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茹素

鎖定
茹素,指不沾油葷、吃素的行為。茹素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是素食主義最高的一個類別。
中文名
茹素
含    義
指不沾油葷、吃素的行為
其他含義
跳出高官家庭的自悟
記    載
《自悟大師為尚可喜女》

目錄

茹素出處

跳出高官家庭的自悟(附:才尼無我)
一串牟尼脱火坑,慵中佼佼鐵錚錚。
蒲團不墮紅羊劫,笑彼飄零孔四貞
這是樊昆語《南海百詠續編》裏的一首七絕,詩歌詠到的女主人公,就是高官平南王尚可喜的女兒,因不滿兄弟橫恣而削髮出家的自悟。
自悟,遼東人。父親尚可喜因為屢建軍功,所以朝廷派他出鎮廣州,封平南王。
平南王尚可喜共有三十二個兒子,十七個女兒。在女兒裏,自悟排行最小,從小心地善良,吃素拜佛,沒有貴族出生的驕橫氣息。
自悟長大以後,看到兄弟們仗着高官子弟出身,一個個飛橫跋扈,盛氣凌人,心裏感到非常難受,痛心疾首:既為被欺凌的老百姓叫苦,又為兄弟們多行不義必自斃擔憂。
可是,作為家庭裏一個沒有發言權的小妹妹,自悟雖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然而又有什麼用呢?在憂患復憂患,氣憤復氣憤的煎熬中,蒲柳弱質的她,終於懨懨一息,病倒在牀。
做爹媽的心疼女兒,見小女病倒在牀,不禁心痛難忍。
抓住機會,自悟終於向爹媽提出:“我已一病至此,怕亦難愈。想來想去,只有出家做尼姑,求佛菩薩保佑,在清淨的尼庵修持中,可能會使自己的病體,漸漸得到康復。”爹孃沒法,只好答應了她的要求。
清聖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平南王在南海越井岡的南面,擇了塊風水寶地,庀材鳩工,為自悟建了座檀度庵。
女兒出家為尼,老子平南王特意選送王府佳女十名。作為侍者,和自悟一起剃度為,住進庵裏。
出家以後,自悟一心清淨,不再為家庭的專橫跋扈感到煩心,原來瘦弱的病體,竟然恢復過來。
當時,王府中陪着自悟一起出家的十個佳女中,有個名無我的,能詩善畫,尤其擅長人物畫。還在自悟沒有出家以前,無我曾經為她畫過一張肖像:畫中自悟,披着滿肩美髮,穿着錦繡紫衣,非常美麗,可卻蛾眉雙蹙,好像心底埋着深深的憂愁。自悟看後,非常欣賞,認為無我非但描形,亦且繪神,形神兼備,妙入神品。
出家以後,一個大伏天,自悟在濃綠的芭蕉苔色之中,支頤枕石而卧,非常瀟灑。此情此景,無我怎肯就此放過?於是急忙取來紙笑,畫下了珍貴人生的一個鏡頭。
在佛門中,芭蕉與佛有緣,《維摩詰經》就曾説過:“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現在芭蕉女尼,湊在一起,無我不禁對畫喚詩,題詩一絕道:
六根淨盡絕塵埃,嚼蠟能尋甘味回。
莫笑綠天陳色相,誰人不是赤身來?
詩畫雙美,寄託深遠,畫上題詩的書法,也寫得娟秀熟練,有王羲之《蘭亭序》的遺意,體現了無我詩書畫融為一體的超人才華。
平時,無我焚香禮課,梵韻悠揚,精研佛經,少弄筆頭,所以留下來的詩畫書法,並不太多,價值連城,極其珍貴。

茹素附錄

《自悟大師為尚可喜女》:羊城天井岡有檀度庵,尼所居,平南王尚可喜為其第十三女所建也。女生而明慧,稍知書,識人事,即病其父之降本朝,日夕披袈裟,茹素禮佛,不語人間事。可喜不能奪,為選民間女子數人充侍者,建庵居之。奏諸朝,賜號“自悟大師”,粵人羣稱之曰王姑。乾隆時,樊上舍封謁庵,以詩吊之雲:“一串牟尼出火坑,庸中佼佼鐵錚錚。蒲團不墮紅羊劫,笑彼飄霖孔四貞。”四貞,為定南王孔有德女,於姑為甥舅行,適孫延齡。康熙初,延齡為吳三桂所殺,由滇遁歸京師者也。

茹素相關文獻

自悟,遠東人。父尚可喜,屢建軍功,鎮廣州,封平南王。王有子二十三人,女十七人,師最幼。生即茹素,禮佛,不諳家人操作。睹諸兄弟之橫恣,憂患成疾,力懇為尼,王不能奪。於康熙四年,選宮婢十人為侍者,卜地南海越井岡之陽,建檀度庵居之,羣稱為王姑姑。悟博通梵典,戒律精嚴。先平南王示寂,不睹家難,樊昆吾、南海、百詠續編,道其事。雲:“一串牟尼脱火坑,傭中佼佼鐵錚錚。蒲團不墮紅羊劫,笑彼飄零孔四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