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檻藍科

鎖定
苦檻藍科(學名:Myopor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的一科,常綠(稀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禿淨,果為核果,含2-10個種子。有4屬,90種,分佈於亞洲、非洲、大洋洲西印度羣島。我國只有苦檻藍屬Myoporum 1屬,1種,分佈於東南部海岸。
中文名
苦檻藍科
拉丁學名
Myoporacea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苦檻藍屬
分佈區域
產浙江、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海南,日本、越南北部沿海地區

苦檻藍科形態特徵

常綠(稀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禿淨,或被鱗片、星狀毛、羽狀毛或腺毛,部分薄壁組織細胞中有草酸鈣結晶
莖分枝圓柱形,次生木質部異形細胞射線和傍管薄壁組織。
葉為單葉,螺旋狀互生,稀對生,邊緣全緣或具齒,常有半透明的腺點,具羽狀脈,具柄,無托葉。聚傘花序或單花腋生,無苞片和小苞片。
花兩性,蟲媒或鳥媒。花萼5深裂至5淺裂,裂片在蕾中呈覆瓦狀排列,於花後多少宿存。花冠白色、黃色、紅色、紅褐色或淡紫色,合瓣,漏斗狀筒形至鍾狀,近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檐部近整齊或明顯2唇形,上唇開展、反曲或直立,2-4深裂或淺裂,下唇開展或反曲,3深裂或淺裂,或不分裂,裂片相等或略不相等,在蕾中呈覆瓦狀排列。雄蕊4(-7),着生於冠筒內面,與花冠裂片互生;花絲狹線形,內藏或外伸;花葯基着或近揹着,2藥室開裂時基部常極叉開,頂端匯合,分生;花粉粒具2-4孔溝;退化雄蕊1,着生於冠筒後方中部,或不存在。雌蕊由2個背腹向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花柱1,絲狀或鑽形,頂生,柱頭通常小或略膨大,不分裂;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或子房形成3-10個分隔室(compartments),每室1胚珠;胚珠懸垂着生於中軸近頂端,倒生,單珠被,薄珠心。
果為核果,含2-10個種子。胚直伸或稍彎曲,胚乳少量或缺失。 [1] 

苦檻藍科主要價值

本科一些種可植作綠籬、花灌木,或作海濱及河岸多石地帶的綠化材料。苦檻藍屬少數種在產地作藥用或特殊用材。 [1] 

苦檻藍科分佈情況

3屬,約230種,苦檻藍屬分佈大洋洲至東南亞、美國夏威夷、毛里求斯,喜沙木屬 Eremophila R. Br. 特產澳大利亞,單型的假瑞香屬 Bontia L. 產西印度羣島及南美洲北部。南非產的 Oftia Adans. 和馬達加斯加產的 Ranopisoa J. Leroy 分別被 R. Dahlgren 和 V. S. Rao(1971)及 D. J. Mabberley(1997)等移至玄蔘科,故苦檻藍科在非洲沒有分佈。我國僅產苦檻藍屬1種,此外,假瑞香 Bontia daphnoides L. 在福建(廈門)和廣東(廣州)有零星栽培。 [1] 

苦檻藍科下級分類

苦檻藍屬 Myoporum Banks et Soland. ex Forst. f. [1]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直立,稀平卧。葉螺旋狀互生,稀對生,葉片橢圓形、長圓形、倒披針形、線形或倒卵形,邊緣全緣或有鋸齒,散生半透明腺點。聚傘花序或單花出自葉腋。花萼5深裂或5淺裂,宿存。花冠近輻射對稱,鍾狀或漏斗狀筒形,通常5深裂,稀6-7深裂,裂片近相等或下方略大,白色或粉紅色,通常具紫斑。雄蕊4(5-7),相等。子房2室,每室1-2胚珠,或3-10個分隔室,每室1胚珠。核果多少肉質,卵球形至近球形,先端有小尖頭,熟時紅色或藍紫色。 [2] 

苦檻藍科代表植物

苦檻藍Myoporumbontioides(S. et Zucc.) A. Gray
常綠灌木,高1-2米。莖直立,多分枝,小枝圓柱狀,直徑3-5毫米,具略突出的圓形葉痕,淡褐色。葉互生,無毛;葉片軟革質,稍多汁,狹橢圓形、橢圓形至倒披針狀橢圓形,長5-10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常具小尖頭,邊緣全緣,基部漸狹,中脈在上面微凹,於下面稍凸起,側脈每邊3-4條,不明顯;葉柄長1-2釐米。聚傘花序具2-4朵花,或為單花,腋生,無總梗;花梗長1-2釐米,先端增粗,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5毫米,先端急尖,質厚,微具腺點,無毛,宿存。花冠漏斗狀鐘形,檐直徑約3釐米,略反曲,5裂,白色,有紫色斑點,外面無毛,內面從裂片下方至筒部散生短柔毛;筒長12-15毫米,口部直徑5-6毫米,基部上方直徑約3毫米;裂片長8毫米,卵形至寬長圓形,先端鈍圓。雄蕊着生於冠筒內面基部上方約1釐米處,無毛;花絲長15-18毫米;花葯寬卵形,長2毫米,開裂時基部極叉開,黃褐色。雌蕊無毛;子房卵球形,長約2毫米,具5-8個分隔室,先端漸尖;花柱長達25毫米,絲狀,柱頭小頭狀。核果卵球形,長1-1.5釐米,先端有小尖頭,熟時紫紅色,多汁,無毛,幹後具5-8條縱稜,內含5-8個種子。花期4-6月,果期5-7月。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