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廉

鎖定
英廉(1707~1783),字計六,馮氏,內務府漢軍鑲黃旗人,官至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卒諡文肅,入祀賢良祠
英廉是清朝第一位出任漢大學士漢八旗旗人
全    名
英廉
別    名
馮英廉
計六
諡    號
文肅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內務府漢軍鑲黃旗
出生日期
1707年
逝世日期
1783年
主要成就
清朝第一位出任漢大學士的漢八旗旗人
最高官職
東閣大學士

英廉人物生平

英廉早期經歷

雍正十年(1733年),考中舉人,由筆帖式內務府主事
乾隆二年(1737年),命前往江南河工學習,補任淮安府外河同知
乾隆六年(1741年),丁母憂服闋,補直隸天津河捕同知。
乾隆十年(1745年),任大名府知府
乾隆十四年(1749年),總督陳大受委託調查民典蒙古地畝。
乾隆十五年(1750年),擢升永定河道員。永定河決口,總督方觀承彈劾英廉淤溝鑲,衝陷水上月堤,隱匿不報,導致誤工。英廉撤職入獄,他不服抗辯。
乾隆十六年(1751年)五月,審問未決,方觀承請求派遣大臣審理。乾隆帝命尚書舒赫德會審,舒赫德進言英廉申報不實,且未將淤溝事先預防,堵築經費,應當讓他自己補償。乾隆帝下諭旨:“英廉到任不到兩月,淤溝失防,應該將過錯歸咎於前任。但方觀承以總督的身份彈劾屬吏,不敢隨意定罪,審理經過一年沒有確定,請求派遣大臣處理該事。是其心有所警畏,也是朕明慎庶政的效果。同意他的意見。”不久,命在高梁橋迤西稻田廠效力。後復任筆帖式。
乾隆十七年(1752年),授內務府主事。歷任户部員外郎吏部郎中
乾隆二十年(1755),兼任佐領
乾隆二十一年(1756),調任户部銀庫郎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兼辦提督衙門事。歷任户部郎中
乾隆二十五年(1760),擢升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
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任江寧布政使,兼管織造事。英廉以父親年老,請求留任京師,賜二品銜。十一月,授內務府大臣。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署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九月,實授户部左侍郎。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丁父憂。八月,命會勘順天府屬及宣化永平遵化旗地,核定租額。
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帝稱讚英廉上奏確查佃户一折,甚為得理,命英廉、錢汝誠妥善辦理。
乾隆三十年(1765),兼署錢法堂事。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上奏丈出盛京旗民餘地,請旨辦理,乾隆帝命將軍、府尹定議。
乾隆三十三年(1768),管崇文門税務及武英殿事務。
乾隆三十四年(1769),大軍出征緬甸,命英廉與尚書託庸等管理護送出徵事宜。十二月,充經筵講官
乾隆三十七年(1772),因審查雄縣知縣胡錫瑛擬罪寬縱,降一級留任。

英廉升任尚書

乾隆三十八年(1773)三月,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四月,署任步軍統領。九月,嘉獎他護送出徵事宜辦理妥當,加一級,當月,升任刑部尚書,兼辦户部侍郎正黃旗滿洲都統事務。十月,授議政大臣,賜紫禁城內騎馬。
乾隆三十九年(1774),侍郎高樸彈劾太監高雲從左都御史觀保、侍郎申保倪承寬吳壇泄露道府記載。乾隆帝問英廉,英廉説不知道。乾隆帝下詔責問,命免職,從寬留任。九月,留京辦事。
乾隆四十年(1775),總管內務府衙門奏商人義和泰呈請展限交銀一案,乾隆帝召內務府諸大臣,問:“收呈者誰也?”英廉、金簡皆稱不知。邁拉遜回答:“六阿哥收呈”。乾隆帝責問英廉、金簡隱諱,下部議,命寬免,仍註冊。
乾隆四十一年(1776),署任户部尚書兼署任協辦大學士。十一月,英廉年滿七十,乾隆帝賜“斗南介景”額。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三月,署任步軍統領,充纂修《日下舊聞考》總裁。五月,充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館總裁。任協辦大學士。十月,調任户部尚書,仍兼管刑部事務。英廉上疏請求將內務府筆帖式,照吏部例,三年考試一次,分優劣升降,下內務府議論,得到實施。
乾隆四十四年(1779),署任直隸總督

英廉躋身大學士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大學士于敏中去世,乾隆帝認為英廉本是漢八旗,擔任協辦大學士多年,特授漢大學士,仍管理户部事務。漢八旗旗人授漢大學士,自英廉始。四月,以失察書吏作弊,革職留任。歷任東閣大學士,仍然管領户部。
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署任户部尚書及步軍統領事。十一月,署任直隸總督,上疏進言直隸大州大縣多虧空,俱非近年所積,若及時籌辦,限以四年,尚可彌補。命新任總督鄭大進會同軍機大臣核辦。
乾隆四十七年(1782),因審問甘肅鎮迪道巴彥岱受賄罪附和,部議革職,下詔寬免。三月,署任步軍統領。四月,以恭祀雩壇祝版筆畫饃糊,下部議革任,命免其革任,降級仍註冊。八月,加太子太保。十月,署任直隸總督。直隸遇到災荒,英廉負責賑災,上疏請求以天津北倉截存漕米九萬餘石,補充各倉儲谷,得到採納。
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上疏請求減免未完耗羨三萬餘兩,得到採納。七月,因病請求退休,乾隆帝命以大學士身份,回到京師養病。八月,去世,乾隆帝派散秩大臣侍衞十人前往祭奠,入祀賢良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諡文肅 [1] 

英廉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列傳一百七》 [1] 
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2] 

英廉人物評價

清史稿》:乾隆中年後,多以武功緻台鼎。若三寶永貴、國治(梁國治)、英廉,皆先陟外台,易攵歷著聲績。國治直樞廷十餘年,先後與于敏中、和珅未嘗有所阿。新(蔡新)、元瑞(彭元瑞)、昀(紀昀)起侍從,文學負時望。新謹厚承世遠之教。昀校定四庫書,成一代文治,允哉,稱其位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