病毒。草莓皺縮病毒為世界性分佈。 [1] 

草莓病毒病侵染循環

病毒主要在草莓種株上越冬,通過蚜蟲傳毒。 [2] 
  1. 草莓斑駁病毒由棉蚜、桃蚜和釘毛蚜傳染,釘毛蚜傳染病毒的種類最多。土壤中線蟲也是傳播病毒的種媒介,但因線蟲的活動範圍有限,所以,田間自然擴展速度極慢。該病毒還可通過嫁接和菟絲子以及汁液機械傳染。 [1] 
  2.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也由蚜蟲和嫁接傳染。 [1] 
  3. 草莓鑲脈病毒由多種蚜蟲傳播,嫁接和菟絲子也能傳播。 [1] 
  4. 草莓皺縮病毒通過蚜蟲傳播,也可通過嫁接傳播。 [1] 

草莓病毒病流行規律

草莓病毒病的最易顯症生育期為成株至開花座果期。發病潛育期5-10天。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草莓病毒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4-7月、9-11月。年度間入春早、入秋遲、温度偏高、多晴天、利於蚜蟲等蟲媒發生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與傳毒蟲媒發生偏多的作物相鄰的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偏氮施肥、防治傳毒蟲媒不及時的田塊發病重。 [3]  連年種植,病毒病發病率高。品種間抗性有差異。 [2]  但在一些栽培品種上並不表現明顯的病狀,在野生草莓上則表現明顯的特異症狀。病毒病的發病率和發生嚴重度與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種間抗性有差異,但因種苗是無性繁殖,品種抗性易出現嚴重退化現象。 [3] 

草莓病毒病防治方法

草莓病毒病農業防治

  1. 應用脱毒苗:選用抗病品種發展草莓莖尖脱毒技術,建立無毒苗培育供應體系,栽植無毒商品種苗。 [3]  莖尖組織培養和花粉培養是草莓無病毒苗木培育的項最有效育苗技術,實施無病供種制度。 [2] 
  2.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適時移栽,合理密植。適時調控水肥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整枝打杈在植株成齡抗病階段進行,可減輕病毒危害。高温季節覆蓋地膜和遮陽網,有一定的遮陽防病效果。 [3] 
  3. 清潔田園:發現顯症病株及時拔除。及時清理田邊雜草,減少傳毒蟲媒的中間寄主。 [3]  一旦發現有連片病毒病發生的田塊,應及時剷除並銷燬。連片種植,無病毒苗的栽植周圍2千米以內不能有老草莓園,不與其他感染病毒的茄科作物間作。 [2] 
  4. 防治傳病蟲媒:在蚜蟲、薊馬、粉蝨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治,同時使用黃板誘捕(25-30張/畝)減少蟲口基數,防止傳播病毒。推廣應用銀灰膜避蚜防病,效果明顯。 [3] 

草莓病毒病化學防治

從種苗移栽成活查到危害起用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4次,有較明顯的抑制病害擴展的效果。 [3] 
  1. 綠色防治用藥:可選8%寧南黴素水劑(菌克毒克)300-400倍液(每畝用量250-300克)等噴霧。
  2. 常規防治用藥:可選20%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遷毒)300-400倍液(每畝用量250-300克);20%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病毒A)500-600倍液(每畝用量175-200克);1.5%病毒靈乳劑1000倍液(每畝用量100克)等噴霧。 [3] 
參考資料
  • 1.    雷世俊,趙蘭英編著,科技惠農一號工程 草莓高效栽培,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2,第103-104頁
  • 2.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151-152頁
  • 3.    李惠明等主編,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493頁
  • 4.    夏祖印主編.種草莓賺錢方略[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2: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