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范文程

(清朝初期政治家、謀略家)

鎖定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今遼寧省瀋陽市)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謀略家、開國重臣。 [20]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於遼東都指揮使司瀋陽中衞文官屯。他少時喜好讀書,聰明沉穩,為瀋陽中衞學生員。天命三年(1618年),後金攻佔撫順,范文程歸順努爾哈赤,隨努爾哈赤征討明朝,攻取遼陽、西平等地。皇太極即位,引范文程為左右。崇德元年(1636年),改文館內三院,范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復進二等精奇尼哈番。後累升議政大臣。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范文程卒,享年七十歲,諡號文肅。 [15]  [20] 
范文程是中國清朝開國重臣,歷仕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四代帝王,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被視為文臣之首。康熙皇帝玄燁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2]  [20] 
全    名
范文程
憲鬥
輝嶽
諡    號
文肅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遼東瀋陽
出生日期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
逝世日期
1666年(康熙五年)
主要成就
清朝開國重臣,完善清朝制度,幫助清朝統一全國
最高官職
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

范文程人物生平

范文程歸降後金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他的遠祖是宋代名臣范仲淹,范仲淹之孫範正國靖康之變後南遷江西臨川,後又遷至樂平。明洪武年間,范文程的七世祖範嶽在雲夢縣丞上犯法而流放遼東瀋陽衞,此後世居瀋陽。范文程的曾祖範鏓做到兵部尚書,因忤逆嚴嵩而去職;祖父範沈做到瀋陽衞指揮同知;其父為範楠,沒有官職。范文程少年好學,聰穎敏捷。十八歲時,與兄範文寀同為瀋陽縣學生員 [3]  [4]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大肆擄掠,並將所得人畜三十萬分別賞賜給有功官兵,降民編為一千户。 [5]  范文程即在這被擄降民之列,此後編入滿洲八旗鑲紅旗下為奴。范文程被擄之後,不僅沒有受到努爾哈赤重用,還要忍受歧視和凌辱,他在鬱郁中度過了近九年的漫長歲月。 [6] 清史稿》則説范文程與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投降後金 [7] 
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攻西平、入廣寧,范文程都跟從出征。此後范文程蒙清太祖努爾哈赤善遇,參與指揮謀劃的事宜。 [8]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統率滿、蒙大軍五萬餘伐明,從喜峯口突入塞內,入薊門,克遵化。范文程當時還在皇太極的文館,被稱為書房官、文臣或生員、秀才,沒有正式官銜。他雖然是儒生,但相貌堂堂,體格魁偉,倒很像是一員虎將,並且臨陣不懼,隨軍從徵時,奮勇衝殺,又長於用計,能言善辯,因而立下功勞,招撫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五城。 [9]  明軍圍攻大安口,他又披甲上陣,率領槍炮手,斬殺很多明軍。十一月十一日,皇太極統軍往攻北京,留參將英俄爾岱遊擊李思忠及范文程與八員備禦,領兵八百名,駐守遵化。因戰功顯著,范文程被授予遊擊世職。
天聰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再次進攻明朝,統軍七八萬圍攻大淩河城。 [10]  初十日,范文程奉皇太極命,前往大淩河城之西山的一台勸降。明兵據險死守,他單騎至台,曉譬詳切,守兵聽後下台投降,其中有生員一人、男丁七十二名、婦女十七人,還有馬二匹、牛二十四頭、驢二十一頭,皇太極立即將那些賞給了他。
天聰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極領兵徵察哈爾林丹汗聞悉,率部民逃走。皇太極欲用兵於明宣府、大同,范文程與文館同事寧完我馬國柱上疏,認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關。五月下旬,皇太極駐歸化城,命文館官員商議下一步行動計劃。六月初五日,范文程與寧完我、馬國柱一起上奏行動計劃。
天聰七年(1633年)三月二十七日,因為明將孔有德耿仲明想要來歸降,所以范文程奉皇太極命,與吳賴、白格、塞古德一起,拿着汗諭前去探查及勸降。五月,孔有德率眾來歸,范文程遵諭將其部安插於東京,並陪孔有德等人至瀋陽拜見皇太極。

