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茅智勝

鎖定
茅智勝,南北朝時期如皋人,與許、祝、蔣、吳四人義結金蘭,行諸多善行義舉,死後邑人為之立廟祭祀。五兄弟的事蹟上報朝廷後,隋朝封五人為司徒,人們稱之為五司徒廟。唐朝加封五人侯爵,宋仁宋又加封為王,邑人也奉之若神,人們便稱之為五神廟。 [1]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中文名
茅智勝

茅智勝人物生平

茅智勝,性格豪爽,為人仗義,他與性格相同、志趣相投的許、祝、蔣、吳四人義結金蘭,成為志同道合的異性兄弟。他們五人在一起,不是為了聯手興業,更不是為了飲酒作樂,而是一起見義勇為獻愛心,幫助周圍的人解危濟困,行善事,做好事。一次,在小溪河邊發現一孤寡老嫗,孤苦伶仃,五兄弟就將她接到家中,像親孃一樣孝養。當時,如皋地區有虎患,一次五兄弟外出,老嫗不幸被虎所食。五兄弟傷心不已,料理完老嫗後事,便齊心協力,冒着巨大的風險將老虎捕殺,一方面為老嫗報了仇,另一方面也為當地羣眾除了害。 [1] 

茅智勝主要成就

五人結義為異姓兄弟,居住在揚州,以打獵為生。某日在途中遇上一無兒無女的貧苦老嫗,遂將其迎歸家中,當作母親奉養。後來老嫗不知所向,當時揚州有虎患,五人料想一定是為虎所害,於是進山打虎。走到山道上,見一虎伏地,向五人降服認罪,從此揚州便除去了虎患。後人因他們伏虎有功,立廟供奉。
王琳本是梁的將領,曾經在平定侯景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他“刑罰不濫,輕財愛士”,所得賞賜全部分給手下人,因此很受大家的擁護。後來梁將陳霸先奪取了梁的政權,改國號為“陳”,王琳拒絕合作。陳霸先派將領吳明徹攻打他,吳以水灌壽陽城,王琳因城陷被執。而吳手下的好多將領都曾是王琳的部下,他們紛紛前來探望王琳。吳明徹害怕日久生變,就把王殺害了。聽到王琳被害的消息,城中百姓“哭聲如雷”。吳明徹將他傳首建康(南京),懸於之市。王琳的老部下朱瑒心中不忍,就致書陳的尚書,請求將王琳首級交給了他。朱瑒將王的首級暫瘞於八公山側,想在找到屍身後再行安葬。不久,如皋茅智勝等5人就冒着危險,秘密地將裝有王琳屍身的喪柩送達。 [2] 

茅智勝史料記載

乾隆《通州志》記:“(如皋)五司徒廟,舊在縣治德義橋(後名曹家橋)北,明嘉靖四年,知縣梁喬升遷北門外。按:廟祀茅、許、蔣、吳、祝五人,事詳《揚州府志》。”
他們的英雄事蹟被載入《二十五史》中的《南史》和《北齊書》。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也詳細地記載了他們的所作所為。 [2] 

茅智勝後世紀念

這五人雖然都是平民百姓,卻在隋代封為司徒,唐代加封侯號,宋代加封為王。後人甚至把他們作為神來祭祀,以至南通、揚州、如皋等地都建有“司徒廟”。
如皋的五司徒廟,舊在縣治德義橋(後名曹家橋)北,明嘉靖四年,知縣梁喬升遷北門外。
南通的司徒廟在城內迎恩鋪,明洪武十八年建。
揚州的司徒廟在揚州市區西北的司徒廟鎮,也系明代所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