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山茶葉節

鎖定
自1992年以來,英山縣(英山地處大別山,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的故里,現代著名作家劉醒龍、熊召政、姜天民也生長在這裏。)每年穀雨節(4月20日)隆重舉辦茶葉節。早在唐代,英山生產的“團黃”、“蘄門”和安徽生產的“黃芽”並稱淮南三茗,被列為貢品運往京都長安。享有“鄂土茶稱聖,英茗味獨珍”之美譽。每年英山茶葉節,中外茶商蜂擁而來,茶葉拍賣價曾創全國茶葉斤價顛峯——每公斤“春筍”單價高達3.96萬元。2002年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了900萬公斤以上,居全國第三、湖北省第一。
中文名
英山茶葉節
節日時間
穀雨節(4月20日)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英山縣
設立機構
縣人大常委會
設定時間
1992年
美    譽
“鄂土茶稱聖,英茗味獨珍”

英山茶葉節創新之舉開先河

英山茶葉節 英山茶葉節
“綠借高山雲霧染,茶同幽谷惠蘭香”。雖然英山種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優良,一直是當地人接待賓客、饋贈親朋的佳品,但是長期以來,英山茶葉在市場上基本沒有名氣。就是在本地,茶葉也只是農民種在田邊地頭的農副產品。
1992年初,英山縣政府經過深入調研,為提高農民種茶積極性,發揮特色農業優勢,推動茶葉產業發展,更好地帶領全縣人民脱貧致富奔小康,專題向縣委、縣人大提出舉辦英山茶葉節的建議。縣委、縣人大及時採納了這一建議,並由縣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確定從1992年4月20日起,每年4月20日(穀雨節)為英山茶葉節。
當年4月21日至23日,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英山茶葉節在縣政府賓館隆重舉行。各級領導、有關專家、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茶商共750餘位嘉賓應邀參加。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湖北日報社、湖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紛紛派出記者進行宣傳報道。
開幕慶典為來賓們奉上了一道道精品大餐: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好戲連台、精彩紛呈;畫家們現場巧繪丹青、令人叫絕;書法愛好者當眾揮毫、翰墨飄香;羣眾遊行陣容整齊、聲勢浩大。最為精彩的是“十佳名茶”、“十佳茶場”、“十佳製茶能手”的評選,競爭激烈、懸念不斷;茶葉交易會熱鬧非凡、購銷兩旺,成交額高達1380萬元。
本屆茶葉節上,英山名優茶嶄露頭角,楊柳灣鎮水口橋茶廠生產的“羊角春”躋身“湖北十佳名茶”,國營長沖茶場生產的長衝綠茶被載入《中國茶經》。
首屆中國英山茶葉節的舉辦,開創了全國綠茶辦節的先河(根據可以查到的資料,雲南省鳳慶縣早於英山一年開始舉辦茶葉節,但該縣出產的是滇紅茶),豎立了英山茶葉發展的豐碑。 [1] 

英山茶葉節科技支撐暢銷路

英山縣地處大別山南麓,境內羣山起伏、氣候温和、日照充分、雨量豐沛,種茶歷史悠久,盛產名優茶葉。
從1992年4月第一屆茶葉節起,中國英山茶葉節已連續在英山、武漢、北京等地成功舉辦了二十屆。茶葉節是英山人民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的一項創舉。通過一屆又一屆茶葉節的舉辦,以茶會友,以節為媒,在促進茶產業發展壯大、茶農增收致富的同時,推動了旅遊等產業的發展,開放了山門,繁榮了經濟,取得了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種效益的豐收,為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英山茶葉節即將盛大開幕之際,讓我們對歷屆茶葉節進行一次精心盤點,再現那些精彩的瞬間。

