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山茱萸科山茱萸屬的多年生喬木植物,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傘形花序生於枝側,苞片呈卵形,開黃花,厚紙質或革質,向外翻轉;果實橢圓形,紅色至紫紅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茱萸在中國詩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神農本草經》中有語句“樧,茱萸也”。
[7-8]
[13]
茱萸形態特徵
編輯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 形,長5.5-10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稀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脈腋密生淡褐色叢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起,近於無毛,側脈6-7對,弓形內彎;葉柄細圓柱形,長0.6-1.2釐米,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稍被貼生疏柔毛。
[1]
傘形花序生於枝側,有總苞片4,卵形,厚紙質至革質,長約8毫米,帶紫色,兩側略被短柔毛,開花後脱落;總花梗粗壯,長約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裂片4,闊三角形,與花盤等長或稍長,長約0.6毫米,無毛;花瓣4,舌狀披針形,長3.3毫米,黃色,向外反捲;雄蕊4,與花瓣互生,長1.8毫米,花絲鑽形,花葯橢圓形,2室;花盤墊狀,無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貼生疏柔毛,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柱頭截形;花梗纖細,長0.5-1釐米,密被疏柔毛。
茱萸分佈範圍
編輯茱萸繁殖方法
編輯茱萸主要價值
編輯茱萸園林
山茱萸科植物多為喬灌木,樹幹挺拔,樹形高大,冠幅寬闊,枝葉繁茂,分枝較高,生長迅速,壽命長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較強,對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較低,很適於作行道樹,可植於庭園角隅、草坪、林緣。
茱萸藥理
吳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多用於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等症。《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吳茱萸“主温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名醫別錄》中記載吳茱萸“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藥性論》中記載吳茱萸“主心腹疾,積冷,心下結氣,疰心痛;治霍亂轉筋,胃中冷氣,吐瀉腹痛不可勝忍者;療遍身頑痹,冷食不消,利大腸擁氣。”《本草綱目拾遺》還記載吳茱萸有“殺惡蟲毒,牙齒蟲匿”之功效。
山茱萸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脱的功效,多用於治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大汗虛脱等症。山茱萸是男人的補藥,對於腎虛、陽痿遺精、氣虛的男人都適合這種藥。《雷公炮炙論》中記載山茱萸能“壯元氣,秘精。”《名醫別錄》中記載山茱萸能“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強力。”《藥性論》中記載山茱萸可以“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日華子本草》記載山茱萸可以“暖腰膝,助水髒。”這裏的水髒就是指腎臟,因為五臟裏面腎主水。
[2]
此外,山茱萸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可與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應用。所以,山茱萸也是一種婦科疾病的常用藥。
[3]
茱萸植物文化
編輯茱萸風俗
茱萸(5張)
茱萸附會傳説
- 避邪傳説
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中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神話志怪小説《續齊諧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説,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裏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重陽這一天,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闢除邪惡之氣,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中國民間藥。重陽節插茱萸之風,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至於儲光羲在《登戲馬台作》一首詩中所云:“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寫南朝宋武帝劉裕在重陽節宴羣僚於戲馬台,更把茱萸當作犒賞全軍的獎品了。
茱萸雅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的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中國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消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解。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着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5]
- 治瘟傳説
從重陽節的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聯想到端午節的懸艾葉、飲雄黃酒的習俗。其實,端午節和重陽節,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這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具有預防疾病的科學思想。茱萸是一味中藥。《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所謂的“吳地”,即歷史上的吳國。這茱萸的名字也是來自於一個傳説。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弱小的吳國每年都得按時向強鄰楚國進貢。有一年,吳國的使者將本國的特產“吳萸”藥材獻給楚王。貪婪無知的楚王愛的是珍珠瑪瑙金銀財寶,根本看不起這土生土長的中藥材,反認為是吳國在戲弄他,於是大發雷霆,不容吳國使者有半句解釋,就令人將其趕出宮去。楚王身邊有位姓朱的大夫,與吳國使者交往甚密,忙將其接回家中,加以勸慰。吳國使者説,吳萸乃我國上等藥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瀉不止等症,因素聞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獻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紅皂白……聽罷,朱大夫派人送吳國使者回國,並將他帶來的吳萸精心保管起來。
