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舍裏·英桂

鎖定
英桂(1801-1879年),字香巖,赫舍里氏滿洲正藍旗人,本是貝子愛新覺羅·載容包衣,清朝道光元年(1821)舉人,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入祀賢良祠
全    名
赫舍裏·英桂
別    名
英桂
香巖
諡    號
文勤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洲正藍旗
出生日期
1801年
逝世日期
1879年
主要成就
屢敗捻軍
最高官職
體仁閣大學士

赫舍裏·英桂生平經歷

赫舍裏·英桂早年經歷

英桂本是貝子愛新覺羅·載容包衣,道光元年(1821)翻譯舉人,考取內閣中書
道光四年(1824),充軍機章京
道光七年(1827),因新疆平定,軍機獎敍,遇有中書缺即補。
道光八年(1828)正月,補官。二月,充方略館收掌官。十一月,升侍讀
道光十二年(1832),充國史館提調官。
道光十四年(1834)二月,京察一等,以道、府記名。十月,任山東青州府知府
道光十六年(1836),兼護登萊青道。
道光十八年(1838),因濰縣教匪馬剛滋事案失察,降一級調用,仍留山東以同知差遣。
道光二十年(1840),補萊州府同知,不久署青州府知府。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丁母憂,回旗。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百日孝滿,回原衙門行走。十月,奉旨外用。
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四川敍州府知府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升任任登萊青道道員
道光二十七年(1847),御史王東槐彈劾山東官員玩縱盜賊,部議革職,道光帝加恩,改為革職留任。
道光二十九年(1849),署任兗沂曹濟道道員,因搶險黃河有功,下部議敍
道光三十年(1850),因殲滅洋盜出力,賞戴花翎
咸豐二年(1852)四月,擢升山西按察使,後署任山西布政使。十月,調任山東按察使。
咸豐三年(1853)三月,總辦兗州糧台。八月,署任山東布政使

赫舍裏·英桂屢破捻軍

咸豐三年(1853)九月,越級提升任河南巡撫太平天國起義軍進攻湖北,英桂到南陽佈防。十一月,請求裁撤布政使衙門都事一缺,得到允許。
咸豐四年(1854),太平軍直隸獨流(今天津獨流鎮)敗退河間,英桂奉命前往河北佈防。太平軍集中千餘艘船於漢口,並佔領安徽六安州(今六安),英桂趕到汝寧府(今河南汝南)佈防。三月,湖北德安府(今安陸)、應山失守,英桂命南陽總兵柏山前往圍剿,又派臬司林揚祖前往歸德,與革職兩廣總督徐廣縉兩江總督牛鑑互為應援,考慮到兵力不夠,命西安將軍舒倫保率軍防守歸德。五月,彈劾柏山。十二月,因捐輸軍餉,下部優敍。
咸豐五年(1855)正月,擒斬密縣土匪張大鰲。五月,收復捻軍攻佔的息縣光山。捻軍首領軍張洛行攻佔雉河集,朝廷命英桂總督三省軍務。
咸豐六年(1856),大敗捻軍于歸德谷熟集,但不久被捻軍擊敗於蔡道口東,捻軍直逼歸德府。歸德之圍被解後,大破捻軍,擊斃蘇添幅和張洛行的侄兒張海。
咸豐七年(1857),屢敗捻軍於三河尖、潁上。
咸豐八年(1858)正月,捕獲陳太安、王庭貞。三月,因病請假回省。八月,調任山西巡撫
咸豐十年(1860),因河南巡撫任上拖欠京餉數目甚巨,降二級留任。八月,英法聯軍進攻北京,英桂帶兵入衞。十月,回任。十二月,丁父憂,賞假百日,回京穿孝。
同治元年(1862),欽差勝保革職,多隆阿代替率領他的軍隊,裁撤了很多人,部將宋景詩再次叛亂。英桂上奏進言:“勝保舊部雖多烏合降眾,久經戰陣。多隆阿到營十天,遣歸七起,未免操之過急窮無所歸,乘機走險。應遵前諭,如能隨同立功,仍準一體保奏,以安眾心”。