英山茶葉節春茗一兩值千金

1998年4月20日舉行的第七屆茶葉節,震動了英山,震動了英山人民,40萬父老鄉親為之歡聲鼓舞,熱血沸騰。
茶葉節來了外國人。受本屆茶葉節組委會邀請,國家部委、省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等各界嘉賓,以及新聞記者,演藝明星和知名企業老總紛至沓來。貴賓的隊伍中,居然還有金髮碧眼的外賓,他們是歐盟駐華科技參贊、希臘和芬蘭等國的駐華使節。身處大別山腹地的英山人民,看到他們是那麼的新奇。而英山又是那樣讓他們神往:美麗的茶園如畫,醇香的清茶如酒,靈秀的山水如詩,一切都讓他們流連忘返。
茶葉價格堪比黃金。英山茶葉經過幾年的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名優茶生產加工上,湧現出了春筍、春茗、春蕊等系列精品。為檢驗英山茶葉提檔升級的成效,也為打造精品名牌,本屆茶葉節別開生面地舉行了極品名優茶拍賣。十餘家茶廠選送的精品名優茶,面向中外茶商和茶葉愛好者公開拍賣。競買人互不相讓,報價一路飆升,在圍觀者的驚歎聲中,隨着拍賣師一錘落下,全場轟動:由雷家店鎮汪家山茶廠製作的500克春筍以1.18萬元的高價成交。這一錘,敲開了當時綠茶交易單價的新紀錄;這一錘,敲實了英山人民堅守茶業的大決心;這一錘,敲響了英山茶業蓬勃發展的戰鼓聲。5月22日,《人民日報》對此以《斤茶萬金》為題進行了報道。
這屆茶葉節另有兩大亮點,直接影響了以後英山茶葉產業的發展。
一是世界第一座以茶葉為主題的公園在紅山鎮烏雲山村落成。烏雲山茶葉公園是全國第一家以茶葉命名的公園,是茶園公園化、村莊花園化建設的典範。該村以茶葉為支柱,發展茶產業,挖掘茶文化、擴大茶旅遊。2012年已建成示範茶園30公頃,仿古型建築茶葉廠房1100M2,擁有各種製茶機械設備百餘台套。掩映在碧水青山裏的30多户農家樂,年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2012年烏雲山村已成為全省茶葉強村、湖北生態名村、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為英山茶葉規模發展提供了經驗。
二是英山第一個商會——英山茶商會正式成立。一大批茶葉生產商、經銷商和經紀人紛紛入會,廣大茶商從此有了自己的家。在他們的推動下,英山茶葉走出英山,走出湖北,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第七屆茶葉節,是英山茶葉發展新的里程碑。

英山茶葉節譽滿江城大市場

是關門唸經,還是出門拜佛?
本屆茶葉節剛剛開始籌備的時候,有領導建議,要改變以往“請進來”的模式,主動出擊,瞄準大都市、搭建大舞台、融入大市場,到大城市去舉辦茶葉節,更加能夠擴大英山茶葉的影響。但也有人擔心在大城市搞活動花費太高,怕財政難以負擔。
當時的情況是,以“春筍”、“春蕊”、“春茗”為代表的英山名優茶製作技術已經成熟,首個茶葉地方標準也經省技術監督局批准,在質量穩步提升的基礎上,產量顯著增長,一度超過了普通綠茶。但在全國茶葉市場佔據的份額沒有明顯的變化,價格也遠遠低於質量相當的其他知名茶葉。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對英山茶葉不甚瞭解。茶葉節邀請參加的人員有限,加之地理環境的制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英山,更別説英山茶葉。
英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多次研究商討,決定為了廣大茶農茶商的利益,為了茶業產業的發展,進軍武漢,擴大影響,搶佔商機。
2003年4月20日。
武漢。“中南第一茶市”京漢大道茶葉批發市場。
新茶飄香,高朋滿座。沐浴着雨後初晴的燦爛春光,中國英山第十二屆茶葉節在這裏隆重開幕。
大城市孕育着大市場。許多得到信息的茶商自發參加節會,在親自品嚐了英山茶葉後,無一不讚口不絕。拍賣會再次爆出轟動新聞,一款100克春筍拍賣價高達8800元,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葉”,創下歷年來省內綠茶最高單價。
走出英山的此屆茶葉節,展示了英山茶葉的巨大吸引力。統一的茶葉地方標準的頒佈實行,為名優茶品提供了堅強的質量技術保障。節會當天,簽訂茶葉銷售合同350萬公斤,銷售額8860萬元。本屆茶葉節深深地留下了英山茶葉品質飛躍的印跡,開啓了英山茶葉走出英山創新發展的征程。

英山茶葉節雲霧茶香北京城

2004年4月20日,中國英山第13屆茶葉節在北京八大處公園和英山縣城同時舉行。
圍繞“英山雲霧茶·健康新概念”的主題,北京主會場主體活動豐富多彩:以英山雲霧茶推介會、英山雲霧茶供求見面會、英山同鄉聯誼會為主體,展示了英山茶葉產業發展的現狀和成果;以英山茶文化展示、茶與健康知識講座、茶文化博覽、八剎品佳茗、茶詩茶畫筆會、京城百姓茶趣談徵文為主體,展示了英山茶葉濃厚的文化底藴;以北京茶館茶藝風采大賽、鮮茶現場炒製為主體,展示英山茶葉製作的無窮奧秘。活動一個連着一個,風流盡顯。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京城各大媒體,對節會的盛況進行了全面報道。作為畢昇故里的英山,因茶開始廣為人知。《湖北日報》報道:英山把茶葉節辦到了皇城根下。
英山分會場的特色活動,則是在鄂東茶葉市場內舉行的英山雲霧茶首屆茶王擂台賽。十幾口大鐵鍋一字排開,熱浪滾滾;十幾位各鄉鎮選派的製茶高手統一着裝,躍躍欲試。隨着一聲令下,鮮嫩的茶葉倒入鍋內,清香頓時瀰漫了整個賽場。殺青、揉捻、乾燥,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忙而不亂。所有選手都使出看家本領,期待一舉奪魁,獲得首屆“茶王”桂冠。
本屆茶葉節會,將挖掘茶文化貫穿活動的始終。特別是茶王擂台賽的舉行,激發了人們研究茶葉的熱情,英山茶葉製作技術由此迅速提升。迄今評比出的八位茶王,是英山茶葉製作的明星,他們帶動了全縣茶葉製作技術的進步。英山茶產業發展中的茶文化建設,得到了高度重視。小小一片茶葉,凝聚了天地的精華;淡淡一杯清茶,飽含着人生的哲理。如果説本屆節會在英山茶葉發展史上的地位,它應該是一座文化碑,英山茶葉從追求外在的美開始發掘內在的意。這項探索在今天仍在繼續,永無止境,它引領着英山茶葉向更高更深目標進發。

