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雄村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定新彝族苗族鄉英雄村)

鎖定
英雄村隸屬於黔西市定新彝族苗族鄉
中文名
英雄村
行政區類別
地    處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定新彝族苗族鄉
郵政編碼
551500
電話區號
0857
車牌代碼
貴F
所獲榮譽
2023年3月,貴州省司法廳、貴州省民政廳命名英雄村為貴州省第七批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英雄村基本情況
自然概況及自然資源
一、地理位置
英雄村位於定新鄉東北面,距鄉政府駐地3公里,地處黔金公路兩旁,地理座標:東經106°07.976′,北緯27°10.416′。海拔1167.9米。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組,449户,1831人,其中黨員31人,50歲以上的368人,青壯年480人(婦女240人),目前全村共有456人外出務工,有耕地面積1025畝,其中田184畝,林地面積3300.3畝。人均糧食468.5斤,人均收入2354元。全村無礦產資源,農户以玉米、烤煙、水稻、辣椒等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業為主要收入。渭河流域的“大鯢”(俗名娃娃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渭濱魚竇”是黔西八大景觀之一,英雄橋紀念碑記着許多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蹟,英雄的精神永遠鼓舞着英雄的人民。
二、地質地貌
英雄屬喀斯特岩溶山區,東部地勢較低,烏江流域支系渭河流經全村,地貌以山間丘陵為主。
三、氣候
英雄村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温18℃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涼、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
四、水文
烏江流域支系渭河從境內穿過,水資源比較豐富,但缺乏有效開發利用。河堤年久沒有治理,導致豐水季節農田被洪水沖毀。
五、土地資源
全村有耕地1025畝,其中田184畝,土841畝,人均基本農田0.27畝,有林木面積3300.3畝;森林覆蓋率33.7%;陡坡耕地的比例大。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小麥、大豆等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辣椒為主。主要土類為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發育的一種地帶性土壤,為棕壤與黃壤之間的過渡類型,兼有黃壤與棕壤的某些特徵。有機質分解緩慢,表層有機質豐富,但有效養分缺乏,土地比較貧瘠。
六、生態環境狀況
通過近年來的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全村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羣眾生態意識不斷增強,開荒耕種、破壞生態等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人口構成
全村總户數449户,總人口1831人,少數民族人口315人(以彝族、苗族為主),佔全村人口的16%;婦女947人,佔總人口的49.6%;總勞動力105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02人,小學文化程度696人,初中文化程度43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8人,其中:富餘勞力535人,已輸出勞力56人(男40人、女16人),其中:省內縣外45人,省外11人,2010年全年外出打工56人。育齡婦女人數610人,其中孕產婦數35人,新法接生人數5人,新法接生率556‰,嬰兒出生人數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0.0%以上,計劃外生育和重男輕女現象在個別家庭仍然存在。
二、經濟概況
農業總產值346萬元,其中:農業208萬元,牧業138萬元。糧食總產量433噸,人均佔有糧234.25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87.2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5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及以下312人,佔全村人口的16.34%。當前沒有屬於村集體、村民的企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60畝;糧食播種面積993畝;糧食總產量433噸。大牲畜存欄數128頭;豬存欄數310頭;豬出欄數700頭;家禽存欄數243只,家禽出欄數1000只;肉產量71.5噸。
三、基礎設施狀況
英雄村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黔金公路橫貫全村。通村通組路6.3公里,村組便道11公里,原勝利一至六組已安通自來水,原英雄一至三組集中在渭河一帶,人畜飲水基本能解決。全村449户農户均通電。
四、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英雄村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委會駐地有農村遠程教育站點一個、農家書屋一個,新建村衞生室一個,有教學點一個,有教師1人,學生17人,全村兒童入學率100%。
貧困狀況及貧困原因
一、貧困狀況及突出問題
當前,英雄村共有貧困户120户312人,佔全村人口的16.34%;其中:低保户43户91人,佔貧困人口的29.16%,佔全村人口的4.9%;五保及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需民政救濟40户,95人。通過民意調查瞭解,英雄村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1、該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小農思想嚴重,發展意識經濟意識不強。
2、該村人多地少,土地能力差,耕地質量差,農業發展仍停留在傳統耕作上。
3、沒有屬於村集體、村民的企業。
4、相當一部分住房佈局混亂,人畜混雜,人居環境差。
5、村民綜合素質低,勞動技能差,缺乏技術和長遠發展的創業眼光和自立精神。長期以發展種植業為主,存在找機會短期致富的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
二、貧困原因分析
(一)土地貧瘠、生產力低致貧。自然條件惡劣、耕地、水資源少或耕地質量差、產出少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全村有耕地1025畝,其中中低產田土575畝,佔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土地生產力較低,加上村民文化素質不高,轉產意識不強,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難度較大,從種植業獲得的收入增額非常低。
