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茹夫一

鎖定
茹夫一(1916年—2007年10月20日),山西省臨猗縣人,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學員、教育幹事、副隊長、中隊長、參謀、參謀主任、營長、團代參謀長等職,參加了膠東地區反“掃蕩”、反“蠶食”、反“治安強化運動”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處長、東北楊靖宇支隊參謀長、師副參謀長、師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小葦沙河、通化、遼西、彰武阻擊戰、平津和解放安陽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師參謀長、副師長、成都軍區參謀長、四川省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茹夫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2007年10月20日在成都病逝。 [1] 
中文名
茹夫一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07年10月20日
主要成就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
出生地
山西省猗氏(今臨猗)縣

茹夫一人物簡介

1916年生於山西猗氏(今臨猗)。1937年入陝甘寧邊區魯迅師範學校學習。1938年轉至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軍事教育幹事,校直屬軍事隊副隊長,1支隊隊長,第一分校膠東第三支隊隊長、作戰參謀、參謀主任、營長。參加了膠東地區反“掃蕩”作戰。1943年任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獨立營營長。1945年任獨立2團參謀長,後任山東軍區第6師18團代參謀長。參加了山東1944年攻勢作戰和次年的大反攻作戰。解放戰爭初期,隨部隊進軍東北,先後任遼東軍區通化支隊參謀處處長,通化保安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楊靖宇支隊參謀長,遼寧軍區獨立第2師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副參謀長,第5縱隊第14師參謀長。1949年8月任第四野戰軍第42軍第125師參謀長。先後參加了新開嶺、臨江戰役、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以及遼瀋、平津戰役。接着向華南進軍,參加安新戰役後,率部在豫西、豫東地區剿匪。新中國成立後,任副師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遊擊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1953年赴越南,任軍事顧問團顧問。1955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1960年高等軍事學院畢業後,繼任成都軍區參謀長,同年4月任軍區副司令員。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2] 

茹夫一主要事蹟

任越軍作戰局顧問
1953年4月,正在朝鮮戰場擔任中朝偵察部隊聯合支隊副支隊長的茹夫一接到志願軍總部命令,要他前往越南擔任軍事顧問。5 月19日,茹夫一進入越南北部叢林,就任越南人民軍總部作戰局(相當於作戰部)顧問,成為中國軍事顧問團參謀長梅嘉生的主要助手。1953 年夏秋之際,茹夫一協助越軍作戰局編制作戰計劃,編寫戰鬥教材,對未來旱季作戰進行反覆商討。當年 11月,越軍總部決定,將越南西北山區和老撾的上寮作為下一個戰役目標。11月19日至 24日,越軍總部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確定下一步的戰役計劃。中國軍事顧問團成員韋國清、梅嘉生和茹夫一參加了會議。會議的第二天——11月20日清晨,法軍統帥納瓦爾根據預定計劃,向越南西北接近老撾邊境的小鎮奠邊府空降作戰部隊 1827人。空降法軍與奠邊府的越南人民軍的兩個連展開激戰,到中午以死 11人,傷52人的代價攻佔奠邊府。越軍有 115人犧牲,4名傷員被俘。但是法軍未能全殲奠邊府的越軍。法軍佔領奠邊府後,向那裏迅速增兵至1萬人,並構築堅固堡壘,企圖在大量殺傷進攻的越軍後,實施反擊,取得戰役性勝利。面對突然出現的敵情,越軍總司令武元甲和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都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戰機,而且與越軍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完全一致。於是,軍事會議立即決定,集中越軍主力向西北開進,在戰役中殲滅奠邊府之敵。參加會議的茹夫一有每天寫日記的習慣,由於這個會議內容屬於機密,他便將這幾天的日記並在一起了:“1953年11 月21日至 24日:幾天來,主要參加友方作戰會議,在會議中聽取友方各部隊彙報。這個會議,準備達一週,開會四天,個別交談兩天,共六天。主要解決了作戰方向和作戰方案(方向:西北和平原;方案:攻堅和運動戰)。會議中,和友方個別交談了出發前的一些準備和上寮作戰方案問題。會議期間敵情發生變化:奠邊府敵突然空降4個營,其意圖尚不能真正判明。” [3] 
1953 年12月,越軍集中四個主力步兵師共4萬多人,長途奔襲,於 1954 年1月初,將法軍精鋭部隊1萬餘人包圍在奠邊府。越軍作戰局跟隨越軍副總參謀長黃文泰先一步到達前線,茹夫一也隨後跟來。1954 年1月中旬,越軍剛剛形成對奠邊府之敵的包圍,越軍前指和梅嘉生曾考慮採用“速戰速決”的作戰方式,乘敵立足未穩,即集中兵力火力,從多個方向插入敵防禦中心,分散敵的抗擊力量,中心開花,外施壓力,將敵殲滅。1月下旬,武元甲、韋國清來到前線後,經過分析,認為敵軍已經構築起穩固工事,做好了戰鬥準備,而越軍重炮團還沒有抵達戰場,倉促投入戰鬥,勢必遭受重大損失。因此將“速戰速決”之計,改為“穩紮穩打”之策。鑑於三〇八師連續作戰,越軍總部將奠邊府首戰的任務賦予三一二師,戰役突破口選在興蘭高地。興蘭高地是奠邊府東北前沿的咽喉要地,控扼着至關重要的第 41號公路。打下興蘭高地,奠邊府機場就完全暴露在直瞄炮火之下了。 [3] 
偵察兵出身的茹夫一對於陣前偵察極為重視,決定親自抵近偵察。3月7日,茹夫一在越語翻譯阮世元陪同下,和三一二師首長一起抵近興蘭高地,進行觀察。休息兩天後,茹夫一又於3月10日抵近獨立山高地進行觀察。對獨立山作抵近觀察之後,茹夫一給梅嘉生打了電話,提出兩點意見:一是建議發起攻擊日再推遲一天,讓部隊再作一天的戰前檢查。因為這是攻堅戰,首戰能否獲勝至關重要。二是興蘭高地和獨立山高地不要同一天打,要先打興蘭,再打獨立山。這樣,還可以把越軍的山炮集中起來使用,作為步兵衝鋒的伴隨火力。韋國清、梅嘉生同意了茹夫一的意見,將奠邊府戰役進攻發起日推後一天。經過殘酷戰鬥,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越法兩軍的力量對比,直接推動了正在舉行的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7月間,越法兩國實現了戰場停火。1954年10月10日,越軍三〇八師進入河內。在和平到來的日子裏,茹夫一協助越軍進行了戰役總結,協助越軍作戰局長何文樓完成了新的部隊編制計劃後,於9月8 日離越回國。12月底,茹夫一又返回越南,繼續協助越方進行軍事部署和部隊整編。1955年6月,茹夫一陪同越南軍事代表團訪問中國,完成任務後便留在北京,結束了在越南的使命。 [3] 
參考資料
  • 1.    茹夫一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7-11-12,第4版.
  • 2.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4,第667頁.
  • 3.    錢江.茹夫一將軍與奠邊府戰役[J].黨史博覽,2004(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