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原斑貓

鎖定
草原斑貓是食肉目貓科貓屬哺乳動物,俗稱野貓、沙漠斑貓、土狸子。體形小,體長500-700毫米,尾長250-350毫米。體背毛色淡沙黃或淺灰色,全身具不規則形的黑斑; [6]  頭頂雜有小型棕褐色斑點,枕部有四條暗色縱帶,尾上有6到8道黑環,尾尖黑色;冬毛腹側呈污白色,夏毛顏色較暗。 [7]  平均壽命11年。 [8] 
草原斑貓分佈於非洲、中東、中亞和印度中部及北部。在中國新疆、甘肅、寧夏等地也可看到其身影。多棲息於柳灣、灌叢和蘆叢裏。營穴居生活,常利用狐等廢棄的洞穴。 [7]  晝夜均活動,往往單獨捕食,隱蔽守候獵物。 [9]  主食各種齧齒動物,也兼食鳥、蜥蜴和昆蟲。冬季交配,懷孕期兩個月,4-5月間生產,一窩通常產3到5仔。 [7] 
草原斑貓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0]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11] 
外文名
Shaw's Cat
別    名
野貓
沙漠斑貓
土狸子
莎車斑點野貓
中文學名
草原斑貓
拉丁學名
Felis silvestris shawian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貓科
亞    科
貓亞科
貓屬
野貓
亞    種
草原斑貓
命名者及年代
Blanford, 1876

草原斑貓形態特徵

草原斑貓
草原斑貓(9張)
草原斑貓體形比家貓大,體長為50—70釐米,尾長為25—35釐米,幾乎正好是體長的一半,體重約為8千克,看上去顯得比較粗壯。身體的背部呈淡沙黃色至淺黃灰色,背部和身體側面的毛色逐漸轉為淺淡色,腹面則為淡黃灰色。全身都具有許多形狀不規則的棕黑色斑塊或橫紋,耳尖略有棕黑色簇毛。尾巴上面有5-6條棕黑色橫紋,尾巴的下面為白色。喉部和腹面經常呈淺白到淡灰色。前額有4條十分顯著的黑帶,與淺底色形成鮮明對比;眼和鼻吻部通常突出有白色到淡灰色斑。耳邊緣有白色或淺色毛;耳內側毛呈淡黃白色。耳後毛色從與底色相似到暗褐色。尾尖黑色,尾上有一些黑色橫環紋。尾長超過頭體長的50%。有4對乳頭。 [1-2] 
在中國西北部的草地和乾旱地區,野貓是在野外唯一與家貓相似的物種。它很容易與兔猻區分,兔猻矮胖,且耳位較低;或與荒漠貓區分,荒漠貓體型相當大,有紅的耳簇毛。野貓的頭骨很難與家貓和野化的家貓區分。它們有一個短的吻突,上齶長寬相近。在貓屬(Felis)中,只有家貓和野貓具有顴骨的水平擴展區。野貓與家貓區別特徵:1)上頜的吻凹缺失(家貓有);2)P4上前尖的高度(野貓的小);3)短的吻突(家貓的長)。 [1] 

草原斑貓棲息環境

草原斑貓棲息在有由檉柳、拐棗麻黃、甘草、野麻等組成的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由蘆葦拂子茅等組成的蘆葦草甸和林間生長有檉柳灌叢的胡楊林,以及草原、沼澤地和海拔1000米以下的盆地或低地山區森林地帶,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但一般不進入冬季嚴寒和積雪覆蓋地區,活動偏向於比較乾旱地帶。 [2] 

草原斑貓生活習性

單獨在夜間或晨昏活動,白天隱匿於樹穴或灌叢中。主要吃小型齧齒動物、鳥類、蜥蜴和蛙等,也食魚類和昆蟲等。行動敏捷,善於攀爬,潛行隱蔽接近獵物,突然捕食。領域性也很明顯,通常每個個體大約佔據0.5平方公里的領地,但當領地內食物不足或者尋找配偶時,也常到領地以外遊蕩。 [3] 
野貓的活動規律與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一致。野貓會進入農業區襲擊家禽。小型哺乳動物佔了食物組成的60-70%,包括黃鼠(Spermophilus)、沙鼠Meriones)和跳鼠Allactaga)是最常見的獵物。鳥類次之(佔11-30%),其中雀形目鳥類(特別是沙雀屬Rhodopechys、灌叢鶯屬Scotocerca和斑鳩屬Streptopelia)最多。爬行類和昆蟲也是常見的食物(佔15-25%)。它們主要是夜行性的,但有時也在白天活動。 [1] 

草原斑貓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四川、新疆、西藏。 [1] 

草原斑貓繁殖方式

繁殖期大約在1-3月,雌獸發情持續2-8天,此時會有很多雄獸圍繞在發情雌獸的周圍,發出刺耳的噪音,並經常進行激烈的爭鬥。通常每年產一窩,每窩產2-3仔,雌獸的懷孕期為60余天。初生的幼仔體重大約為40克,10天后睜眼,4-5周齡開始出洞活動,3個月後開始與雌獸一起覓食,大約5月齡時離開雌獸獨立生活,1週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5年以上。 [3] 

草原斑貓亞種分化

草原斑貓是野貓的亞種之一。 [3] 

草原斑貓種羣現狀

草原斑貓在自然界中呈現低密度廣泛分佈,捕食齧齒動物,對抑制鼠害的猖獗有較大的作用。過去考察中,僅從中國新疆、甘肅和寧夏等省區的收購部門獲得一些皮張,在野外卻未見過活體,足見種羣數量稀少,現存數量尚難估計。據高行宜(Nowell and Jackson, 1992)報道,估計中國的西北地區種羣數量可能超過10000只,估計密度為10只/100km2(Cat specialist group, 1992)。
據高行宜(Nowell and Jackson, 1992)報道,80年代新疆每年的草原斑貓毛皮的收購量為1500張(Cat Specialist Group, 1992)。但是這種貿易威脅由於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而減少。 [4] 

草原斑貓保護級別

中國政府於1988年頒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該物種劃作 II 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4]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