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莓屬

鎖定
草莓屬(學名:Fragaria L.)是薔薇科下的一屬。多年生草本。通常具纖匍枝,常被開展或緊貼的柔毛。葉為三出或羽狀五小葉;托葉、膜質,褐色,基部與葉柄合生,鞘狀。花兩性或單性,雜性異株;萼筒倒卵圓錐形或陀螺形,裂片5,鑷合狀排列,宿存,副萼片5,與萼片互生;花瓣白色,稀淡黃色,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18-24枚,花葯2室;雌蕊多數;花柱自心皮腹面側生,宿存;每心皮有一胚珠。瘦果小形,硬殼質,成熟時着生在球形或橢圓形肥厚肉質花托凹陷內。種子1顆,種皮膜質,子葉平凸。 [1] 
該屬24種,分佈於北半球温帶,至亞熱帶,歐亞兩洲習見,個別種分佈向南延伸到拉丁美洲。中國產約13種。模式種野草莓生於山坡、草地、林下。 [1]  [3]  [5] 
園藝學上草莓屬漿果類果樹,果實風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藥用和醫療保健價值。 [2]  果供鮮食或作果醬、罐頭,味道鮮美。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草莓屬
拉丁學名
Fragaria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草莓屬
24種 [2]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薔薇亞科
分佈區域
歐洲各國和北美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模式種
野草莓

草莓屬植物學史

德國學者Staudt在1962-2009年調查了歐洲、美洲和亞洲的野生草莓種類,並結合來自世界各地的草莓屬植物標本進行了比較研究,對草莓分類中存在的同種異名進行了整理,使草莓種類的劃分及其系統發生趨於規範,並認為全世界草莓屬植物有24個種,包括13個二倍體種、5個四倍體種、1個六倍體種、3個八倍體種及2個八倍體雜種;Hummer和Hancock等於2009、2011年在Staudt的基礎上對草莓屬植物的種類進行了兩次修訂,認為草莓屬約有24個種。 [4]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草莓的國家,14世紀時就有栽培記錄,但當時栽培的是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綠草莓(Fragaria viridis Duch.)、麝香草莓(Fragaria moschata Duch.)等原產於歐洲的野生種,其果小且品質不佳.1714年,Freier從南美洲將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 (L) Miller)引入法國,發現智利草莓與最先引入的佛州草莓(Fragaria virginiana Miller)混栽能很好地結實,因而發展了這種間栽的栽培制度,並很快得到推廣J.1750年,在歐洲產生了智利草莓與弗州草莓的自然雜交種鳳梨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Ex Lamarck),因其果形風味均與鳳梨相似而得名,別名大果草莓(Fragaria grandiflora Ehrh.),這是近代草莓栽培品種的祖先。鳳梨草莓出現後,草莓開始被廣泛栽培,經過人們在生產中不斷選育,逐漸形成了現在大量栽培的品種。據統計,全世界已有草莓栽培品種多達2000多個,並且新品種仍在不斷湧現,除了鳳梨草莓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栽培利用外,其它絕大多數草莓種均為野生或半野生狀態。 [4] 

草莓屬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通常具纖匍枝,常被開展或緊貼的柔毛。葉為三出或羽狀五小葉;托葉、膜質,褐色,基部與葉柄合生,鞘狀。花兩性或單性,雜性異株,數朵成聚傘花序,稀單生;萼筒倒卵圓錐形或陀螺形,裂片5,鑷合狀排列,宿存,副萼片5,與萼片互生;花瓣白色,稀淡黃色,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18-24枚,花葯2室;雌蕊多數,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彼此分離;花柱自心皮腹面側生,宿存;每心皮有一胚珠。瘦果小形,硬殼質,成熟時着生在球形或橢圓形肥厚肉質花托凹陷內。種子1顆,種皮膜質,子葉平凸。染色體基數x=7。 [1] 

草莓屬產地生境

草莓屬植物分佈廣泛,分佈於北半球温帶,至亞熱帶,歐亞兩洲習見,美洲也有分佈。歐洲和北美洲到處有分佈,南美洲則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亞洲分佈在中國、日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伊朗、阿富汗以及黑海沿岸各國。中國是世界上野生草莓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主要分佈在西北、西南、東北及中部地區,即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西藏、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等省,而東部和東南部如浙江、福建、上海等無分佈或很少分佈。模式種野草莓生於山坡、草地、林下。 [1-3]  [5] 