范文程文館重臣

崇德元年(1636年)三月初六,文館改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亦稱內三院。范文程被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職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札,掌錄各衙門奏疏、辯冤詞狀、皇上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官員祭文。范文程之世職亦進為二等甲喇章京,越來越受皇太極的寵信,皇太極每次商議軍國大事,都要聽取他的意見。宣諭各國的敕書,都出自他的手。范文程感恩圖報,殫心竭力,操勞國事,先後疏言廢除連坐法,奏準更定部院官制,六部各設滿洲承政一員,下置左右參政理事官、副理事官、額者章,薦舉鄧長春、張尚、蘇弘祖等人為吏部參政、户部啓心郎 [11]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極知悉睿親王多爾袞等王公統軍圍攻錦州時,離城遠駐,又私自派遣部分官員兵丁返家,以至於明朝守兵得以出城運糧入內的事後勃然大怒。遣內大臣昂邦章京圖爾格固山額真英俄爾岱和內院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等,訊問多爾袞如此辦理的原因,並下諭嚴厲斥責主帥多爾袞和同在軍營的肅親王豪格、饒餘貝勒阿巴泰、安平貝勒杜度、公碩託等人。圖爾格、范文程等傳達皇太極諭後,多爾袞等承認罪過。圖爾格、范文程等人向皇太極奏報其中的緣由,皇太極更為惱怒,命他們諭令多爾袞等自議其罪。多爾袞自議死罪,豪格也上奏死罪,杜度、阿巴泰削爵為民,全部沒收户口奴僕,從徵將領三十餘人分別議死、革職、籍沒。三月二十二日,圖爾格、范文程等將此情奏報,皇太極予以寬減,降多爾袞、豪格為郡王,分別罰銀一萬兩、八千兩並奪二牛錄、一牛錄,其餘的人都罰銀。第二天,多爾袞等人都到議政衙門,皇太極命大學士希福、范文程等將他們逐出議政衙門。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去世。十四日,諸王貝勒大臣議定,立皇太極之第九子福臨為帝,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理國政。二十六日,舉行新皇帝登極大典,頒詔大赦,改次年為順治元年。福臨被推為新君,是八旗貴族內部各派激烈爭鬥的暫時妥協。福臨繼位以後,這一斗爭仍在進行。八月十六日,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向鄭親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遊説,謀立多爾袞為君,代善、多爾袞告諸王貝勒,遂以擾政亂國的叛逆罪,將阿達禮、碩託處死,籍沒其家。范文程原是紅旗碩託的屬下人員,此時被撥入鑲黃旗。范文程剛剛避免了因主碩託亂國而險遭不測之禍,不久又遇到了新的麻煩。攝政王多爾袞之親弟豫郡王多鐸欺負范文程,搶奪范文程之妻,經過一番周折,才得到解決,諸王貝勒審實後,決定罰多鐸銀一千兩,奪其十五個牛錄。范文程雖然化險為夷,遭受妻室被霸之災禍,但仍不免憂心忡忡。多鐸乃一旗之主,貴為親王、郡王,又系攝政王多爾袞之同母親弟,日後是否會舍此不究。萬一追念前怨,范文程恐難免滅門之災了。儘管身遭故主被戮、愛妻險被欺凌之雙重危難,范文程仍以大局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緊急關頭,獻計獻策,立下了殊勳。

范文程計取中原

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奏請立即出兵入關,奪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議,對清奪取中原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制定,對促使清軍出發,起了巨大的作用。四月初九日,即范文程啓奏攝政王之後的第五日,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郡王多鐸、阿濟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統領滿蒙漢官兵十餘萬,祭師出發。
四月十四日,清軍抵達不久後,明平西伯吳三桂自山海關遣使前來求兵,説李自成已攻破北京,多爾袞立即派人往召在蓋州湯泉養病的范文程來商大計。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乞兵書,本來相當猶豫是進是止。清軍之行,是為了奪北京取中原,如今既然農民軍已先據北京,清軍還有無必要繼續前進。而且過去清兵三逼明都,皆未能得手,現農民軍能襲破其城,其軍戰鬥力諒必很強,如與清兵交戰,勝負難卜。正是在這猶豫不決的緊急關頭,范文程講明瞭清軍必能打敗李自成農民軍,獲取大勝,並再次強調禁殺掠收人心,從而堅定了多爾袞進軍的信心和決心,決定收降吳三桂,迎戰農民軍。
四月二十二日,兩軍大戰于山海關,李自成敗走,清兵入關,並乘勢追擊。此時,沿途官民畏懼殺掠,農民大多都逃走了。范文程扶病隨徵,草檄宣諭:“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其檄皆署范文程的官階姓氏。這一宣諭相當有效,民心於是安定下來。清軍迅速前進,五月初二日,攝政王多爾袞入居紫禁城內的武英殿,實現了多年以來入主中原的夙願。

