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苟且偷生

鎖定
苟且偷生(拼音:gǒu qiě tōu shē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戴憑傳》。 [1] 
苟且偷生(苟且:得過且過;偷生:苟且地活着)指得過且過,勉強的活下去。比喻貪圖眼前的存活,缺乏遠見貪生怕死。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中文名
苟且偷生
拼    音
gǒu qiě tōu shēng
近義詞
苟全性命苟延殘喘因循苟且
反義詞
寧死不屈視死如歸錚錚鐵骨
出    處
《後漢書·戴憑傳》
注音字母
ㄍㄡˇ ㄑㄧㄝ ˇ ㄊㄡ ㄕㄥ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苟且偷生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戴憑傳》:“後復引見,憑謝曰:‘臣無謇諤之節,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屍伏諫,偷生苟活,誠慚聖朝。”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苟且偷生”。 [1] 

苟且偷生成語故事

戴憑是汝南郡人,十六歲那年,郡裏舉行明經考試,徵試博士,戴憑成績優異,被朝廷任命為郎中。 [2] 
朝會時,公卿大臣們都坐在席位上,只有戴憑站在那裏,光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站着?戴憑回答説:“所有的博士解説經義都不如臣,地位卻都比臣高,所以臣無法就席。”光武帝下令戴憑上殿,讓眾儒者向他提問,結果所有的問題都沒有難倒他。光武帝非常高興,提拔戴憑做了侍中,並多次召見他,詢問自己治理國家的得失。 [2] 
一次,光武帝問戴憑:“作為侍中應當幫助治理國家,不能有所隱滿。”戴憑回答説:“陛下過於嚴厲。”光武帝問:“我在哪方面過於嚴厲了?”戴憑説:“以前太尉幕僚蔣遵,為人清廉忠孝,學問通今博古,只因向陛下直言己見,就遭禁固,終身不能做官,所以人們認為陛下過於嚴厲。” [2] 
光武帝聽了生氣地説:“你們這些汝南人想結成朋黨嗎?”戴憑沒有再説話,出來後直接來到廷尉的官衡,讓廷將自己關在獄中。光武帝知道後,下詔書將戴憑赦免,又召見了他。戴憑見到光武帝后,謝罪説:“臣沒有做到正直敢諫,還有不合情理的言論;不能以死勸諫,而是苟且偷生,實在漸愧。”光武帝覺得戴憑講得在理,就下令解除對蔣遵的禁固,提拔戴憑為中郎將。 [2] 

苟且偷生成語寓意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因為沒有志氣、沒有氣節的人出賣靈魂,苟且偷生,雖然是活着,留着性命,但不過是行屍走肉而已,而那些有骨氣的人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他們顯示的是一種堅強、堅定,是一種正氣。孟子曰:“捨生取義。”大丈夫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假若為了生存而拋棄了自己的人格與尊嚴苟且偷生,那麼這樣一個人是不可能會得到尊重的,因此無時無刻都要堅守自己的品格,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3] 

苟且偷生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苟且偷生”指得過且過,勉強的活下去。比喻貪圖眼前的存活,缺乏遠見貪生怕死。聯合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運用示例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但他知道,那種高官厚祿、那種的苟且偷生,是比死還要可怕。” [4] 
楊朔《楊朔散文選》:“我們寧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寧肯獨立而犧牲,也不肯貪圖一時的和平而苟且偷生。” [5] 
高陽《大將曹彬》:“亡國之主,只要老母在堂,不得不苟且偷生,將來能有一席之地,容老母安度餘年,便已心足。” [5] 
巴金《無題》:“他説過這是光榮的和平,但是給我們看見的卻只有苟且偷生,這裏並沒有一點光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