草莓屬下級分類

德國草莓分類學家Staudt通過對全世界範圍內收集到的300多份野生草莓的多年研究認為,自然界草莓屬植物約有24個種,按其倍性可分成六組:二倍體種(2n=2x=14),四倍體種(2n=4x=28),五倍體種(2n=5x=35),六倍體種(2n=6x=42),八倍體種(2n=8x=56)和十倍體種(2n=10x=70)。 [2] 
共24種,中國產13種
二倍體種(2n=2x=14)
種名
描述
中國分佈地
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
其又稱森林草莓或林叢草莓,起源於北美洲、亞洲北部和歐洲,現全世界都有分佈,北温帶較多,為草莓屬植物中分佈最廣泛的一個種。植株高10-15釐米,較矮小細弱。莖、葉柄及小葉下面的毛被疏密不一,有時脱離近於無毛。葉片小而薄,橢圓形。匍匐莖合軸分枝,其上茸毛向前緊貼。花序聚傘狀,花3-7朵,花序高於或平於葉面,花梗被緊貼茸毛。兩性花,花較小,絕大多數可以自花結實,花瓣白色、倒卵圓形,前端具缺刻,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多數。萼片卵狀披針形,副萼片細披針形。果實較小、鮮紅色,長圓錐形或圓錐形,果軟、汁很少,香味特濃,果肉間隙多、白色略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種子凸於果面,紅色。有白果類型。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新疆、陝西、甘肅、山西、山東、雲南、貴州、河南等地的林叢、山坡和草原。
綠草莓Fragaria viridis Duch.)
其因匍匐莖少而短又稱短蔓草莓。起源於歐洲和東亞,分佈於歐洲、亞洲東部高加索和西比利亞地區及加那利羣島的山坡、草地、林邊及灌木叢中。植株高15-20釐米,較纖細,新莖較多。葉片較薄,深綠色,卵圓形至長橢圓形。匍匐莖單軸分枝,其上茸毛直立或向前緊貼。花序聚傘狀,常高於葉面,花4-10朵,花較小,花瓣重疊、圓形,兩性。三角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綠色,較小,相對較硬,陽面略紅,有香味,果肉近白色,可溶性固形物11.3%。種子凹於或平於果面,黃綠色,個大。宿存萼片緊貼於果實。通常在春天和晚夏2次開花。
分佈於新疆天山山脈。
黃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echt.)
其起源於亞洲東南部,在尼泊爾、印度東部、越南北部也有分佈。植株高5-25釐米、粗壯,生長旺盛。小葉倒卵圓形,葉厚,色深,前端平楔。匍匐莖抽生能力強,合軸分枝,紅色,偶數節位形成幼苗。葉、葉柄、花梗、匍匐莖上棕黃色茸毛直立密被。花序聚傘狀,略高於或平於葉面。兩性花,花瓣白色,卵圓形,離生。三角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白色、淡白黃色或紅色,圓球形、較軟、具香味。種子極小,凹陷於果面,黃綠色。宿存萼片緊貼於果實。抗葉斑病,抗寒性差。
分佈於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陝西、台灣等海拔700-3000 米山地或草原。
裂萼草莓Fragaria daltoniana Gay)
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分佈於中國西藏,生長於海拔3360-5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頂草甸及灌叢下,印度(錫金)也有分佈。株高4-6釐米,植株矮小細弱。匍匐莖合軸分枝,很纖細,被稀疏茸毛或幾無毛。葉為羽狀3小葉,長圓形或卵圓形,具小葉柄。葉片近無毛,正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單生。卵形萼片,長圓形副萼片。果實較大,鮮紅色,長卵圓形或紡錘形,近無味,果肉海綿質。宿存萼片開展。
分佈於西藏海拔3360-5000米的山頂、草甸、灌叢下。
西藏草莓Fragaria nubicola Lindl.)
其起源於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海拔1500-4000米處。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克什米爾等有分佈。植株高4-26釐米,纖細。匍匐莖單軸分枝,被茸毛。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邊緣具尖鋸齒,頂端圓鈍,無柄或具短柄。花序有花1至數朵,花瓣倒卵橢圓形,雄蕊20枚,雌蕊多數。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萼片,披針形副萼。果實卵球形。宿存萼片緊貼果實。
原產於中國西藏喜馬拉雅罔底斯山海拔1500-3900米的山間、草原、林邊。
五葉草莓Fragaria pentaphylla Lozinsk)
其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植株高6-15釐米,較矮小,新莖分枝能力強。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其上茸毛直立。葉為羽狀5小葉,稀3小葉,中心小葉葉柄長。葉片小而厚,長橢圓形。匍匐莖被直立茸毛,紅色。花序聚傘狀,高於葉面。花瓣白色,近圓形,前端平楔。雄蕊20枚,雌蕊多數。寬披針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有白色和紅色2種類型,白果類型果實橢圓形,具頸,有香味;紅果類型果實卵圓形,個小,無頸,無香味,味酸。宿存萼片顯著反折。2種類型的種子均深凹於果面。抗寒、抗病性強。