范文程開國定製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清軍進據北京。此時百務廢弛,社會混亂,人心波動。范文程晝夜操勞,佐理國政。儘管當時頭緒紛繁,京畿剛剛得到平定,各地都有戰事。所以發佈文告,發給軍需等事項,事無鉅細,都要范文程來處理,他晝夜都在宮內辦事,非常勞累。但與此同時,他始終緊緊抓住根本問題,為革除明季弊政,與民謀利,爭取人心,開國定製而艱苦奮鬥。
他首先致力於穩定都城局勢,於入京後第二日,五月初三日,向攝政王奏稱:“北京裏一些人,假託搜捕亂賊,紛紛出面相互告發,恐怕會互相仇害,造成事端,應該禁止。”多爾袞贊同,下令禁止,並設防守燕京內外城門官兵,嚴禁士卒搶奪。緊接着,他又奏請為明崇禎帝發喪。四月初四日安葬於昌平。於五月初四日下諭:“李自成原本是故明的百姓,竟然敢弒君並暴屍,實在是天人共憤,法不容誅,今天下令官民為崇禎帝服喪三日。著禮部太常寺以帝王的規格厚葬崇禎帝。“此事深受故明官紳擁戴。 [12] 

范文程功成引退

正當范文程勵精圖治業績顯著的時候,朝中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使他不得不抑制雄心壯志,置身中樞之外。攝政王多爾袞率清兵入主中原以後,權勢急劇膨脹,初晉叔父攝政王,再升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竟當上了皇父攝政王,大有取代福臨帝位之勢。范文程蒙受皇太極特恩殊寵,知恩圖報,竭力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至是,見朝政日變,多爾袞權大逼帝,同僚剛林、希寵背主轉附多爾袞,福臨之位岌岌可危,心中十分不滿。兼之,幾年以前豫王多鐸奪己妻遭罰,難免有恨,恐將恃權報仇。形勢非常明顯,范文程要想晉爵加祿牢居相位,避免多鐸謀害,就得離棄幼君投靠多爾袞,要想保持氣節,忠貞不渝,就要開罪於皇父攝政王,身家性命難保。左思右想,進退兩難。最後,范文程決定託疾家居。此情當然引起多爾袞不滿。因此,儘管范文程於開國定製大有貢獻,威望甚高,從順治元年起就名列大學士之首,但攝政王對剛林馮銓祁充格三位大學士更為信用,范文程逐漸被排除於議政之外。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病逝,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剛林、祁充格以諂附多爾袞妄改《太祖實錄》刪去大福晉阿巴亥等事,被處以死刑,范文程亦系同改之人,刑部擬議革職,解任,籍沒其家,諸王大臣覆議,擬令其革職折贖留任。順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時,又不曾預貝子碩託之罪,後知睿王所行悖逆,託疾家居,眾亦共知。睿王取去剛林時,以范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范文程著革職,本身折贖,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結,今後於委任職掌,當矢忠報效。”不久,范文程即復官。
順治九年(1652年)遇恩詔,復進世職為一等子,授議政大臣,任《太宗實錄》總裁官。范文程繼續盡心竭力佐治國政,三月初八日,他偕同僚參奏會試中式第一名舉人程可則“文理荒謬,首篇尤悖戾經注,士子不服,通國駭異”,請敕部議處。順治帝命革退程可則,懲治考官胡統虞等人。
順治十年(1653年)正月,范文程又上奏恢復連坐法,奏請允許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舉所知之人,若被舉之人任官後稱職,獎勵保舉者,如其不稱職,按罪之大小,進行論罪。他認為,“此法實行,則內外皆得真才,而天下無有不治者矣”。順治帝下詔從其議。八月,加范文程少保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請休致。
順治十四年(1657年),范文程的官銜又升了一級,順治帝派遣畫師去范文程家裏畫了他的像,放在宮內不時觀看。
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奉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傷的哭,人扶着都不能起來。

范文程因病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終年70歲。 [1]  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文肅”。

