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茲格塘錯

鎖定
茲格塘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安多縣境內,地處安 多縣西部,唐古拉山南麓。
中文名
茲格塘錯
區域類別
湖泊
地    點
西藏
海    拔
4561 m

茲格塘錯茲格塘錯概述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安多縣境內,地處安 多縣西部,唐古拉山南麓,湖面海拔4561米,面積191.4平方公里。湖泊沿岸地勢開闊,湖西岸多熱泉。
茲格塘錯距離公路有4公里,湖畔草叢稀疏,鋪蓋無數小石子,黑、白、灰、紅、綠,五彩繽紛。

茲格塘錯地理數據

茲格塘錯
湖泊所在地
中國西藏
座標
32°04′N90°51′E / 32.067°N 90.85°E / 32.067; 90.85
湖泊類別
鹹水湖
湖泊長度
20.2公里
湖泊寬度
最大13.9公里
平均9.48公里
湖泊面積
191.4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
4561米
湖邊城鎮
強瑪鎮

茲格塘錯湖水研究

1950年以來青藏高原茲格塘錯碳酸鹽穩定碳同位素變化及其原因
茲格塘錯 茲格塘錯 [1]
茲格塘錯是青藏高原中部一個典型的半混合型鹹水湖泊。本文在210Pb和137Cs定年的基礎上,研究了茲格塘錯重力巖芯(ZGTC A-1)小於38.5μm細顆粒組分碳酸鹽穩定碳同位素1950年以來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對冬夏季湖水水化學特徵的分析表明,夏季湖水溶解CO2呈逸出狀態,冬季湖水鈣離子濃度是夏季湖水的10倍,據此可以得出茲格塘錯碳酸鹽礦物主要在夏季沉澱。通過與那曲氣象站氣象記錄對比發現,1950年以來A-1巖芯碳酸鹽碳同位素變化與年均温度有很好的相關性,表現出年均温度高時碳同位素偏重,而年均温度低時碳同位素偏輕的特徵。茲格塘錯1950年以來自生碳酸鹽碳同位素的變化是由湖區及水體碳循環(如碳酸鹽沉澱,有機質的沉澱與分解,有機碳和無機碳的轉化等)的變化引起的,但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碳酸鹽含量也與温度有關,温度越高,碳酸鹽含量越高,同時降水量與碳酸鹽含量也存在明顯的相關關係。1950年以來有機質含量與温度呈反相關,可能與湖泊生產力的下降有關。
青藏高原中部茲格塘錯1970年來的湖面變化及原因初探
通過對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受人類活動影響微弱的茲格塘錯1970—2006年湖面變化的分析,探討了湖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從1970年的地形圖,1977年MSS影像,1992年TM影像和2001年ETM+影像中提取的湖泊面積顯示,湖泊有逐漸增大的趨勢.1999年8月和2006年9月水深2 m處湖水中穩定離子K+和Cl-的濃度對比表明,湖水體積在這期間是增大的.近年來湖面持續上漲也得到了1998年8月,2002年8月和2006年9月野外實地考察的證實.通過分析茲格塘錯附近那曲、班戈、安多氣象站的記錄發現,該區温度自1965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表現在夏季(5—10月)和冬季(11月到次年4月)温度均有明顯增高,冬季温度增幅更大.該區1965年來降水量也有增加的趨勢,表現在夏季和冬季降水均有增加,但是夏季降水量增加幅度更明顯.結合青藏高原1970年來最大蒸散和乾燥度的變化,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增加而蒸發量下降是導致茲格塘錯湖面增大、湖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
高原鹹水湖水面蒸發估算——以茲格塘錯為例
根據茲格塘錯流域附近氣象站 (安多、那曲和班戈 )的器測資料和那曲站的實測輻射資料 ,對茲格塘錯水面蒸發進行了估算 .結果表明 ,茲格塘錯多年平均 (195 8- 1998年 )蒸發量為92 5 .1mm ,在估算的 4 1年中 ,最高的為 1111.5mm(1975年 ) ,最低的僅 791.9mm(1983年 ) .5年滑動平均結果揭示 ,近 4 0年來茲格塘錯蒸發存在波動變化 ,基本上由 2個峯值期 (1970 - 1980年和1993- 1998年 )、1個下降期 (1975 - 1980年 )和 2個相對平穩期組成 ,且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