分佈於陝西、四川、甘肅、青海、河南海拔700-2300米的草原。
東北草莓Fragaria mandschurica Staudt)
其分佈於中國東北部。植株高15-25釐米,較高。匍匐莖合軸分枝。中心小葉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花序聚傘狀,花3-16朵。全株茸毛多,葉、葉柄、匍匐莖、花序梗上被直立白色茸毛。花瓣稍疊生或離生。寬披針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圓錐形,紅色,香味濃,汁液多,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12%。種子凸於果面,黃綠色。抗寒性強。
分佈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
中華草莓(Fragaria chinensis Lozinsk.)
又稱中國草莓,其起源於中國的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分佈於青海、甘肅、四川、湖北、陝西、西藏、河南等省。植株纖細。羽狀3小葉。匍匐莖近無毛,單軸分枝。花序聚傘狀,花2-6朵。花瓣稍疊生或離生,花兩性。果實球形或圓柱形,個小,淺紅色至紅色,味酸,不具香味。種子凹於果面,淺黃色或棕色。宿萼平展。
分佈於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陝西、河南、湖北等地。
日本草莓Fragaria nipponica Makino)
其起源於日本,分佈於日本本州島東南部至南千島。植株活力旺盛。中心小葉卵圓形至長橢圓形,羽狀3小葉。花序聚傘狀,花朵常2-4朵,花中等大小,白色。果實紅色,卵圓形或近圓球形,萼片窄卵圓形,副萼片披針形。種子平滑。植株在冬季休眠。
/
飯沼草莓(Fragaria iinumae Makino.)
其起源於日本,分佈在日本北海道、本州島的山地等。植株較矮小。小葉倒卵圓形,基部楔形,羽狀3小葉,葉片數較少,葉柄上被長且斜向上的茸毛。花序聚傘狀,花少,1-3朵,花梗細,花瓣窄。果卵圓形,無味,果肉海綿質。種子平滑。
/
兩季草莓(Fragaria × bifera Duch.)
其分佈於俄羅斯、德國、法國、芬蘭、意大利等。植物學性狀介於2個親本野草莓(Fragaria vesca)和綠草莓(Fragaria viridis)中間,是二者的雜交種。果實綠色,種子凹陷,宿萼緊貼。
/
布哈拉草莓(Fragaria bucharica Lozinsk)
其分佈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植株高5-20釐米、纖細。匍匐莖合軸分枝,極纖細,被緊貼茸毛。小葉橢圓形或倒橢圓形,邊緣具尖鋸齒、頂端圓鈍,無柄或具短柄。花序常1-4朵。卵狀披針形萼片,披針形副萼片。果實卵圓形,宿存萼片緊貼於果實。
/
四倍體種(2n=4x=28)
種名
描述
備註
東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zinsk.)
其起源於西伯利亞西南部、蒙古、中國東北部及朝鮮。植株高10-20釐米,中等高度。匍匐莖合軸分枝,紅色,抽生能力強。中心小葉倒卵圓形、近無柄或具極短柄。花序多歧聚傘狀,分歧處常有2個苞片或1枚三出複葉,花序6-13朵花,高於葉面。花瓣疊生、近圓形。雌雄異株,雄株花葯大,雌株花葯癟小或脱落。三角形至寬披針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紅色,圓錐形或圓球形,較軟,有微香味、果肉白色。宿存萼片平展。種子凸於果面。抗寒性強。
分佈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陝西、山西、甘肅、青海、山東、湖北、河北等地。
西南草莓Fragaria moupinensis (Franch) Card.)
其原產於中國的西南部。植株高5釐米,極矮小纖細。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其上茸毛向前緊貼。每花序1-3朵花,花瓣卵圓形。雄株花葯大,雌株花葯癟小或脱落。萼片三角形,副萼片披針形。果實個小,卵球形、球形或橢圓形,橙紅色至淺紅色。種子深紅色,果實陰面種子凹陷,陽面種子不凹陷。雌雄異株。宿存萼片緊貼於果實。
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青海等海拔1400-4000米的山間、草原和林邊。
傘房草莓(Fragaria corymbosa Lozinsk.)
其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植株高15釐米。葉片多為3小葉、少為羽狀5小葉。葉片較小、倒卵圓形,前端平楔。匍匐莖單軸分枝,紅色。傘房花序,高於葉面。雌雄異株,雄株花葯大,雌株花小,花瓣疊生,花葯常癟小或掉落。寬披針形至三角形萼片,細披針形副萼片。果實卵形,紅色,味淡、酸,果肉粉白色。種子深凹於果面。宿存萼片平展或反折。
分佈於吉林、甘肅、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等地。
纖細草莓Fragaria gracilis Lozinsk.)
其分佈於中國西北部。植株高3-10釐米,極纖細矮小。羽狀3小葉,倒卵形,無柄或中心小葉短柄。匍匐莖單軸分枝,纖細,紅色,被稀疏開展茸毛。雌雄異株。每花序常1-2朵花,單性。披針形萼片,線狀披針形副萼片。果實半球形或橢圓形,個小,紅色,無味。種子凹陷於果面,紅色,個很小。宿萼反折。
