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米類食品)

鎖定
規範寫法是【簏】,海南話讀 lab,屬於米類食品。更是海南人一種情義的象徵,尤其在海南瓊海。簏作為民間的吉祥食物,藴含着深刻的僑鄉文化和瓊海人特有的審美意趣。
簏形似小枕頭,外殼用椰子葉或野菠蘿葉編織而成。早先的簏和粽子的內餡明顯不同,簏是不放餡的,香味純樸,僅是米飯和蔞葉的芳香,後來為了味更美,簏才加進了各種肉餡等。 [1] 
中文名
讀    音
海南方言讀音
lap
類    型
海南的傳統小吃

目錄

苙文化

苙
在海南瓊海民間,每當有回鄉,最親近的親戚會挑上一擔簏前往祝賀。在海南方言中,簏與新加坡幣的“叻(拼音le)”是諧音,所以挑一擔南洋客簏,寓意着富有,也期望他們往來一帆風順、事業有成。
因為簏寓有寬裕和富有之意。於是,這一簏文化便加以延伸。後來,簏不再僅是在南洋客歸來時才做。瓊海人大凡親戚砌灶、祈平安、建村公廟、蓋新房子等也都做簏挑往祝賀。
當親戚送來簏做賀禮時,主人必須請妯娌幫忙挨家挨户送簏給左鄰右舍,以表同喜同賀。
簏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家:第一種是海外親人歸來;第二種是親朋家辦大事情,比如建房、起灶、祝壽、建墳、挖井和造棺的時候做簏,簏裝在兩個有蓋的小籮裏挑去,既表示祝賀,又期望親朋家所辦之事順順當當;第三種是在親戚朋友生並受驚或發生意外傷害,精神壓力很大的時候送去,表示安慰。
另外,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自家要做簏來吃:第一種是在平安節、閏年、社會出現動盪或發現有異常天兆時,目的是祈望消災除禍、社會穩定、安居樂業、平安幸福;第二種是在家人要出遠門,或者到較遠的地方幹活的時候,做幾個苙讓他帶去吃,一來方便、好吃、衞生,二來省錢,三是在他鄉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親人的關懷。過去,兒女要去參加紅軍、部隊要到遠方打仗等等,羣眾都會做簏讓他們帶上。 瓊海人愛做簏、送簏、吃簏,簏文化在瓊海影響深遠,由來已久,具體多久,當地的老人也説不清,也無據可查。
無論順境逆境都可送簏吃簏,順境時吃苙,是把好事圈住;逆境時吃簏,是把惡運解開。好時送簏,是送來祝福,祈望美好;不好時,送簏則送來寬慰,送來戰勝困難的信心……人間的温情和關愛被重情義的海南人編進簏裏,意味深長,所以簏在人們心裏所寄託的情意是沉甸甸的。
在海南海口、澄邁、萬寧文昌定安一帶也有製作這種小吃。

製作

粽子的製作 粽子的製作
用洗淨的椰葉或蔞葉編織成苙外殼,再把經過椰汁、蝦米、黃姜、蒜頭、油和香料等炒香後的米填入簏殼裏面,然後再把簏放到鍋裏用水煮熟。煮熟的簏一般一個約有半斤重。簏形似小枕頭的長方形,早先的苙和粽子的內餡明顯不同,簏是不放餡的,香味純樸,僅是米飯和蔞葉的芳香,後來為了味更美,簏才加進了各種肉餡等。

吃法

解苙 解苙
瓊海人的習俗,在吃簏前,必須將簏葉一條一條地抽剝解開,就像給捆綁的簏鬆綁一樣,而不是用刀來切開,這是約定俗成的吃法。瓊海人把剝除簏殼稱為“解寬”。瓊海方言“解寬”之意就是表示解剝簏殼後,手頭錢財便寬裕起來。“解寬”含有祝福的意思,不僅解脱經濟的困境,還可解脱生活、命運和身體健康的困頓,保佑平安。如果遇見到生病或不順利時,此時接受簏的人家吃簏的時候,意為解脱、使人“寬鬆順暢”。送簏的人希望以此化解親友碰到或有可能碰到的麻煩和災禍,把心裏的創傷、焦慮、憂愁和身體上的傷病等緊張狀態通通“解松”,換來寬鬆愉快的心情和平安健康的身體。如果用刀切就談不上“解脱”和“寬鬆”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