(二)缺文化致貧。全村總勞動力105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力102人,佔9.7%;小學文化程度勞力427人,40.66%;初中文化程度勞力433人,41.2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力88人,8.41%。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導致觀念落後,觀念落後導致生活方式落後、生產經營方式單一,從而致使村民缺乏商品經濟意識,一是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出外經營工商業;二是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致富信心和開拓勇氣,無務實精神,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三是“等靠要”思想嚴重,視吃救濟、拿低保為理所當然;四是觀念保守,接受新技術、新事物能力差。
(三)因房返貧。近年來,由於實施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和生態家園建設等項目,相當一部分農户在政府的宣傳動員下,積極改造、新建住房,由於自籌資金準備不足,修房欠債比較普遍,有的為了還債只得省吃儉用降低生活標準,有的為了還債夫妻都外出打工,有些家庭在省外房子是新的,走進家裏卻一無所有,在新房子裏過着窮日子。
(四)因病返貧。儘管農村已實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可是一旦患大病,合作醫療補助非常有限,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少貧困農户患病往往採取“以拖代治”的方式,結果病情加重,造成“越窮越病、越病越窮”惡性循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於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參合農民存在“大病不夠用、小病不願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參合積極性。還有不少殘疾村民,因為全部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只能依靠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務農過日子,難以脱貧致富。
(五)因超生返貧。有相當部分農户受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夫妻以外出打工為名,長期在外參加“超生游擊隊“不達目的不罷休,結果就是“越生越窮,越窮越生”,而且“重生育輕培養,重數量輕素質”,從而導致人口增而素質減,佔資源無收益,最後造成家庭經濟負擔加重,成為貧困家庭。
三、不同類型人羣貧困原因分析
(一)低收入羣體的特點。大部分低收入羣體都屬於-,温飽問題沒有解決,多數人不會經營,不會管理,自立能力差,依賴思想嚴重。原因:孤、病、殘無勞動力而貧;人多地少(土地承包時弟兄多,結婚成家後人口增加),家庭負擔重致貧;缺燃料,煤價高,生活負擔重致貧;缺醫少藥,因病致貧;違反計生政策,嚴重超生,家庭負擔過重致貧;缺文化、缺技術、缺資金投入致貧。
(二)農村婦女貧困的特點。介於好、中、差之間,有一定的依賴性和一定的自立能力,家務勞動重,健康程度差,重點應採取綜合式扶貧。原因:孤、殘無勞動力而貧;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多、負擔重致貧;個別家庭存在重男輕女思想,整個農活全壓在個人身上,過度勞累,有病不醫或無錢就醫致貧;缺醫少藥,無專門婦科醫生,病情加重致貧;缺文化、缺技術、缺勞動能力致貧。
(三)中等收入羣體的特點。温飽問題基本解決,會經營、有觀望等待思想,重點應採取引導式扶貧,是到户項目扶貧的重點。原因:有勞力、缺文化、缺技術、無投入致貧;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遇災遇病致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抓不住機遇致貧;商品意識不強,自給自足觀念嚴重致貧。
(四)略高收入羣體的特點。温飽完全解決,善經營、會管理、多數有文化、懂技術,應重點採取開發式扶貧。原因:無規模經營的資金;致富沒門路,技術更新慢。
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條件
1、現階段國家實施西部扶貧開發戰略,不斷加大拉動內需投入,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
2、英雄村地處黔金公路線上,交通方便。
3、烏江流域支系渭河流經原英雄村,水資源豐富。
4、有英雄橋、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色革命聖地,可打造紅色旅遊。
二、不利因素
1、外出人口較多,在家人羣多為中老年人,相當一部分是老、弱、病、殘。
2、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缺乏,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脆弱。
3、農民綜合素質低,勞動技能差,糧食產量和人均收入低而不穩。
4、貧富懸殊大,只想索取,不願奉獻的思想極為突出,缺乏長遠發展創業眼光和自立精神。
5、人均耕地少,相當一部分羣眾靠農業生產不能維持正常生活。
三、綜合評價
土地資源少,土質差。水資源分佈不均,利用難度大。產業結構單一,急需進行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勞動力素質低,控制人口增長任務重,提升幹部羣眾素質刻不容緩。村級基層組織迫切需要調整和充實。針對不同貧困類型人羣,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扶持。
--人口總數:1831人 農業人口:1816人 非農業人口:15人
--行政區面積: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025.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彝族,苗族,仡佬族 發展口號:發展特色產業 構建和諧英雄
--所轄村:英雄一至三組,勝利一至六組 生產總值:617.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烤煙,玉米 名特產品:渭河魚 辦公所在地:英雄村勝利四組
--自然條件:英雄村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温18℃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涼、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 資源:紅色旅遊景點
英雄村附近有九獅鬧蓮雕塑、黔西淨蓮寺、刺豬洞、柳岸水鄉解放村景區、英雄橋革命烈士紀念碑、黔西觀音洞遺址等旅遊景點,有大方臭豆腐乾、趙老五黃粑、擂茶餈粑、畢節酸菜、趙老五粑粑、麻辣臭豆腐乾等特產,有米花節、黔西彝族年、苗族跳花坡、素樸金錢棍、化屋苗族文化空間等民俗文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