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行

(非佛教宗教用語)

鎖定
苦行梵文:तपस्,Tapas)印度系列宗教包括印度教、耆那教的修行方式,故意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痛苦來折磨自己。如:印度教中人們通過苦行獲得神靈的祝福,或得到解脱
中文名
苦行
拼    音
kǔ xíng [1] 
外文名
Tapas
注    音
ㄎㄨˇ ㄒㄧㄥˊ

苦行內容介紹

伊斯蘭教蘇菲神秘主義術語。阿拉伯語“祖赫德”的意譯。與禁慾為早期蘇菲主義的主要形態,被視為安拉讚許的一種行為方式,是虔誠的蘇菲修士應具備的高尚品行之一。苦行常與貧困、安貧相聯繫、相伴隨,其產生同《古蘭經》、聖訓和早期穆斯林社會狀況直接相關。
苦行
苦行(4張)
《古蘭經》中既有重視現實生活、反對禁慾主義的啓示,也有反對物質享受、重來世甚於今世的內容,經中提倡的堅忍、節儉、安貧和賑濟貧民等思想,後來被蘇菲派視為苦行的經典依據。聖訓中也有類似內容。此外,伍麥葉王朝時期統治者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信仰鬆弛,引起一部分虔誠的穆斯林的不滿,他們更加重來世精神生活,輕今世物質享樂,以苦為樂,以苦為榮。7世紀末,苦行與禁慾作為一種自發的社會思潮,廣泛流傳於麥地那庫法巴士拉大馬士革巴格達等地,開始成為早期蘇菲修士的行為規範。9~10世紀,隨着蘇菲派的興起,苦行受到更廣泛的重視。一些著名的蘇菲學者如侯吉維裏、卡拉巴基等,在著作中都曾予以論述,認為苦修的蘇菲修士表面上一無所有,實際上無憂無慮,精神上最富有、最充實。約自12世紀,波斯、中亞等地出現了以四海為家、流浪為生的苦行者團體和個人,稱為“德爾維什”(Darwish)。苦行作為一種自發的蘇菲行為方式,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時常因人而異,因教團而別,主要表現在衣食住行四方面。苦行者一般皆主張不擇衣食,以步代車,以步代馬,不擇寓所。他們認為,苦行者除內心對安拉的虔信外,一無所有,別無所求,而一個人的身外之物只以滿足生存為限。苦行者一般以粗羊皮或粗布外衣遮體,以普通食物乃至素食、野果充飢,住所簡陋,有的則無固定住所,四處流浪,有些隱居於窮鄉僻壤,過單身生活,長期齋戒,徹夜祈禱不止。有的徒步朝覲,沿途宣教。苦行和禁慾被認為有悖於伊斯蘭教法規定的行為規範,經常遭到正統的伊斯蘭學者的譴責,但在蘇菲派中仍廣為流行。在其後的發展中,這種行為方式漸為更系統的蘇菲神秘主義教儀、禮儀和功修所代替。

苦行婆羅門教苦行

婆羅門教的苦行很多:
恆河沐浴:婆羅門教認為恆河是聖河,在這裏每天沐浴三次,可以得道。
苦行
苦行(3張)
焚身生天:婆羅門教的火神是溝通諸天與凡人的祈禱之神,凡是供養諸天的東西需要通過火的媒介來傳達.一些婆羅門相信火神,崇拜火神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大迦葉原本就是拜火婆羅門。極端一些的,甚至認為自焚可以轉生天界。
狗戒外道與雞行:這是婆羅門教苦行的極端,前者是模仿狗的行為,爬行,穴居,食穢。這些外道曾經冒充僧人來到中國,以至中國比丘把糞便當成治病的黃龍湯。雞行是模仿雞的行為,每天站在木樁上,睡覺也站在木樁上。
倒立行走:這也是苦行的又一種花樣,能否得道我不知道,但是起碼是很痛苦的。
自殘身體:用傷害肢體進行苦行也是很獨特的,具體如何進行,沒看過詳細説明,待考。
其他的諸如瀑布下冥想和絕食等,都是常見的。釋迦牟尼佛早期也進行過絕食冥想,但是發現這些不是正道,就結束了這樣的苦行。

苦行媒體誤用

華人地區對印度苦行的概念缺乏瞭解,常對苦行一詞進行錯誤理解,在香港,常有示威人士,每走數步就跪地一拜,其示威方式常被香港媒體稱為“苦行式示威”,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苦行,其烈度跟印度提倡苦行的諸多宗教相差甚遠。這樣的走路方式不能叫做“苦行”。
參考資料
  • 1.    苦行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