英山茶葉節攜手旅遊齊發展

從本屆茶葉節開始,英山茶葉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2007年4月20日茶葉節開幕式上,“英山雲霧茶”集體商標正式啓用,一批龍頭企業率先獲得了使用許可證。原料來源、加工流程、管理體系、質量保證等環節都進入了標準化、規範化行列,英山茶產業的發展進入了品牌塑造階段。
按照發展茶產業、打造茶品牌的思路,在仔細分析討論後,英山縣向國家工商總局提出了茶葉地理商標“英山雲霧”的註冊申請。商標註冊成功後,邀請省農業廳和省農科院的專家學者,組織“專家論壇”,問診茶葉發展難題,問計茶葉發展方向,迅速採取三項措施:一是對2002年制訂的茶業地方標準進行了修訂,在“春筍”、“春蕊”、“春茗”等系列產品基礎上,新增了“碧劍”、“龍特”兩個品種,形成了一個統一商標對外銷售,多個系列產品齊頭並進的茶葉產銷格局,進一步提高了新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二是面向全國徵集“英山雲霧茶”商標標識和廣告語,開通了英山雲霧茶網站。朗朗上口、意味深長的宣傳廣告“英山雲霧茶,一茶品天下”,在大江南北開始叫響,進一步提高了新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三是融合資源,建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支持縣內茶葉生產企業建設自己的高效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提升茶葉種植水平,增加茶農生產收入,進一步提高了新品牌的市場帶動力。茶葉專業合作社組建全面鋪開,發展壯大翻身灣、志順等10餘家茶葉企業,催生了年銷售額過100萬元的銷售大户62家,實現了全縣茶農人均增收300元。
品牌的做強做大,產業的蓬勃發展,推動了“畢昇故里·雲霧茶鄉”生態旅遊的發展。以烏雲茶葉公園為主的高效生態茶業基地,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採茶踏青、旅遊觀光的遊客,顯示出茶鄉的巨大魅力。
4月21日,首屆南武當國際武林大會在大別山主峯風景區隆重舉行,掀起了英山旅遊發展的高潮,也是本屆茶葉節的經典之作。將茶產業、茶文化與旅遊業、道教文化有機結合,為打造大別山生態旅遊名縣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夯實了英山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據資料統計,節會當天接待遊客1.1萬餘人次,節會期間全國共有20多家旅行社先後組團到英山。
第十六屆茶葉節,是英山縣茶產業發展壯大進程中的標誌碑。它標誌的是英山茶葉無牌無品、無名無姓甚至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時代的結束,標誌的是英山雲霧這一茶葉精品名牌的新生,標誌着特色興縣與旅遊活縣兩大戰略的有機結合,標誌着英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開始。作為畢昇故里、温泉名城、茶絲之鄉、休閒勝地的英山,進入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英山茶葉節結語

“意厚情深迎遠客,山城茶節品鮮茗”。英山人對茶葉節有着特殊的感情,年年如期舉行的茶葉節會已經成為山城40萬人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大事。
二十年來,中國英山茶葉節見證了當地政府惠農為民、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承載着山城兒女脱貧致富、創業創新的美好希望,折射出英山茶葉不斷髮展、爭強創優的艱辛歷程,展現了英山人民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老區精神。
年年歲歲“茶鄉事”,歲歲年年“節不同”。中國英山茶葉節的內容和形式,每年都在不斷髮生着變化。它不僅濃縮了英山茶產業發展的光輝歷史,也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變遷。
過去的二十屆茶葉節,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次驚喜,留下了一個個美好的回憶。隨着社會的進步,中國英山茶葉節還將與時俱進,繼續續寫新的傳奇。
山城四月茶葉飄香,畢昇故里生機勃發。在“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的浩蕩東風裏,中國英山第二十一屆茶葉節開幕在即,又一個精彩即將上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