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苦果

(馬錢科植物)

鎖定
苦果(學名:Solanum violaceum Ortega)是茄科茄屬植物。
中文名
苦果
拉丁學名
Solanum violaceum Ortega
別    名
洋苦果、呂宋豆、呂宋果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茄科
茄屬

苦果形態特徵

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6)米,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長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小枝褐色,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脱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鈎刺,鈎刺長4-7毫米,基部寬1.5-7毫米,基部被星狀絨毛,先端彎曲,褐色。葉卵形,長5-7-(11)釐米,寬2.5-5.2-(8.5)釐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截形或不相等,邊緣5-7深裂或成波狀淺圓裂,裂片邊緣有時又作波狀淺裂,上面綠色,被具短柄的5-9-(11)分枝的星狀短絨毛,下面灰綠,密被星狀長絨毛;中脈及側脈常在兩面具有長2-6毫米的鑽形皮刺,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2-4釐米,密被星狀毛及具1-2枚鑽形皮刺,有時不具。蠍尾狀花序腋外生,長約3.5-6釐米,總花梗長2-8毫米,花梗長1.5釐米或稍長,密被星狀絨毛及鑽形細直刺;花藍紫色,或少為白色,直徑約2釐米;萼杯狀,直徑約1釐米,長約4-6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端尖,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及細直刺,內面僅先端被星狀毛;花冠輻狀,筒部長約1.5毫米,隱於萼內,冠檐長約1.3釐米,先端深5裂,裂片卵形,長約8毫米,外面密被分枝多具柄或無柄的星狀絨毛,內面上部及中脈疏被分枝少無柄的星狀絨毛,很少有與外面相同的星狀毛;花絲長約1毫米,基部稍寬大,花葯黃色,長約為花絲長度的7倍,頂孔向上;子房長圓形,具稜,頂端被星狀絨毛,花柱絲狀,長約名毫米,除柱頭以下1毫米外餘均被星狀絨毛,柱頭截形。果序長約4-7釐米,果柄長1-1.2釐米,被星狀毛及直刺。漿果球形,光亮,成熟時橙紅色,直徑約1釐米,宿存萼反捲。種子淡黃色,近盤狀,直徑約2毫米。全年開花結果。

苦果分佈範圍

產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邊、荒地,在乾燥灌叢中有時成片生長。廣佈於熱帶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南至馬來半島,東至菲律賓。 [1] 

苦果病蟲防治

【別名】 洋苦果、呂宋豆、呂宋果
【來源】 馬錢科苦果Strychnos ignatii Bergins,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佈】 菲律賓、越南、泰國。
【化學成分】 含番木大鱉鹼等生物鹼。
【性味歸經】 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解毒殺蟲。主治中風昏倒,腹痛泄痢,小兒蛔蟲。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3釐。
【注意】 大毒。使用時特別注意。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佛學常見詞彙
【苦果】 痛苦的果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