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褐根腐病

鎖定
病株的葉片變黃,凋萎的葉片在茶樹枝幹上仍可維持一段時間不脱落。病程的發展進程較慢。病根上粘附有泥沙和細石塊的混合物,這種粘着物不易洗去,表面有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和鐵鏽色疏鬆的絨毛狀菌絲體。在根部樹皮和木材之間常有白色或褐色的菌絲體,後期木材部的剖面呈蜂窩狀褐紋。
中文名
茶褐根腐病
外文名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Fomes noxius Corner,F.lamaoensis Murr.
特    徵
病株的葉片變黃
直    徑
75~125μm

茶褐根腐病病原形態特徵

病菌圖 病菌圖 [1]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Fomes noxius Corner,F.lamaoensis Murr.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木層孔菌。子實體多年生,單生或覆瓦狀,無柄,但有1較寬的基部附屬物。一般平伏。菌蓋5~13×6~25×2~4cm,殼狀或緊貼而反捲;上表深紅褐色至茶褐色,很快發黑,開始微被茸毛,後變成無毛,有時具窄的同心輪紋,邊緣部白色,後成為同一色澤。菌肉厚達1cm,呈帶金色的褐色,遇KOH發黑,每毫米有6~8個菌管,直徑75~125μm,壁較厚,黃或黃褐色。菌肉剛毛狀,菌絲輻射狀排列,大小600×4~13μm,不分枝或很少分枝,具暗慄褐色的厚壁和細的腔。髓生剛毛狀菌絲,大小55~100×9~18μm,具慄褐色的厚壁。 [2] 

茶褐根腐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菌索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當環境適宜時,可長出營養菌絲體擴展蔓延。病害主要通過病根和健根的接觸進行傳播,其次是擔孢子借風雨傳播。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潮濕土壤以及土壤pH值偏鹼,有機質缺乏的茶園中發生嚴重。 [2] 

茶褐根腐病防治方法

1.加強土壤管理是防治此病以及其他成齡茶樹根腐病的根本性措施。
2.適當施肥改良土壤,調節土壤酸鹼度,降低地下水位。
3.在發病早期及時噴藥,進行化學防治
4.增施有機肥在根腐病的防治上有一定的效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