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色金龜子

鎖定
茶色金龜子屬鞘翅目金龜子科。又名金龜䖬、銅克郎等。成蟲頭及前胸皆褐色,翅鞘黃褐色,全身有綠色金屬光澤,腹部深褐色。幼蟲頭部黃褐色,胸腹部為乳白色。 [4]  蛹前端純圓,向後逐漸尖削。初時乳白色,後轉為淡黃色,將羽化前變成黃褐色。 [5] 
茶色金龜子分佈於中國華中地區。 [6]  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降雨後成蟲大量出土。成蟲白天密集在樹上取食。早晨、陰天、有風時不活動,受驚時假死下落,晴天受驚則飛翔,晚間8-9點最活躍,10點成蟲即停止活動。 [4]  成蟲取食葉片及嫩枝,幼蟲在土中為害根部。 [5]  成蟲以5-8月間最多,卵期6-12天,蛹期1-2周。 [6] 
除為害油茶外,還為害油桐、板栗、核桃、刺槐、梧桐、楓楊等。為害嚴重時,油茶林常被食成僅存網狀的葉脈,影響樹勢生長和降低油茶產量。因此,需及時採取防治方法:冬季進行中耕除草撫育,破壞越冬的土室,使幼蟲死亡;成蟲羽化盛期,可利用其假死性,在早晨進行震落捕殺。清晨成蟲躲在葉背為害,矮樹可進行人工捕殺,或利用其向光性進行燈火誘殺。 [5] 
中文名
茶色金龜子
別    名
硬殼蟲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鞘翅目
金龜子科

茶色金龜子簡介

茶色金龜子屬鞘翅目,金龜子科。又名金龜鯽、銅克郎等。為害蘋果、桃、核桃慄、李、杏、楊、榆、柳等。在個別蘋果產區發生嚴重,以成蟲為害葉片。在栽培品種中常以國光、元帥受害較重,倭錦等品種因葉片厚,葉背絨毛多受害較輕 [1] 

茶色金龜子生活習性

在黃河故道地區發生較普遍,一年一代,以成蟲在土壤中過冬,3月上旬至中旬出土,先在楊、柳、榆等樹木上為害,待蘋果樹發芽時,即大量轉移到果園裏為害。日落前後成蟲從土裏爬出來,飛到樹上為害嫩芽、嫩葉,晚上9-10時又下樹鑽進土裏躲起來。成蟲多在草荒地、果園間作物及綠肥地裏產卵。成蟲有假死習性 [2] 

茶色金龜子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0-11.5毫米,長橢圓形,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絨毛。翅鞘上有4條縱線,並雜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慄褐色,亦具絨毛。
喜食榆樹,椿樹,果樹的莖杆,一旦樹木的某一處被咬爛,他們會成羣結隊的來吸食樹汁,從而造成樹頸某處潰爛和傷害。金龜子成蟲有極強的飛行能力。
橢圓形,乳白色。長約1.5毫米,寬約0.4毫米。
幼蟲
俗稱“蠐螬”,又叫“土蠶”,乳白色,頭部黃褐色,口器深褐色。觸動時,全身蜷縮成馬蹄狀。體表多皺紋及體毛。臀片上剛毛不規則散生。老熟幼蟲乳黃色,長約3-6釐米。
茶色金龜子 茶色金龜子
初為乳白色,後轉為淡黃色,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腹未有一對突起。

茶色金龜子發生規律

茶色金龜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4月下旬化並羽化。羽化後即外出危害各種植物的葉片與嫩枝。一般白天潛伏於土中,傍晚前後成羣外出取食。6月初開始產卵。期約10-15天。幼蟲取食植物根部。越冬前,先築土室,幼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具假死性。

茶色金龜子防治方法

1.加強油茶林的管理工作,定期中耕鬆土,並多開墾附近荒地,以箱小幼蟲的滋生場所。
2.成蟲盛發時,在為害較集中的油茶林地,可噴布25%滴滴涕乳劑或6%可濕性666的200倍稀釋液。大粉白金龜子白天出來,目標甚明顯,可進行捕殺。在密林中,則可於無風睛天的清晨或傍晚,施放666煙劑,每畝1-2斤,若受煙時間在一刻鐘以上,效果可達85%左右,並可兼治其他害蟲 [3] 
參考資料
  • 1.    河北省果樹研究所編,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第120頁
  • 2.    陝西省果樹研究所編著,蘋果、梨病蟲害防治,農業出版社,1975年09月第1版,第68頁
  • 3.    章士美 丁道模 沈榮武編,油茶害蟲防治,農業出版社,1964年10月第1版,第28頁
  • 4.    河北省果樹研究所編,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第120頁
  • 5.    湖南省常德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編,油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9,第85頁
  • 6.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編,棉花害蟲及其天敵圖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