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家起義

鎖定
1947年6月5日,吳贊之領導中共英家特支的黨員和游擊隊員及農民300餘人舉行震撼桂東的英家起義。攻克國民黨英家鄉公所和英家糧庫,繳槍13支,破倉分糧40餘萬斤。6月17日晚又襲擊公安鄉公所,繳槍8支。起義隊伍後來遭到國民黨軍警民團“圍剿”而失敗。
英家起義和隨後的古城起義揭開了廣西武裝起義的序幕,在廣西解放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 
中文名
英家起義
發生地點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英家鄉
總指揮
吳贊之

英家起義事件始末

鐘山縣英家是桂東地區第一個中共農村支部,1935年10月,中共英家支部在英家街一民居中誕生。1942年10月,中共廣西省工委轉移到英家,在英家安全度過了艱苦卓絕的3年。1947年6月,在廣西省工委的安排下,英家的地下黨組織在桂東特派員吳贊之的指揮下,組織發動震驚廣西的武裝起義——英家起義。
橫縣會議結束後,中共桂東特派員吳贊之回到英家及時向張贊周、王家紀同志傳達會議精神。5月22日,受粵桂湘邊工委副書記錢興指派,曾在臨陽聯隊工作過,有武裝鬥爭經驗的孫憶冬、姚大年同志也從香港秘密來到英家向吳贊之、張贊周、王家紀等同志傳達了中共香港分局和粵桂湘邊工委副書記錢興的指示,要求桂東立即組織武裝起義。5月26日,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吳贊之召集了孫憶東、姚大年、肖雷、張贊周、王家紀、謝刃天、陸智理等同志召開會議,討論、制訂起義初步計劃,經大家討論,決定將起義準備時間從原來的3個月縮短為1個月,起義初步計劃為首先解決國民黨英家鄉公所,解除其武裝,奪取英家糧倉,開倉濟貧,隨即迅速攻下公安、大橋兩個鄉公所,就地開倉濟貧,進而攻擊國民黨鐘山縣城,取勝後,把隊伍積集姑婆山,匯同富川古城起義隊伍,進攻在八步的國民黨平樂專員公署。
任務部署完後,吳贊之指示,在起義前首先要辦好三件事:一是瞭解好各自工作範圍槍支彈藥的情況,有多少是我們能直接掌握的,有多少是可以爭取過來的,多少在敵人手中;二是做好對基本羣眾的調查瞭解工作,摸清有多少可直接參加武裝鬥爭,多少可參加外圍工作,多少是可爭取的,多少是反對的;三是進一步摸清本地區敵、友的分佈情況。此後,大家按照特支的工作部署的任務,加緊開展工作。
1947年5月中旬,吳贊之到富川縣古城傳達了橫縣會議精神,部署武裝鬥爭工作後,返回英家及時向王家紀、張贊周通報了古城方面的情況,王家紀也向吳贊之彙報了英家方面的情況。吳贊之聽取彙報後,高興地對王家紀説:“在桂東搞武裝鬥爭是有前途的,英家是革命老區,有一定羣眾基礎。”但是黨的骨幹力量還很薄弱,羣眾工作也還不夠深入,組織尚未完善,特別缺乏武裝鬥爭經驗。他強調,武裝起義的一切工作,仍須積極準備,不能有絲毫鬆懈,重大問題及時向錢興同志請示報告。
5月28日,吳贊之派張贊周到富川通知古城支部書記肖林開會,回來後彙報了一個意外的情況,古城武裝起義計劃不幸被特務分子偷看,向國民黨富川縣政府告了密。面對形勢的發展,吳贊之決定必須儘速改變英家起義行動計劃,起義在十日內進行。6月2日,據王家紀又獲悉,國民黨鐘山縣政府決定數日內將英家糧倉的穀子運走。6月3日,根據情況的變化,吳贊之在白沙井密林土堆上,立即召開骨幹分子緊急會議,會議正式通過起義計劃,決定起義時間,根據粵桂湘工委副書記錢興的指示,由吳贊之任起義總指揮,孫憶東、姚大年為軍事負責人。根據分工張贊周負責組織動員和後勤,王家紀則打人鄉公所為內應,同時還公佈了各片組織發動的具體負責人。
