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草(拼音:cǎo)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4]  。草木的“草”在古文字中寫作“艸”或“屮”,屬象形字,模擬草木初生的樣子。“草”約見於春秋,《説文解字》認為“草”指“草鬥(zàodǒu)”,即櫟樹的果實。傳世古籍大都借“草”為“艸”。“草”由草本植物的統稱引申為生長草的地方、野地,再引申為粗劣,又引申為初稿,未經改定的文字,同時“草”還作動詞表示草擬、起草的意思。“草”又指一種漢字字體,由人們在書寫中筆畫簡略、互相連屬演變而來。另外“草”還表示雌性的家畜、家禽。 [15] 
中文名
拼    音
cǎo
部    首
五    筆
AJJ(86);AJFJ(98) [1] 
倉    頡
TAJ [1] 
鄭    碼
EKED [1] 
筆    順
橫、豎、豎、豎、橫折、橫、橫、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1408) [2] 
平水韻
上聲·十九皓 [3] 
四角碼
4440₆
總筆畫
3+6(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基本區 U+8349 [1] 
結    構
上下結構 [1] 
注音字母
ㄘㄠˇ
筆順編號
122251112
造字法
形聲字
異體字
艸、𢂉、𦯨、𦳕、𦷣、𦯑、𦳱、𦱤(“艸”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文字源流

【甲組】“艸”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艸”字形演變流程圖
草木的草,象形初文是“屮”。甲骨文作甲組圖A,像一株有枝莖的全草,獨體象形。“屮”讀作chè,在古籍中,“屮”也常當“草”字用。
一個“屮”字是一株草,個體形狀,單調。野草絕大多數叢生聚集,就把兩個“屮”字並列組合。作“艸”,篆文作圖2。唐宋以前,“艸”應該是一個常用字。例如《周禮·秋官·庶氏》有“嘉草”一詞,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作“嘉艸”。後來文獻中的“艸”幾乎全部改成了草字,而“艸”只作偏旁,叫做“草字頭”,很少獨立使用了。 [15] 
【乙組】“草”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草”字形演變流程圖
古文中另有“草”字,石鼓文寫作乙組圖1,周圍是“屮”,表示草;中部是表示讀音的聲旁“早”。戰國以後,只保留上部的兩個“屮”。《説文解字》中説“草”本指櫟樹的果實。大約漢代以後,借用草字表示“艸”,於是再造了一個皂字表示櫟樹。皂字又變寫作皂。 [15] 
草是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總稱。如説野草、青草。又指野草生長的地方,特指山野、民間。《韓非子·外儲説左下》的“墾草”即墾荒。唐代李白《梁甫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草”指民間。
野草不需要人精心護理就能生長,有樸素、散亂的特點。草字又由此引申為粗劣、簡單、草率等抽象意義。如常説字跡潦草,又説“草草、草率”。文件、文章、繪畫等最初的稿子,沒有經過精心修改,如同野草散亂無序,就用草字表示初始,或指初稿,如“草稿、草案”等。
野草柔軟矮小,就用草字喻指弱小、微賤。“草菅人命”即舊時統治者視民如草芥。處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在官吏面前或公堂之上自稱“草民”。又用作自謙之詞,稱自己的名字叫“草字某某”。
草書是漢字特有的一種書法形式。唐代張懷瑾《書斷》説草書“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認為草書是由草創的意思引申而來。這種説法可以商榷。草書的結構和筆畫與嚴謹規則的隸楷不同,具有放縱、任意、散漫、飛動的特點,好像野草,故名草書。 [15]  [16] 
人們還把雌性的禽畜叫草,如草驢、草雞。這是從“草馬”來的。唐代學者顏師古著《匡謬正俗》説:“牡馬壯健,堪駕乘及軍戎者,皆優皂櫔,芻而養之。其牝馬唯充蕃字,不暇服役,常牧於草,故稱草馬。”意為公馬壯健,可供駕乘及軍用的,都在圈中槽前用草料喂着。那些母馬只供繁殖,不能使役,常在草地放牧,所以叫草馬。推而廣之,母驢也叫草驢,母雞就叫草雞等。一説,這裏的“草”其實是雌性牲畜在生育的時候,身體下面所墊的草。不但馬是這樣,其他動物如母牛,母羊,母狗、母豬分娩時窩圈鋪有軟草也是很常見的。雌性動物分娩需坐卧軟草之上,因此用“草”表雌性。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cǎo
名詞
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如穀物、蔬菜等)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
grass;herb
《尚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漢·王充《論衡·量知》:“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老舍《濟南的冬天》:“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草坪;牧草;花草;野草;雜草;疾風勁草
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
straw;hay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我今要與曹操讎殺,爭奈這古城無糧草。”
《三國演義》第四五回:“我已探知操軍糧草,俱屯於聚鐵山。”
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八章:“目前情況非常嚴重。糧食緊張,燒草困難,羣心不安,人口外流。你來了,這下就好了。”
草繩;草料;稻草;糧草
舊時指山野;民間
wasteland
《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墾草刱邑,闢地生粟。”
《北齊書·南陽王綽傳》:“有婦人抱兒在路,走避入草,綽奪其兒飼波斯狗。”
唐·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詩:“令弟草中來,蒼然請論事。”
草野;草賊;草莽;草根;落草為寇
初步擬成的稿子;底稿
draft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凡公家文書之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
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友錄稿》:“國朝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雲:‘陳體文字仲約,平居詩不留草,其友花左室見輒手錄之,故名《友錄稿》。’”
起草;算草;《人境廬詩草
漢字字體草書的簡稱
《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
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河東·衞覬字伯儒,魏尚書僕射,善草及古文。”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狂草章草;真草隸篆
拼音字母的手寫體
大草;小草
動詞
割草;除草
mow
《禮記·祭統》:“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初步擬稿;寫底稿
draft
《史記·孝武本紀》:“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諸所興為者皆廢。”
南朝宋·鮑照《建除詩》:“閉帷草《太玄》,茲事殆愚狂。”
魯迅《書信集·致徐懋庸》:“日前本在草一篇小文……到月底不知如何,倘能做成,當奉上。”
草擬;草詔
形容詞
馬虎;不細緻
rough;coarse
《花月痕》第五二回:“飯店隔壁,邵家扶乩,漱玉也來,只見乩上斜斜的兩行,寫得甚草。”
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草辦妝奩,粗陳筵席。”
草率;草草;潦草
粗劣;卑賤
《敦煌變文集·籬子賦》:“賴值鳳凰恩澤,放你一生草命。”
草民
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
草案;草創;草簽
〈方言〉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
草馬;草驢;草雞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自保切(zào)
草鬥,櫟實也。一曰象斗子。從艸早聲。
【註釋】徐鉉等注: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別作皂字,為黑色之皂。案: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故曰草。通用為草棧字。今俗書皂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無以下筆。
【卷一】【艸部】倉老切(cǎo)
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屬皆從艸。 [7] 