范文程主要影響

范文程政治

  • 完善官制
雖然文館至天聰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為內三院正式設立大學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實際上已被皇太極當作類似此職之親信內臣來使用,經常被召入宮,與皇太極密議軍國要事。 [13]  因此,當初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范文程。後來任固山額真,而皇太極卻不願讓其離開文館,曾下諭:“範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天聰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極因漢官及諸生動以立即興師伐明陳奏,認為此議不妥,系“不達時勢之見”,“乃小人之淺見”,下諭給刑部承政高鴻中及文館寧完我、范文程等人,對這種意見予以批評,指出此時“人心未及安輯”、“城郭未及修繕”,不能盲目動兵。將來時機到了之後,大軍伐明,那時明帝如棄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擊逃帝,還是圍攻京城,是允和還是拒和,對其人民如何安置,對八旗貝勒等人之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問題,令范文程等“酌議疏奏”。
  • 緩和局面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因為多爾袞兄弟的錯誤十分生氣,多爾袞等人雖然引咎自責,但並不心悦誠服,君、王、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多爾袞身為正白旗旗主、和碩睿親王,“統攝”吏部,其親弟為鑲白旗旗主、和碩豫親王多鐸,其同母之兄阿濟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擁有二旗,皆驍勇善戰,軍功卓著。安平貝勒杜度、公碩託,是禮親王代善所轄正紅、鑲紅二旗系統中的實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壓抑,心懷不滿。固山額真阿山譚泰等二十餘名官員,皆是開國有功之戰將。統治集團中這樣多的人員與皇帝長期不和,將會帶來嚴重惡果。
范文程此時已是久經鍛鍊智謀高超蒙帝寵信之大學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於四月初五日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獲罪,不許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務,及攻戰器械,一切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准,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范文程為協調皇帝與諸王之間的緊張關係,立下一功。
  • 籠絡民心
清軍攻佔北京之後,多爾袞面臨一個異常複雜的政治局面。明朝的京師,在短短的43天裏,先後被李自成和清軍奪取。歷史發展之迅速使世人瞠目。明朝的忠臣遺老、投降李自成的官吏、未來得及撤走的起義軍、飽受戰禍的黎民百姓,幾百萬人混雜在北京。怎樣收拾這個殘局?首先,多爾袞聽從了范文程的建議,下達了“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的命令。一時間初步穩定了民心,使眾人無不悦服。同時鄭重宣佈“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難軍民,皆吾赤子”,以安定民心。
多爾袞忙於軍務,范文程被推到了前台。他爭取大批漢族官吏和民眾的信任,宣傳施以“仁政”,並且“頗愛百姓”,自己現身説法:“我大明骨,大清肉耳。”范文程當時“每日坐午門右決事”,他是清政府的實際組織者,他不得不“晝夜在闕下,事無鉅細應機立辦”。
范文程面對清軍初佔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創造性地提出:“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安定了士心、穩住了民心,填平了滿漢之間的民族鴻溝,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腳跟。 [14] 

范文程文化

飽受戰爭創傷的年代,百廢待興,這時候需要大批的人才來建國興國。范文程向皇太極建議,通過辦學校和進行考試選拔人才。而其實在文館的時候范文程就招收遼東當地的青年做學生,每年舉行考試,分為三等。到了天聰三年(1629年)在范文程的建議下,後金就進行了第一次考試,滿、蒙、漢族知識分子積極參加了考試。到了天聰八年(1634 年),皇太極就真的搞起了科舉,仿效明代辦法,“中試為舉人”。這樣就為日後的發展,準備了人才。這次考試大約有數百人蔘加,錄取了228人。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時,范文程又建議,在滿族、蒙古族和漢族知識分子中,考取秀才和舉人。皇太極批准這個建議,並且提出了“從公考校”的要求。一個月後,錄取了滿族舉人二人、蒙古族舉人一名、漢族舉人四名,其餘分為一、二、三等不同。在短短的幾年間選拔、考取了數量可觀的人才,特別是青年。這些知識分子,忠於清朝,成為許多大衙門的骨幹力量,也是清統一全國的重要力量。
范文程還大膽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於會用人,他針對清朝重滿族輕漢族和任人唯親大搞宗派的弊政,建議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薦人才“不論滿漢新舊,不拘資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當各級官吏。范文程這樣選拔、培養人才,博得了順治皇帝的讚許。