分佈於河南、湖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海拔1600-3900米的丘陵、山地、草原。
滇藏草莓(Fragaria tibetica Staudt et Dickoré)
又稱高原草莓,植株較矮。葉為羽狀5小葉或3出複葉,小葉長橢圓形,無柄或中心小葉具極短的柄。匍匐莖較粗,單軸分枝,其上茸毛向前緊貼。花序上花常2朵,低於葉面。雌雄異株。果實卵球形,橙紅色至淺紅色,無香味,果肉淺紅色。種子凹於果面,黃綠色。宿萼緊貼於果實。抗寒。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藏等地。
五倍體種(2n=5x=35)
種名
描述
備註
布氏草莓(Fragaria × bringhurstii Staudt)
起源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植物學性狀介於2個親本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之間,是二者的自然五倍體雜交種。
/
六倍體種(2n=6x=42)
種名
描述
備註
麝香草莓Fragaria moschata Duch.)
起源於北歐和中歐,主要分佈於歐洲中北部東至俄羅斯。植株高10-14釐米,生長勢旺盛,不產生或很少發生匍匐莖。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寬而薄,淡灰綠色至綠色,倒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雌雄異株,偶見雌雄同株。花序高於葉面。果實具麝香味,卵圓形或不規則球形,顏色變化很大,淡紅色至暗紅色或暗紫紅色,甚至略帶綠的紅色,果肉較軟。種子凸於果面。萼片極反折。
/
八倍體種(2n=8x=56)
種名
描述
備註
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 (L.) Duch.)
其起源於北美和智利,主要分佈於太平洋西海岸、智利海濱及夏威夷山區。植株較矮,生長勢強。匍匐莖繁殖能力強。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厚、深綠色,具光澤。大多數雌雄異株,偶有雌雄同株。花很大,花瓣較寬、倒卵圓形。果實深紅或鮮紅色,卵圓形至扁圓形,果個較大,硬,無香味,口味清淡,果肉白色。種子凸於果面,也可見稍凹陷於果面的,淺黑色。易除萼。
/
佛州草莓(Fragaria virginiana Duch.)
其又稱弗州草莓、弗吉尼亞草莓。起源於北美洲的中部和東部。植株較高、較細弱,產生匍匐莖能力強。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淡灰綠色至綠色,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薄。雌雄異株,偶有雌雄同株。花大,雄花明顯大於雌花。果實圓球或圓錐形,紅色至深紅色,果實較軟,有香味,汁多,味酸,果肉白色。種子凹陷於果面。
/
鳳梨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
其原產於歐洲(法國),現代栽培的大果草莓品種均屬於這個種,是智利草莓和弗州草莓的自然雜種,於1714-1759年間形成。植株粗壯。葉為羽狀3小葉,葉片大。花序大多低於或平於葉面。果實個大、產量高、香味濃。
/
十倍體種(2n=10x=70)
種名
描述
備註
擇捉草莓(Fragaria iturupensis Staudt)
其分佈於日本東北部千島羣島靠南部的擇捉島上。雌雄同株,完全可育。葉片灰綠色,倒卵圓形。果實近圓形,個較大。種子凸於果面,紅色。萼片反折。
/
瀑布草莓(Fragaria cascadensis Hummer)
其分佈於美國俄勒岡州卡斯喀山脈西部,生長於高山草甸、林緣、河岸邊或路旁。植株直立。葉為羽狀3小葉,藍綠色,偶見4或5小葉。匍匐莖合軸分枝。花性3類,雌株、雄株、雌雄同株。花瓣白色,萼片和副萼片區別不大。自然結實率低,果實紅色,畸形、球形或橢圓形,甜微酸,果肉白色。種子凹於果面、個小。
/
參考資料: [2-3] 

草莓屬主要價值

園藝學上草莓屬漿果類果樹,果實風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藥用和醫療保健價值。 [2]  果供鮮食或作果醬、罐頭,味道鮮美。 [1] 
參考資料
  • 1.    草莓屬 Fragaria L.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侯麗媛,董豔輝,聶園軍,張春芬,肖蓉,鄧舒,李倩,曹秋芬.世界草莓屬種質資源種類與分佈綜述[J].山西農業科學,2018,(第1期): 145-149
  • 3.    Fragaria L.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2-06-12]
  • 4.    蘇代發,童江雲,楊俊譽,陳杉豔,羅志偉,沈雪梅,賴泳紅,ArslanJamil,魏世傑,崔曉龍.中國草莓屬植物種質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進展[J].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第6期): 1261-1276
  • 5.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06-12]
  • 6.    草莓屬 Fragar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