説文解字注

【卷一】【艸部】
“草鬥,櫟實也。一曰:象鬥”注:木部:“栩,𣏗也。其皂一曰樣。”又曰:“𣏗,栩也。”又曰:“樣,栩實也。”按,此言櫟者,即栩也。陸璣雲:“栩,今柞櫟也。徐州人謂櫟為杼,或謂之栩。其子為皂,或言皂鬥。其殼為汁,可以染皂。今京洛及河內多言杼汁。”或雲橡斗。按,草鬥之字俗作皂、作皂,於六書不可通。象鬥字當從木部作樣,俗作橡。
“從艸,早聲”注:自保切,古音在三部。《周禮·大司徒》:“其植物宜早物。”假借早晚字為之。籀文作𦳕。
【卷一】【艸部】
“百芔也”注:卉下曰:“艸之緫名也。”是謂轉註。二屮、三屮一也。引伸為艸稿、艸具之艸。
“從二屮”注:倉老切,古音在三部。俗以草為艸,乃別以皂為草。 [8] 

廣韻

採老切,上晧清 ‖ 早聲幽1部(cǎo)
草,《説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採老切。七。
艸,篆文。隸變作艹。 [10]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草
古文:屮
(cǎo)《唐韻》採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採早切,並音懆。《説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注: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注:草,粗也。
又《篇海》:苟簡曰草草。《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於清。注: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簡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於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注:謂為文之草藳。《百官志》注: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陳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隸、草無所不善。
又姓。《正字通》:草中。
(cǔ)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còu)又此苟切,湊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zào)又《説文》自保切,音皂。草鬥,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別作皂字,為黑色之皂。案櫟實可染白為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
【申集上】【艸部】艸
(cǎo)《唐韻》採老切。《正韻》採早切,並音草。百卉也。《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説文》:從二屮。凡艸之屬皆從艸。《廣韻》:艸,篆文。隸變作艹。
(zhé)《集韻》直列切,音徹。草初生貌。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艹”3畫,首筆是長橫。
【寫法】“艹”窄、扁,“早”寬、大。“艹”,居上居中。“早”,“曰”居中,框內橫筆在橫中線上側;“十”,橫筆寬於“艹”;豎筆在豎中線。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草、艸
上聲
三十二晧

開口呼
次清
採老切
tsʰɑu
集韻
草、艸
上聲
三十二晧
開口呼
次清
採早切
ʦʰɑu
上聲
三十二晧
開口呼
全濁
在早切
ʣɑu
禮部韻略

上聲





採早切

增韻

上聲





採早切

中原音韻

上聲
蕭豪

開口呼

次清

tsʼɑu
中州音韻

上聲
蕭豪





倉掃切

洪武音韻
草、艸

上聲
十三巧


次清
採早切
ts‘du/ts‘au
分韻撮要
草、艸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參考資料:漢典 [11-12] 

上中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草、艸
高本漢系統

tsʰ

王力系統
tsʰ
u
董同龢系統
tsʰ
ôɡ
周法高系統
tsʰ
əw
李方桂系統
tsh
əgwx
西漢



東漢





au


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餚豪

ɑu
北魏後期北齊

ɑu
齊梁陳北周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ʰ
ɑu
擬音/王力系統

tsʰ
ɑu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ʰ
ɑu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ʰ
ɑu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h
âu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ʰ
ɑu
(參考資料:漢典 [11-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sʰau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sʰɔ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ʰau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au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au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ʰɔ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ɔ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tsʰau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tsʰæ
52
上聲

吳語
温州
tsʰɜ
45
陰上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温州
tsʰɜ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sʰau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tsʰɤ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tsʰau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tsʰau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tʃʰou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tʃʰou
21
上聲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ʰo
55
陰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ʰau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ʰau
53
陰上
文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ʰo
53
陰上
白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ʰɔ
31
上聲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ʰau
31
上聲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ʰau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10-02]
  • 2.    《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二級字表、三級字表)  .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引用日期2019-06-05]
  • 3.    十九皓  .搜韻[引用日期2019-06-05]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3-30]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29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414-3415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4;153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71;162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98;985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02
  • 11.    草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30]
  • 12.    艸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30]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85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3
  • 15.    殷傑 編著.漢字春秋:品物流形[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11-13
  • 16.    馮國超著.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01:92
  • 17.    牛尚鵬. “草馬”探源[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2):60-65,7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