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范家莊村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范家莊村)

鎖定
范家莊位於稷下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偏南5公里處。全村共有土地33.3公頃,居民345户,880人。範氏於明洪武年間立莊。
據範氏族譜載:範氏於明朝洪武年間河北省範鎮遷入山東,一支在壽光縣落户,一支在臨淄縣城南立村,以姓名村,稱范家莊,一直沿用。
中文名
范家莊村
土    地
33.3公頃
居民户數
345户
人    數
880人

目錄

范家莊村沿革

明清時期,范家莊屬臨淄縣端智鄉徐姚社。
民國9年(1920年)屬臨淄縣南一社。
1958年9月起屬辛店公社。
1965年10月劃歸孫婁公社。
1984年,孫婁公社分為孫婁、永流兩鄉,范家莊屬永流鄉。
2001年3月起劃歸臨淄城區,屬稷下街道。

范家莊村遺址

孔融墓:村東北500米處有孔融墓,雖歷經1800年滄桑,墓冢現仍高11.5米,南北20米,東西11米,墓地蒼松翠柏,鬱鬱葱葱。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孔融 (153~208),字文舉。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范家莊村
魯國(今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漢獻帝時,曾做過北海(今昌樂以東地區)相,孔融墓後領青州(治所臨淄)刺史。建安年間,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因為與曹操政見不合,於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殺。孔融死後,臨淄人按照“古者卿大夫葬,不於國都,必於采邑”的制度,把他留葬臨淄。
“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來自《融家傳》,後被收錄啓蒙讀本《三字經》,為傳統美德典型事例。
“妙答李膺”的故事。孔融自幼天資聰慧。據《後漢書.孔融傳》載,時河南尹李膺是位聲名顯赫的學問家,性格孤傲,對無名之輩常避而不見。孔融10歲時,隨父去洛陽,要見李膺。他對李府門人説:我與你家李公為世交,特來拜見。李膺一聽“世交”,連命“請見”。見孔融陌生,問:你的前輩與我有交?孔融從容答道:我姓孔,您姓李。先祖孔夫子曾向您的先祖老子(李耳)學習,這不是世交麼?”李膺讚歎:“必成偉器”。
曹丕在《典論.論文》裏,把孔融列為“建安七子”之一,並稱贊孔融文章“體氣高妙,有過人者。”認為他的文學造詣,可以和漢代大文學家揚雄、史學大師班固相媲美。孔融死後,曹操為他整理遺作20篇,收入《孔北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