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楝

(中藥)

鎖定
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褐色,縱裂,老枝紫色,有多數細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7cm,寬2-3cm,先端長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鈍尖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有星狀毛,稍後除葉脈上有白毛外,餘均無毛。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淡紫色,長約1cm;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兩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針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長約7mm;子房上位。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長1.5-2cm,淡黃色,4-5室,每室具1顆種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中文名
苦楝
植物界
芸香目
楝科
分佈區域
四川、湖北、貴州、河南等地

苦楝形狀鑑別

幹皮呈不規則塊片狀、槽狀或半捲筒狀,長寬不一,厚3-7mm。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交織的縱皺紋及點狀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成薄片,層層黃白相間,每層薄片均可見,極細的網紋。無臭,味苦。根皮呈不規則片狀或捲曲,厚1-5mm。外表麪灰棕色或棕紫色,微有光澤,粗糙,多裂紋。幹皮以皮細、可見多數皮孔的幼嫩樹皮為佳。

苦楝顯微鑑別

幹皮橫切面:外側有3-4條木栓組織層帶。木栓層常已深入到韌皮部。老皮多已不見皮層。韌皮部有切向延長的纖維束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成層;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方晶直徑6-31μm,纖維壁厚,木化。初生射線喇叭形,開口處的細胞常含有草酸鈣簇晶。薄壁細胞中含澱粉粒,圓形、類圓形或卵圓形,單位或由2-5個分粒組成的復粒。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其內側可見射線及頹廢篩管羣;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韌皮部韌皮射線波狀彎曲,寬3-5列細胞;韌皮纖維排列成多層斷續的環層,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方晶。
粉末特徵:紅棕色。①纖維甚長,直徑15-27μm,壁極厚,木化;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厚約至14μm,方晶正立方形或多面形,直徑13-29μm。②木化韌皮薄壁細胞常緊附纖維束旁,類長方形、長條形或類圓形,長43-130μm,直徑15-37μm,壁稍厚,微木化,具稀疏紋孔。此外,有木栓組織碎片,有的含紅棕色物;澱粉粒單粒直徑約至13μm;稀有簇晶。

苦楝化學鑑定

取本品粉末約1g,加乙醚10ml,浸漬2h,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波1ml,揮幹後,滴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數滴,顯紅色;另取濾液1ml,置試管中,揮幹後,加醋研1ml,攪拌,沿管壁加硫酸數滴,醋研層顯綠色,硫酸層顯紅色至紫紅色

苦楝藥的用途

用藥部位:苦楝皮、苦楝葉苦楝子苦楝花 [1] 
苦楝皮: 以植物的樹皮及根皮入藥 味苦;性寒;有毒 殺蟲;療癬。 [2] 
苦楝葉: 以植物的葉入藥 味苦;性寒;有毒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 [3] 
苦楝子: 以植物的果實入藥 味苦;性寒;有小毒 行氣止痛;殺蟲。 [4] 
苦楝花: 以植物的花入藥 味苦;性寒 清熱祛濕;殺蟲;止癢。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