范文程經濟

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在連年戰爭中,農民軍將明末的官府餉冊通通燒燬,只剩下萬曆年間的舊冊。范文程入京之後,即招集各部胥吏,徵求冊籍。有人建議於地方搜尋明季新冊,范文程拒絕其議,説:“即此為額,尤恐病民,豈可更求。”所以以萬曆舊冊為依據,照此徵收田賦。
多爾袞聽從范文程之言,於順治元年(1644年)七月十七日諭告全國官吏軍民,宣佈廢除三餉:“前朝弊政,厲民為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茲哀爾百姓困窮,夙害未除。為爾下民請命,自順治元年為始,凡正額之外,一切加派,如遼餉、剿餉練餉,及召買米豆,盡行蠲免。各該撫按,即行所屬各道府州縣軍衞衙門,大張榜示,曉諭通知,如有官吏朦朧混徵暗派者,察實糾參,必殺無赦。”十月初十日,順治帝頒行的即位詔,又再次宣佈:“地畝錢糧,俱照前朝會計錄(即萬曆年間的會計錄)原額,自順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畝徵解,凡加派遼餉、剿餉、練餉、召買等項,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賦基本上沒有加派,實奠基於此,這一安撫百姓的制度的確立和堅持,與范文程是分不開的。

范文程民族

范文程為了把滿漢民族矛盾掩蓋起來,化敵為友,曾説大清江山“乃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國也”,並且以實際行動來證明這一點。進京之後,范文程就建議並得到批准,由清政府主持為崇禎皇帝及皇后、皇妃發喪。為了安定天下百姓。
范文程很注意爭取漢族文人的歸順與合作,大力起用廢官閒員,徵訪隱逸之士,讓他們為官作宦,治政教民。順治二年(1645年)南京攻下後,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今宜廣其途以搜之”,請於順治三年、四年再次舉行鄉試、會試。帝從之,於是“江以南士子畢集,得人稱極盛雲”。

范文程歷史評價

清史稿》:文程定大計,左台贊襄,佐命勳最高。 [15] 
努爾哈赤:“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15] 
皇太極:“範章京才誠勝此,然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 [15] 
順治帝:“大學士范文程,自太宗時辦事衙門二十餘年,忠誠練達,不避艱辛,朕所倚賴。乃近以積勞成病,雖暫假調理,仍夙夜在公,未得專事藥餌,旦夕奏效,深系朕懷,暫令解任謝事,安心調攝,特加升太傅兼太子太師,昭朕眷禮大臣至意。”
康熙帝:“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 [14] 
徐珂:范文程在盛京時,列聖皆呼其官而不名,以其形貌碩偉,是以御賜衣冠,皆出特製。 [16] 
蕭一山:“運籌策劃,經略四方,筦理機要,創制規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疇金之俊馮銓輩,雖以漢人投效,行節有虧,史書所載,黜之貳臣;然經營勤勞,亦不失為開國之良輔。”“福臨入關,宣力文臣,必以文程居首,歷事四朝,首定大計,詔敕諭檄,皆出其手,經營草昧,弼成丕業,蓋亦清之厚幸也!” [17] 

范文程軼事典故

豫親王多鐸是八旗的一旗之主,而范文程剛好是其旗下臣子,按照當時的制度,旗主奪取人妻並不違法。但范文程在當時的朝中,地位是非常尊崇的,大清的許多重大決策都有他的參與。於是,豫親王對範大人的這種有失朝廷體統的羞辱就不那麼簡單了。
事情最終鬧到了皇太極那裏,皇太極一是對多鐸早就看不上眼卻抓不住他的把柄,二是對范文程還要拉攏,所以,倒黴的肯定是豫親王。此事的最後結果是,豫親王多鐸因謀奪大臣之妻被罰銀萬兩,奪去所屬牛錄三分之一。

范文程人際關係

范文程祖輩

  • 七世祖:範嶽,官至雲夢縣丞,洪武年間獲罪,全家謫往遼東都司的瀋陽衞,範氏自此成為瀋陽人。 [3] 
  • 曾祖:範鏓,明正德進士,嘉靖時官至兵部尚書,以伉直忤嚴嵩離任。 [3] 
  • 祖父:範沈,為瀋陽衞指揮同知。 [3] 

范文程父母

  • 父親:範楠
  • 母親:石氏 [3] 

范文程兄弟

  • 兄長:範文寀

范文程妻妾

  • 陳夫人,元配 [21] 
  • 穆奇爵樂氏夫人,皇太極賜婚 [21] 
  • 賈夫人 [21] 
  • 金夫人 [21] 

范文程兒子

範承蔭,範承謨範承勳,範承斌,範承烈,範承祚 [18] 