6月5日晚9時,起義隊伍50多人分別靜候在英家泉公廟附近,9時30分,總指揮吳贊之在泉公廟點燃火把發出信號,隨即等候在附近的起義隊伍迅速集積於泉公廟,吳贊之作簡單的戰前動員後,於10時正,起義隊伍分兩隊,分別在孫憶東、姚大年的帶領下,一隊直襲英家鄉公所,一隊直取英家糧倉。
為了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王家紀根據分工已提前先進入鄉公所作內應。6月5日白天,王家紀一個一個通知好英家下街的武裝人員秘密按時到集中地點。晚飯前,他首先了解了國民黨鄉公所的人員武器情況,及時向孫憶冬作了報告,同時約好動手的時間和聯絡信號。天將黑時,他大大方方地進入鄉公所,一進門就見這裏一切和往常一樣,感到敵人並未察覺有什麼意外,王家紀一時緊張的心安定了,便向國民黨鄉長陳智訓的房間走去,見他正伏在桌子上寫什麼。王家紀和陳曾是同學,過去常找他閒談,並在鄉公所住過,便謊稱説:“陳鄉長,我的被子蚊帳今天都洗了沒幹,今晚在你這裏睡一晚行嗎?”陳智訓毫不介意地説了聲“好吧”,又在寫他的東西。此時王家紀裝着有睏意,説:“不打擾你,我先躺一下。”便往他牀上一躺,順手往枕頭底一摸,好傢伙,陳鄉長的短槍正壓在枕頭下面,王家紀裝着很快入睡。
不多時,外面傳來狗叫聲,王家紀意識到,這是同志們已經快到了,便把陳智訓放在枕頭底的短槍拿出,插到自己的腰間,就往外走。陳智訓抬起頭來問:“幹什麼去?”王家紀説:“外面狗叫,我去看看。”陳鄉長聽了王的回答後也就沒多説什麼了,王家紀趁機跑了出去。
王家紀走出鄉公所的大門時,正好碰上孫憶冬。他問王家紀:“怎麼樣?”王家紀説:“幹吧!”接着王家紀向孫憶東講述了鄉公所的情況。這時,武裝隊員已把鄉公所包圍起來了,孫憶冬帶部分隊員去解除鄉自衞隊員的武裝,叫王家紀帶幾個隊員去捉拿鄉長。
當武裝人員衝進陳鄉長的房間,王家紀把手一招,輕聲地喊着“不許動,舉起手來”的時候,陳智訓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目瞪口呆地望着武裝人員。王家紀大聲地對他説:“我們已經起義了,把你的印把子交出來吧。”這時,他才連聲的哀求:“是、是、請諸位饒命。”陳智訓一時成了甕中之鱉。
孫憶冬帶的另一部分隊員,去解決自衞隊也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分鐘,便把10多名自衞隊押到天井裏來了,接着孫憶冬操着北方口音,給他們訓話,宣傳黨的政策,不多時便把他們放了。
姚大年帶領的另外一支隊伍也很順利地解除了英家糧倉的武裝,打開庫門,開倉分糧。早已在糧倉周圍等候的英家、清塘、燕塘鄉附近的饑民,挑着籮筐一擁而進,3000多擔糧食不到天亮就成了百姓的鼎中之食了。
反動派用槍桿子逼迫人民送來的勞動果實,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一夜之間,起義隊伍不費一槍一彈順利地拿下了兩個目標,共繳獲長槍9支、短槍4支、子彈260多發、電話機1部和其他物資一批,並燒燬了公文印信、檔案材料以及英家鄉公所的牌子。
武裝起義比預想的要順利,起義隊員們歡欣鼓舞,農民羣眾分到了糧食興高采烈。此刻,人們羣眾的臉上都顯露出從未有過的笑容。 [2] 