赫舍裏·英桂經營閩浙

同治二年(1863)十月,改任福州將軍。十二月,入覲,賜紫禁城騎馬。
同治三年(1864),抬旗滿洲正藍旗。
同治五年(1866),兼署閩浙總督
同治六年(1867),再次兼署閩浙總督
同治七年(1868),實授閩浙總督,兼理福州將軍印務。英桂上奏進言:“前任總督左宗棠議減兵者,為增餉也;議增餉者,為練兵也。應就地勢情形,以定經久之制。浙江依山阻海,馬步水陸各軍共三萬七千五十九名,而駐於杭州嘉興湖州寧波温州紹興台州海濱七府者三萬餘名,分駐湖州金華衢州嚴州處州五府者七千餘名。海疆偏重,形勢瞭然。加餉為人情所原,減兵又為人情所難。各屬形勢不同,參以變通,庶臻妥善。今擬分別減兵增餉,以本省應裁之餉,加本省應存之兵。至練兵擬照楚軍、湘軍制度,整器械,精技藝,庶兵氣可揚,水師戰船,寬籌經費,期復舊模。”又進言:“輪船之設,利於巨洋。駕駛之法,迥異長江。”並擬定外海炮艇章程十二條,得到同治帝的採納。
同治八年(1869),兼署福建巡撫
同治九年(1870),再次兼署福建巡撫。五月,英桂七十大壽,御賜“建節延祺”匾額。

赫舍裏·英桂官至一品

同治十年(1871),入覲,授內大臣
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兼鑲紅旗漢軍都統。六月,授兵部尚書。七月,管理理藩院事務。十二月,充經筵講官
同治十二年(1873),命承修定東陵。八月,署任正白旗漢軍都統。
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兼署正紅旗蒙古都統。六月,兼署刑部尚書。七月,充崇文門正監督、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任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九月,充覆核朝審大臣。十一月,兼署兵部尚書。十二月,奉命料理同治帝喪事,調任正紅旗滿洲都統。
光緒元年(1875)正月,任協辦大學士。二月,充實錄館總裁。三月,管理户部三庫事務。九月,管理文淵閣事務。
光緒二年(1876),署任正黃旗滿洲都統。
光緒三年(1877),署任鑲白旗漢軍都統,授體仁閣大學士。四月,充翻譯會試正考官。
光緒四年(1878),因病請求退休。十一月,加太子少保,參與鹿鳴宴
光緒五年(1879),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勤,入祀賢良祠 [1]  [3-4] 

赫舍裏·英桂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列傳二百二十七》 [1] 
清史列傳·卷五十二·大臣畫一傳檔後編》 [4] 

赫舍裏·英桂親屬成員

子:多齡,候選道員。
子:崇齡,禮部郎中
孫:恩濟,兵部候補員外郎
孫:恩通,户部候補員外郎
孫:恩培,員外郎。
孫:恩釗,恩賞員外郎。
曾孫:鋆惠,恩賞主事
曾孫:文惠,廕生 [4] 

赫舍裏·英桂人物評價

清史稿》:英桂諸人或起軍功,或承世蔭,或嫺文學,或優政事,雖未能顯有名績,而舊德老成,雍容台鼎,亦不愧宰相之器者歟! [1] 
光緒帝:恪慎持躬,老成練達,受先朝知遇之隆,由中書歷膺外任,洊陟封圻,督辦三省軍務。朕御極後,晉擢綸扉;揚歷中外,懋着勤勞。 [4] 

赫舍裏·英桂後世紀念

英家墳位於朝陽區紅廟路口以東,墓主為英桂。新中國成立後設立公交站採用了英家墳這個地名。1989年英家墳更名為延靜西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