范文程孫子

  • 範時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書;
  • 範時繹,官至都統、户部尚書、工部尚書;
  • 範時捷,官至提督、鑲白旗漢軍都統;
  • 範時綬,官至左都御史、都統、工部尚書、刑部尚書;
  • 範時紀,官至副都統、侍郎。

范文程人物爭議

關於范文程的歸清過程,清官修文獻中有意含糊,或略而不載,或以錯誤來記之,因此產生歧義。史載:“大 兵克撫順,文程以諸生來歸,太祖善遇之,參與帷幄。” [19]  在《八旗通志》中寫道:“文程偕兄來歸。” 在禮親王昭鏈看來,范文程更有豪情,“仗劍謁軍門” [19]  ,中心意思是説范文程歸清是主動投奔,迴避了被擄的事實。《清實錄》是官修的關於清朝歷史的主要文獻之一,《清太祖實錄》、《清太宗實錄》等都已經在康熙後重修,范文程作為清朝開國史的重要人物,在漢族士庶中又有重大影響。如果是主動投奔,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范文程在撫順之戰後被擄降民之列,是極其偶然的因素他未被殺掉,此後編入滿洲八旗鑲紅旗下為奴。范文程被擄之後,不僅沒有受到重用,還要忍受歧視和凌辱,他在鬱郁中度過了近九年的漫長歲月。

范文程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6
電視劇
蘇瑩
1987
1987
電視劇
袁崇煥
電視劇
1992
電視劇
李菁芳
2002
電視劇
2003
電視劇
電視劇
帝女花
2005
電視劇
2007
電視劇
碧血劍
2012
電視劇
2015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列傳十九》: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
  • 2.    《清史稿·列傳十九》:上親為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葬懷柔紅螺山,立碑紀績,諡文肅,御書祠額曰“元輔高風”。
  • 3.    李霨:《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肅公墓誌》,《碑傳集》卷四:謹按範氏系出宋參知政事文正公仲淹,文正生尚書僕射忠宣公純仁,忠宣之第五子正國為宋樞密院料理,有靖康之變,扈元祐孟太后至江西,遂家臨川,三傳而至良儻,仕為迪功郎,徙饒之樂平,六傳至景申公嶽,明洪武中仕為雲夢縣丞,坐事謫遼東瀋陽衞,遂為瀋陽人,是為公始祖。四傳為沈溪公鏓,正德丁丑進士,累官兵部尚書,以亢直忤嚴分宜去,是為公曾祖。沈溪公生瀋陽衞指揮同知沈,是為公祖。沈生楠,曰北垣公,娶於石,舉丈夫子二,公其仲也。公生而穎敏,稍長,沈毅多大略,讀書輒解悟,善屬文,年十八偕伯兄文寀補博士弟子員,主者閲公試牘,深賞異焉。
  • 4.    《清史稿·列傳十九》: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采併為瀋陽縣學生員。
  • 5.    《清太宗實錄》卷六十四。
  • 6.    王麗 .范文程[J]: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9——遼海講壇·第九輯(歷史名人傳),2012:第218-219頁
  • 7.    《清史稿》載:范文程兄弟得到努爾哈赤親自接見,並“偉文程,與語,器之,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先祖宋代抗擊西夏名臣范仲淹),善遇之!‘”。
  • 8.    《清史稿·列傳十九》: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皆在行間。
  • 9.    《清史稿·列傳十九》:天聰三年,復從伐明,入薊門,克遵化。文程別將偏師徇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凡五城皆下。
  • 10.    《清史稿·列傳十九》:五年,師圍大淩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陰戕其將叛去者,上怒甚,文程從容進説,貸死者五百餘人。
  • 11.    略論清朝中央權力分配體制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5-02-20]
  • 12.    《清實錄》載:“諭下,官民大悦,皆頌我朝仁義聲施萬代雲。”
  • 13.    “文程所領,皆樞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奉召入,率以為常”。
  • 14.    讀史識人  .大眾數字報[引用日期2015-02-19]
  • 15.    《清史稿·列傳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28]
  • 16.    清稗類鈔(清)徐珂編 恩遇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05]
  • 17.    清代通史  .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6-27]
  • 18.    《清史稿·列傳十九》:范文程六子,承蔭、承謨、承勳、承斌、承烈、承祚。
  • 19.    昭槤《嘯亭雜錄》卷二。
  • 20.    范文程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8-22]
  • 21.    李霨:《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肅公墓誌》,《碑傳集》卷四。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