英家起義敵人反撲

起義成功後,英家建立了一支40多人的游擊隊。當地的土豪劣紳個個膽戰心驚,連夜跑去縣城向國民黨縣府報告:“共匪800多人,裝備精良,由湘邊來夜襲英家。”又説:“來的都是北方佬,清一色的盒子槍。”羣眾中也相互傳説英家來了新四軍,足有上千人。許多年輕人紛紛要求參加游擊隊,一同去打國民黨反動派。
英家起義的第二天,組織安排王家紀到同古,接應從昭平黃姚過來支援起義的4位同志。王家紀把他們先接到康平小學,因為他們帶的書籍太多,便將他們的書籍轉送到清塘保存起來,才領他們到橫山村參加起義隊伍。由於連日大雨,河水暴漲,行動不便,起義隊伍沒有出擊。
國民黨鐘山縣府接到英家起義的消息後,於6月6日下午用汽車運來40多名縣警衝進英家街。羣眾都已關門閉户,縣警不敢在英家住,便轉回到白沙井駐紮。6月7日,國民黨廣西省政府急令八步專署增派保安隊和縣鄉自衞隊數百武裝開來英家,搶佔制高點,構築工事。
同日,吳贊之委派孫憶冬、姚大年去富川領導古城起義,以牽制敵人,配合英家鬥爭。為了避開國民黨的圍攻,英家起義隊伍在橫山村再次作r整編。
6月14日,由總指揮吳贊之帶領40多人槍,轉移到中山、富川、恭城、平樂4縣交界處花山山區,繼續戰鬥。
王家紀等隨主力隊伍轉移花山以後,根據吳贊之的指示,隨同外地來英家參加起義的黎璃章、謝韌天、陸智理、陳大良等同志一起活動,便於為他們帶路和聯繫羣眾,安排生活和做好安全工作,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王家紀同他們一起在花山的公豪、茅坪一帶,同敵人周旋,有時吃不上飯,喝不上水,晚上還不能睡覺,經常要轉移,生活十分艱苦。
6月17日,吳贊之親自挑選了15名精幹游擊隊員夜襲公安鄉公所。游擊隊員機警地越牆而人,不發一槍一彈,僅十分鐘就解除了鄉鎮武裝,繳獲槍支20支。夜襲公安以後,國民黨軍發現游擊隊的主力轉人花山,便加強對花山的圍困。從此花山的隊伍與英家的聯繫中斷,糧食更加緊張,靠吃南瓜和芭蕉根度日。
為撲滅革命火焰,國民黨廣西政府主席黃旭初急令平樂專署調集平樂、荔浦、恭城、賀縣等幾個縣的自衞隊、保安隊共1000多人,足足2個團的正規軍,在國民黨專員羅福康和鐘山縣縣長謝中天帶領下包圍了英家,並調平樂、恭城、富川、賀縣偽自衞大隊從四面包圍游擊隊,沿平(樂)、八(布)公路每隔一根電線杆就設下一個崗哨,並逐漸向花山壓縮。地下黨員羅玉堅等不幸被捕並遭殺害。國民黨自衞隊嚴密封鎖轉移到花山的游擊隊,使起義隊伍與外界斷絕聯絡,游擊隊在山上吃不飽,穿不暖,彈盡糧絕,只好化整為零,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到各處分散活動。吳贊之、張贊周、王家紀等起義領導人相繼轉到桂東各地,一批骨幹轉到粵桂湘邊西江游擊隊。 [2] 

英家起義事件評價

英家起義作為中共廣西省工委“橫縣會議”後,廣西敵後游擊戰爭的先聲,揭示了廣西敵後游擊戰爭的序幕,在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接着古城、桂中、上林、上思、萬岡、橫北、大青山都宜忻等地相繼舉行起義,極大地動搖着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後方統治。 [2] 

英家起義遺址簡介

英家起義舊址――英家粵東會館是一座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所建的古建築。英家粵東會館總體平面為四合院式佈局,坐北朝南,原為上七下七結構,由於清道光年間曾作維護,原有的兩旁廂房已作改建,現存其原主體建築為前後兩座硬山頂式磚木石結構的單體建築,面闊12.30米,縱深包括天井為32米。該建築正門前廊為花崗岩柱礎疊梁構架,前檐兩側石柱上為淺浮雕雙龍戲珠石額坊,其上是通體透雕的瑞獸石麒麟,石坊下兩端雀替為倆倆相伴的石雕八仙人,兩側疊梁為百尊木浮雕戲劇故事人物,大門兩側為花崗岩飾浮雕花邊陰刻盈聯“近俯澄潭湧寶燕,遠環峻嶺擁靈獅”,門上為花崗岩陽刻“粵東會館”,其牆上方金飾大幅畫工精細的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彩畫,其瓦面正脊博古內外均為花鳥彩灰塑,前座內廊為素身木疊梁。後殿為八柱疊梁構架,外雙柱為花崗岩,石柱陰刻盈聯“水德配天鎮西粵無殊南海,母儀稱後對螺嶺如在羊城”,整座會館富麗堂皇,莊重典雅,兩副對聯即道盡了此地的魅力所在,也反映粵東人對此地由衷的稱頌及視異鄉如故土的情懷。
英家粵東會館距今已是200多年的歷史,其精巧、獨特的設計吸取民間濃厚的生活情趣和藝術特色,體現了清代嶺南社會文化溶於建築美學的藝術風貌,它不但留下廣東人對英家深深濃情,也為後人留下一件清朝鼎盛時期的藝術精品,為英家留下200多年前康乾盛世文明佐證。
英家粵東會館1980年被鐘山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西為數不多的重點革命文物之一。2004年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對其進行維修。2006年10月,經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參考資料
  • 1.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編.廣西紅色之旅.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22-23
  • 2.    張繩道編著.解放戰爭廣西敵後游擊戰紀實.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1:33-45
  • 3.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編.傳承民族文化 弘揚愛國精神 八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