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苞鱗蟹甲草

鎖定
苞鱗蟹甲草(Parasenecio phyllolepis (Franch.) Y. L. Chen),為菊科蟹甲草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
中文名
苞鱗蟹甲草
拉丁學名
Parasenecio phyllolepis (Franch.) Y. L. Chen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蟹甲草屬
苞鱗蟹甲草

苞鱗蟹甲草形態特徵

苞鱗蟹甲草
苞鱗蟹甲草(4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粗壯,具束生被絨毛的鬚根。莖單生,直立,高60-90釐米,不分枝,具條紋或溝稜,被蛛絲狀毛,下部長裸露,常帶紫色。葉通常集生莖中部,約5枚,具長柄,葉長寬卵形,卵狀三角形或卵狀心形,薄紙質,長10-16釐米,寬8-10釐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或寬楔形,稀近截形,邊緣具不等長的細鋸齒,齒端具小尖,基出3脈,側脈再叉狀分枝,上面深綠色,被疏生褐色糙短毛,下面淡綠色,被疏蛛絲狀毛,後變無毛,葉脈在兩面明顯突起;葉柄長8-12釐米,具不明顯的窄翅或近無翅;上部葉驟然縮小,卵形,具短柄,最上部葉苞片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5]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總狀或總狀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6-10毫米,直立或下垂,被短毛,具2-3不等長的小苞片。總苞圓柱形或圓柱狀窄鐘形,長8-10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5(6),草質,綠色,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寬1. 5-2毫米,頂端鈍或稍尖,被微毛,邊緣膜質,外面被疏短毛或近無毛。
小花5-6,花冠黃色,超出總苞,長8-9毫米,管部細,長3-4毫米,檐部窄鍾狀,裂片披針形;花葯伸出花冠伸出花冠,基部具尾;花柱分枝外彎或捲曲,頂端截形,被較長的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黃褐色,長5-6毫米,無毛而具肋。冠毛白色,長7-8毫米。花果期9-10月。 [1] 

苞鱗蟹甲草生長環境

苞鱗蟹甲草
苞鱗蟹甲草(3張)
生長於海拔1000-2500米的山坡林下或溝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模式採自四川城口。 [2] 

苞鱗蟹甲草分佈範圍

產自湖北(神農架、興山)、四川(城口)。

苞鱗蟹甲草鑑別

四川城口標本 四川城口標本
本種外形酷似P. profundorum (Dunn) Y. L. Chen,但葉片質薄,邊緣具不等長的細鋸齒而非鋭角闊尖齒;葉柄具不明顯的窄翅或近無翅,與後者可以區別。Handel-Mazzeti(1936)依據採自湖北西部的標本發表的Cacalia hupehensis Hand. -Mam.,無論是葉形和頭狀花序總苞和小花的數目,均與本種沒有明顯區別,在英國皇家植物園看到兩者的模式基本相同,在產地也同屬一區域,因此,後者應予以歸併。
據本種的原始記載“總苞片頂端具長1-2毫米的舌狀附屬物,外面被密棉毛”,實為觀察上的錯誤,因為採自城口的模式標本的頭狀花序的總苞尚未開放之故,在開放的總苞片卻未見此特徵。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