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帽山遺址

鎖定
草帽山遺址,位於內蒙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四家子鎮北1公里的草帽山後樑上,距今約5500年左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  [4] 
草帽山遺址分東、中、西三處,第一地點是一處祭壇,四周有近長方形的圍牆;第二地點是長方形冢壇;第三地點是壇冢結合,造型設計為外圓內方。草帽山遺址對研究紅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會結構及中華文明起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2] 
2013年5月,草帽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草帽山遺址
地理位置
內蒙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四家子鎮北1公里的草帽山後樑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編    號
7-0060-1-06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草帽山遺址歷史沿革

草帽山 草帽山
1983年春,敖漢旗文物普查中發現草帽山遺址。 [2]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
2001年7月,對草帽山遺址約600餘平方米的搶救性清理。 [3]  [4] 

草帽山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草帽山遺址分東、中、西三處,距今約5500年左右。從草帽山遺址的選址、佈局、冢壇結構、墓葬等方面都體現了設計者對“3”之數理的特別注重。 [2]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內墓封石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內墓封石
第一地點
草帽山遺址最東的第一地點在突起的山崗上,經發掘證明是一處祭壇,四周有近長方形的石砌圍牆。 [2] 
第二地點
草帽山遺址第二地點位於第一地點之西隔溝的山樑北部,兩者東西相距約500米,遺址高出地表約3米。遠看是一個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三層石砌的塔形建築,最底層長約30多米,寬約15米,往上逐漸變小。石砌建築規整,建築形式前壇後家,用鑿成方形的巨石砌築的祭壇,層層疊起,有方有圓,勻稱有序地築成三層台階。祭壇北部偏東有用小石塊擺出龜形石壇,頭朝正北。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內的墓葬分佈 草帽山遺址積石冢內的墓葬分佈
2001年7月,對第二地點北部約600餘平方米的搶救性清理,發現了重要的遺蹟和遺物,其遺蹟保存清晰、完整,為壇、冢結合的結構。原生土之上為一層黑土,內含有陶片、石器,應為一處早於積石冢和祭壇的遺存,但遺蹟不明顯;出土有夾砂灰陶之字紋罐殘片等,還出有半月形雙孔石刀2件。在南部的兩壇之間為墓葬區,共清理墓葬7座,均為石板墓。其中有兩座墓為二次葬,一座位於南部壇之東側為小孩墓,其餘四座均為頭西腳東的單人葬。有兩座墓中出土有隨葬品,其中1號墓出土方形玉璧和石環各1件;7號墓出土玉環1件、骨笛1件。 [2] 
第三地點
草帽山遺址第三地點位於第二地點之西南,兩者相距200米,並在同一梁崗之上,遺址高出周圍地表約2米。 [2]  第三地點積石家發現了3口石棺及圍家一圈的陶片帶。由於墓葬離地表比較近,遭到嚴重的破壞,周圍堆砌的石頭只剩下了西面和北面。考古人員初步確定,這3口石棺及其周圍的陶片帶證實,這裏是5500年前的一處典型的紅山文化壇冢結合的禮儀建築羣。 [2] 

草帽山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草帽山遺址出土陶片、石器、玉器、骨器等隨葬品。 [2] 
玉璧
草帽山遺址出土方形玉璧 草帽山遺址出土方形玉璧
草帽山遺址出土玉璧外緣邊長9.4~9.9釐米,呈方形薄壁形,兩面磨光,一側邊緣有一孔。通體雞骨白,有明顯綹裂。現藏敖漢旗博物館。 [3]  [4]  [5] 
石雕人像
草帽山遺址出土紅色凝灰岩石雕人像 草帽山遺址出土紅色凝灰岩石雕人像
草帽山遺址出土凝灰岩雕琢的石雕人像,已見四個個體的頭部殘件。人像大小不一,最大者比真人還要大,最小者額寬只有10釐米左右。可分為寫實和誇張兩種技法。頭部保存完整的祇有1尊,比真人略小,頭戴冠,雙目微閉。最小一件高顴骨,尖下頦,頸部有聯珠式項飾。較大的兩件祇存面之局部,其一為睜目,眼球外突,突出眼睛的神力。這是首次在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石雕神像,是史前藝術寶庫的珍品。 [4]  [6] 
玉環
草帽山遺址出土玉環 草帽山遺址出土玉環
草帽山遺址出土玉環,外徑7.8釐米,整體磨製,光素無紋,內緣厚,外緣薄,斷面呈三邊外弧的三角形。現藏敖漢旗博物館。 [5] 

草帽山遺址研究價值

草帽山遺址對研究紅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會結構及中華文明起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3]  [4] 

草帽山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草帽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草帽山遺址旅遊信息

草帽山遺址地理位置

草帽山遺址位於內蒙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四家子鎮北1千米的草帽山後樑上。

草帽山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政府開車前往草帽山遺址,路程約22.1千米,用時約28分鐘。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4-07]
  • 2.    董婕,朱成傑.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建築設計思想研究[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223.
  • 3.    蓋麗豔.文明曙光[M]: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75.
  • 4.    孫國學.赤峯旅遊博覽[M]: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86.
  • 5.    朱宇迅.紅山文化玉石研究[M]:中國書店,2012:149.
  • 6.    馬海玉.紅山文化兩大人物造像系統功能分析[J].赤峯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