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茅山號子

鎖定
茅山號子,流行於江蘇興化市茅山地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早在秦代,茅山號子就應運而生,且千百年來演唱不衰。茅山號子以舒緩悠長的音調旋律,明快有力的音樂節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協調、詠歎自如而獨特的民歌風俗。 [1] 
2011年5月23日,茅山號子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Ⅱ-150。 [2] 
中文名
茅山號子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150
申報地區
江蘇省興化市

茅山號子歷史淵源

茅山位於市境南部,坐落吳頭楚尾,民間文化既飽蘸吳楚文化的浸潤,也惠臨過中原文化的滲透。其特殊的地域環境和悠久的文化傳統孕育了獨具品味的民間音樂,尤其是勞動號子,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實用性強,音樂形式獨特,號詞表達質樸,富有較高的藝術品位,是興化乃至裏下河地區影響頗大,最具代表性的勞動號子之一。茅山號子就是其中之一。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興化縣誌·胡志》中泰伯建勾吳並“以歌為教”時,作為裏下河“鍋底窪”南邊沿熟田區和興化方言東南片區中心位置的茅山,勞動伴歌的習俗得以更完整的延續和流傳,從此,禮樂與鄉歌這兩朵藝術奇葩競相開放。東晉義熙七年(411年),毗鄰的邊城鎮僑置建陵縣後,其語言、文化等方面更多地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因素,所謂的“南柔北剛,南圓北方”在這裏得到了完美而和諧的統一。其民歌號子的音樂元素也帶有一定的兼融性,既傳承興化農耕文明的樂章,又吸納南北鄉歌俗曲的精髓,最終匯成了興化民歌號子裏最具質樸甜美味道和充滿野性特質這條獨特的“音河”,茅山號子也得以完善 [1] 

茅山號子基本特徵

茅山號子號子門類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興化地區多稻田湖蕩,因此具有水鄉特色的裏下河勞動號子一直是民間歌曲的主體,並且具有數量大、題材豐、形式多的特點。茅山號子從內容上分為車水號子、栽秧號子、薅草號子、挑擔號子、碾場號子、摜把號子、牛車號子等;從音樂結構上分為長號子、短號子。這些各具特色的勞動號子,以不同的音調、旋律、風格、韻味紛呈,各臻奇妙。代表性和影響力大的主要有:車水號子、牛號子、挑擔號子、栽秧號子。 [1] 

茅山號子調式

茅山號子基本以五聲調式為主,以具有大調、明亮色彩的宮調式、徽調式最多,反映了興化人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狀態,其次也有少部分的商調式。除了無聲調是以外,也有少部分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旋律的骨幹音以曲折級進為主,旋律的骨幹音跳動相對較少。 [1] 

茅山號子演唱技巧

第三屆茅山特色文化藝術節 第三屆茅山特色文化藝術節
茅山號子多數是一人領唱眾人和、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在演唱風格上,茅山人打號子行腔穩健,咬字有力,男人嗓子粗,女人嗓子柔,吐音清晰,整個曲調富有彈性,既有江南一帶的柔美委婉,又有蘇北地區的粗獷高亢。 [3] 
演唱的環境主要是勞動環境。舞台演出每段演唱的時間有五分鐘左右。演唱要求男聲粗獷豪放。女聲甜美細潤。茅山號子以舒緩平實的音調旋律、明快有力的音樂節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協調、詠歎自如的獨有民歌特色。 [1] 

茅山號子代表作品

茅山號子的代表曲目包括《啊裏隔上栽》《小妹妹》《都是龍車會上人》《哎嘿喲呺來》等。 [1] 

茅山號子傳承保護

茅山號子傳承價值

(一)實用價值:
人們在勞動期間哼唱號子,心曠神怡,減少疲勞,增添勞動勁頭。現搬上文藝舞台,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
(二)歷史價值: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早在秦代茅山號子應運而生,千百年來演唱不衰。對研究興化農耕文化提供佐證。
(三)藝術價值:
茅山號子曲調優美,行腔穩健,高低曲調詠歎自如的民歌特色,為音樂創作提供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元素。
(四)文化價值: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茅山號子是茅山人回望歷史的通道,茅山號子已成為興化文化品牌,充滿着鄉音鄉情,體現了樸素的情感。茅山號子作為音樂教材已走進中、小學校園。 [1] 

茅山號子傳承人物

陸愛琴,女,漢族,江蘇省興化市人。2011年5月,陸愛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該人物所申報的項目名稱為:茅山號子。 [3] 

茅山號子保護措施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茅山號子活動演出
2012年興化茅山舉辦首屆特色文化藝術節。 [4]  在此之後,江蘇省興化政府將茅山號子與茅山會船、東嶽廟會、清明時期的菜花節等有影響力的活動融合在一起,舉辦了很多特色的文化藝術節。通過這些藝術節,讓更多外地的遊客領略興化原生態民俗文化,也讓茅山號子走出茅山,走進了中國,甚至走進了世界。
2008年,電影《號子茅山》參加了第十四屆馬賽國際電影節。
興化市當地政府還要求茅山號子進課堂,注重對少年和兒童的培養塑造,同時開設茅山號子的專業培訓班,邀請傳承人和民間優秀歌手來教唱,讓茅山號子廣泛推廣,代代相傳。 [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興化市茅山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獲得“茅山號子”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茅山號子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興化市關注文化傳播中心。 [7] 

茅山號子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56年,茅山鎮民歌手朱香琳的茅山號子唱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接見,並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銀質獎。 [3] 
社會活動
2018年江蘇省文化廳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在淮安市共同舉辦“秧田飛歌—蘇浙皖秧歌號子邀請賽”,來自浙江、安徽、江蘇等地15個項目同台競技,茅山鎮文化站代表泰州地區應邀參賽,新編排的茅山號子《小妹妹》獲得一等獎。 [6] 

茅山號子文化軼事

傳説茅山號子與孟姜女尋夫到長城的故事有關。相傳,孟姜女行至山海關,看到老弱病殘者背石扛土,不堪重負又不敢在監工面前喘氣呻吟,遂教他們用“哼號”一問一答的方法來順氣省力,並逐漸形成了勞動號子,茅山籍民夫將孟姜女所傳的號子帶回到家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