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碗

鎖定
茶碗,顧名思義,喝茶的碗也。這是茶道具中品種最多、價值最高、是最為考究的一種,甚至被作為所有茶道具的代稱。
中文名
茶碗
解    釋
顧名思義,喝茶的碗也
概    説
茶碗是陶製的
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變而來的。從在“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可以知道,當時“杯”這種容器已經出現了用途上的分工,雖然他們在形狀上網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人推斷,當時一定已經有了專門用來飲茶的的杯子。另外,從後來的茶具形式上看,也可以得出早期的酒具、食具有兼做茶具的結論。傳説唐宣宗時,有女子好飲茶,但又怕茶碗燙手,就把茶碗放在一個盤子裏,為防止茶碗滑動,就用蠟油將茶碗粘住,後來有人將這個創意做成了帶託的茶碗。這一傳説説明帶託茶碗出現的年代,也説明當時有不帶託的茶碗。這種有帶託的茶碗發展到後來就成了明清時流行的蓋碗茶
茶碗 茶碗
早期的茶碗中比較受歡迎的是越地瓷器,在温州一帶,無論是浙東還是浙東南,在西晉時期都是瓷器的主要產地,所產的以青瓷為主。晉人對青瓷茶具的推崇對後世影響很大,在以後很長時間裏,青瓷為茶具中的主流。陸羽從茶碗與茶色的關係出發,解釋了為什麼要推崇越州的青瓷茶具。唐代的煎茶的茶湯顏色偏黃,如果用白瓷、黃瓷、褐色瓷器的話茶湯就好呈現出紅、紫、黑的不好視覺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湯顏色發綠,比較好看。宋元時期,點茶法因為貢茶的原因成為主流,但是煎茶法在民間還有存在唐代樣式的有託的茶碗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間。
茶碗的大小隨茶藝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唐宋時期的茶碗普遍都比較大。有託的茶碗的口徑相差很大,唐代一般在10-20釐米之間,宋代茶碗口徑變小,一般在7-10釐米之間。這既與當時茶藝風格有關,也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將茶碗與食碗混用有關。
宋代的點茶茶湯是白的,所用的茶碗也就隨之發生變化。唐代百姓用的黑、褐、黃茶碗都成為上等的茶碗。這樣深色的茶碗可以襯托出茶湯的潔白,而唐代所推崇的青瓷茶碗的效果具就差了很多,需然很多地方還在使用,但是顯然不是點茶用的茶盞
明代的茶具除了傳統茶碗以外,還出現了很多釉色和彩繪的茶具,其中以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燒製的青花瓷、白瓷與彩繪茶具最為突出,工藝已經達到登峯造極的境界。彩瓷技術給茶具的風格帶來極大的變化,可以説彩瓷茶碗是明清茶具的一大特點。
不同階層的人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對普通人來説,飲茶主要是為了解渴,茶具當然要選擇大一些的,而有閒階層對於飲茶的講究,他們不僅要品出茶的味道,還要品出茶外的味道茶碗自然要精緻小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