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苞葉馬兜鈴

鎖定
苞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chlamydophylla C. Y. Wu ex S. M. Hwang),又稱十八鑽,馬兜鈴科馬兜鈴屬草質藤本;莖細長,具縱槽紋。葉革質至紙質,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8-16釐米,寬5-11釐米,頂端短尖,基部深心形,葉柄粗壯,長6-10釐米,有稜。總狀花序生於葉腋,長4-6釐米,有花8-10朵;產雲南(瑞麗)和廣西(那坡),生長於海拔1000-1300米山坡林下。
中文名
苞葉馬兜鈴
拉丁學名
Aristolochia chlamydophylla C. Y. Wu ex S. M. Hwang
別    名
十八鑽(廣西那坡)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胡椒目 [2] 
馬兜鈴科
馬兜鈴屬
苞葉馬兜鈴

苞葉馬兜鈴形態特徵

苞葉馬兜鈴
苞葉馬兜鈴(13張)
草質藤本;莖細長,具縱槽紋。
葉革質至紙質,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8-16釐米,寬5-11釐米,頂端短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下垂,長圓形,長約4釐米,寬約3.5毫米,邊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網脈上密被短茸毛,茸毛與網脈形成垂直方向;基出脈5-7條,鄰近兩側脈近邊緣向上彎拱互相連接,網脈在上面平坦,下面明顯隆起,最末級網脈樹枝狀,互相不連接;密佈油點,具香氣;葉柄粗壯,長6-10釐米,有稜。
總狀花序生於葉腋,長4-6釐米,有花8-10朵;花梗長8-12毫米,花後稍彎,苞片和小苞片卵形,長約1.5釐米,寬約1釐米,基部心形,稍抱莖,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粉綠色,被短柔毛;花被管全長1.5-2.5釐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3毫米,黃綠色,向上急遽收狹成一長管,管稍彎,直徑約1.5毫米,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極短,另一側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5釐米,下部寬約5毫米,上部漸狹,頂端具凸尖,暗紫色,具明顯縱脈和網脈;花葯卵形,着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4毫米,6稜;合蕊柱頂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6裂圓環。
果未見。花期3-4月。 [1]  [3] 

苞葉馬兜鈴分佈範圍

產於雲南(瑞麗)和廣西(那坡)。
生於海拔1000-1300米山坡林下。模式標本採自雲南瑞麗。 [1] 

苞葉馬兜鈴藥用價值

根:用於吐瀉,肝炎,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外用於濕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