次年,楚王受寒舊病復發,腹痛如刀絞,羣醫束手無策。朱大夫見時機已到,急忙將吳萸煎熬,獻給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賞朱大夫,並詢問這是什麼藥?朱大夫便將吳國使者獻藥之事敍述。楚王聽後,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攜帶禮品向吳王道歉,一面命人廣植吳萸。幾年後,楚國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佈各地,全靠吳萸挽救成千上萬百姓的性命。楚國百姓為感謝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吳萸的前面加上一個“朱”字,改稱“吳朱萸”。後世的醫學家又在朱字上加個草字頭,正式取名為“吳茱萸”,並一直沿用至今。
[6]
茱萸相關詩詞
三國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
《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茱萸在唐宋詠重陽的詩詞中經常提到它,這些寫到茱萸的詩詞主要有四種內容:一是佩帶茱萸囊於臂肘;二是插茱萸於發冠;三是飲茱萸酒;四是以茱萸節、茱萸會代替稱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謝新恩
作者:(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
台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
紫菊氣,
飄庭户,
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
愁恨年年長相似。
九日登高
作者:(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
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
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
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説陶潛籬下醉,
何曾得見此風流。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
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
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五首
作者:(唐)杜甫
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
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
茱萸賜朝士,難得一枝來。
九月九日
作者:(隋)崔善為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闢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過裴舍人故居
作者:(唐)劉長卿
慘慘天寒獨掩扃,
紛紛黃葉滿空庭。
孤墳何處依山木,
百口無家學水萍。
籬花猶及重陽發,
鄰笛那堪落日聽。
書幌無人長不卷,
秋來芳草自為螢。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
作者:(唐)白居易
愛菊高人吟逸韻,
悲秋病客感衰懷。
黃花助興方攜酒,
紅葉添愁正滿階。
居士葷腥今已斷,
仙郎杯杓為誰排。
愧君相憶東籬下,
擬廢重陽一日齋。
西江月
作者:(宋)蘇軾
點點樓頭細雨,
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
今日淒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
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間今古。
茱萸食物營養成分
編輯食物名稱 | 茱萸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68 千卡 |
蛋白質 | 1.3 g |
脂肪 | 0.2 g |
水分 | 81 g |
碳水化合物 | 17.2 g |
膳食纖維 | 2 g |
可溶性膳食纖維 | 0.2 g |
不溶性膳食纖維 | 1.8 g |
灰分 | 0.3 g |
葉酸 | 15 μg |
αE | 2.2 mg |
(βγ)E | 0.2 mg |
胡蘿蔔素 | 384 μg |
鈉 | 2 mg |
鎂 | 4 mg |
磷 | 24 mg |
鉀 | 130 mg |
鈣 | 10 mg |
錳 | 0.15 mg |
鐵 | 0.2 mg |
銅 | 0.1 mg |
鋅 | 0.1 m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01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1 mg |
煙酸(煙酰胺) | 0.3 mg |
泛酸 | 0.45 mg |
維生素B6 | 0.02 mg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5 mg |
維生素E | 2.4 mg |
- 參考資料
-
- 1. 茱萸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遍插茱萸本草行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6-11]
- 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茱萸是什麼?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6-11]
- 4. “遍插茱萸”和“插遍茱萸”——兼談修辭研究的歷時視角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6-11]
- 5. 重陽節的茱萸該怎麼插戴? .騰訊新聞.2015-10-21[引用日期2017-07-01]
- 6. 茱萸名稱由來 還有一段傳説 .新浪新聞.2015-03-10[引用日期2017-07-01]
- 7. 吳琦編. 南京野花圖鑑[M]. 2021
- 8. 余光中著,剪一段月光放心上,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20.08,第97頁
- 9. 孫慶文,趙傑宏. 冊亨縣中藥材種植技術手冊[M]. 2020
- 10. 王良信編譯. 神農本草經手繪白話珍藏本[M]. 2015
- 11. 潘富俊. 唐詩植物圖鑑 鶯飛草長,雜樹生花[M]. 2018
- 12. 張涵編著. 播音員主持人漢字讀音手冊 第2版[M]. 2018
- 13. 郭超 夏於全,傳世名著百部—(第54卷)神農本草經,藍天出版社,1998,第51頁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