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東昇

(中國人民大學原哲學院教授)

鎖定
苗東昇(1937年-2020年3月3日),男,山西榆社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我國系統科學哲學領域資深學者,中國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研究專家,複雜性科學中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4]  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著有《複雜性管窺》《錢學森哲學思想研究》《系統科學辯證法》《混沌學縱橫論》等。
2020年3月3日,苗東昇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1] 
中文名
苗東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西榆社
出生日期
1937年
逝世日期
2020年3月3日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代表作品
《複雜性管窺》

苗東昇人物生平

1937年
苗東昇先生1937年10月18日(陰曆9月15日)生於山西省榆社縣嵐峪村。 [5]  他出生後不到一個月,父親就在抗日前線犧牲了。母親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帶領全家自力更生,使年幼的苗東昇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在他的心靈深處播下愛國的種子,培養了科研報國的情懷 [6] 
1950年
苗東昇到左權讀初中。
1953年
苗東昇到汾陽讀高中。 [5] 
1956年
苗東昇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1960年
作為國家急需的特殊人才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三分院工作。 [6] 
苗東昇先在國防科研部門供職,後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任教,科技哲學專業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為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開設《高等數學》《離散數學》《模糊數學》《系統科學》等課程,苗東昇的《系統思維》課程在博士生中受到廣泛好評。苗東昇教授還廣泛參與中國系統科學研究會、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人民大學國發院社會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等的學術與教學活動,現述如下:
20世紀80年代初
苗東昇追隨錢學森的學術思想,開始學習和研究系統科學。1985年起,系統科學研究即成為苗東昇學術活動的中心。
1987年至1992年
苗東昇參加由錢學森指導的系統學討論班活動。
20世紀90年代初
參加由趙光武、馮國瑞等人組織的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的複雜性科學研討班活動。
1994年
苗東昇憑藉三本科學前沿專著,被評為教授。 [6] 
2001年
苗東昇教授退休。退休,對他而言並不是工作、學習和研究的終點,而是投身科研和教育的新起點。他從未放鬆過理論研究,幾乎每天都堅持早上6點起牀,晚上10點半休息,從不過所謂週末。他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活動,繼續培養學生;同時筆耕不輟,並且著作頗豐。在系統科學、複雜性科學、信息科學、邏輯學、錢學森思想、文藝科學等領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2017年
苗東昇教授在他八十歲高齡還制定了一系列出書計劃,即使後來病重卧牀,也依然堅持和身邊照顧他的學生討論學術問題。他對學術的信念支撐着他樂觀地與病魔鬥爭,直至生命盡頭。 [6] 
2020年3月3日凌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苗東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苗東昇主要作品

苗東昇教授為我國系統科學哲學領域資深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於系統科學、複雜性科學的哲學及其實踐研究,著述豐富,著有《複雜性管窺》《開來學於今:複雜性科學縱橫論》《系統科學大學講稿》《錢學森哲學思想研究》《系統科學辯證法》《混沌學縱橫論》《模糊學導引》等,發表有《複雜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等許多有學科影響力的學術論文。苗東昇教授編著的《系統科學精要》多次再版,是國內文科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系統科學教材之一。除了這些著述,苗東昇教授還有不少未競之作,一些已接近完稿,如《系統思維三十講》、《信息研究論叢》、《中國古典詩詞的現代科學解讀》等,甚為遺憾。

苗東昇出版圖書

苗東昇學術觀點

1.系統學視角的世界歷史研究
苗東昇運用系統學的方法以全新的視角總結了從1834年至2014年這三個甲子的世界和中國的歷史,並對2015到2074年這一後續的甲子做出了預測。甲子一(1834-1894)是資本主義世界系統最終形成的階段,伴隨着中華民族進入屈辱的近現代史,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為結束標誌;甲子二(1894-1954)中世界歷史走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中華民族也最終選擇社會主義道路而走向復興;甲子三(1954-2014)中則經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深刻較量,形成了以中國和美國為代表的兩種集體運動模式,而中華民族也站在了走向復興的關鍵時期。基於以上的研究,苗老師指出甲子四(2014-2074)的當務之急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外交以及其他社會領域全面建立新模式,確保社會主義不變色和打贏一場與帝國主義之間的必須贏的文化戰。 [7] 
2.複雜性科學視角的《紅樓夢》研究
苗東昇教授是我國系統科學和複雜性科學領域的資深學者,是系統科學中國學派的傑出代表之一。同時,他也是《紅樓夢》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他從複雜性科學的視角來看待《紅樓夢》和《紅樓夢》研究,結合世界近代以來的科學和文化問題,對《紅樓夢》研究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8]  苗東昇教授認為,《紅樓夢》研究的複雜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對象本身的複雜性,《紅樓夢》是清代社會複雜性在文學史上的投影,從而造就出獨特的文學複雜性;二是研究隊伍的複雜性,這緣於中國社會轉型演化過程中的複雜性。 [9] 

苗東昇人物語錄

“不託飛馳之勢,不假市場包裝,不謀生前顯達;一求全力耕耘,二求真而新精,三求良心安寧。” [6] 

苗東昇人物評價

苗東昇教授為複雜性科學研究做了許多工作,並得到廣泛認可。在複雜性研究方面,苗東昇作為複雜性科學中國學派的代表人物,其地位不可動搖。
——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原主任趙光武教授 [3] 
苗東昇教授是21世紀的首位全域科學家。他指出毛澤東開創了複雜性研究的中國路徑,發展了錢學森思想,他對錢學森系統科學、開放複雜巨系統的研究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開創了發掘毛澤東思想深邃內涵的理論途徑,是從複雜性科學的視角,審視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典範。
——國家圖書館參考研究部副研究館員潘巖銘 [2] 
苗東昇教授的逝世,不僅是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系統科學和複雜性科學研究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他的離世所留下的空白,隨着時間的推移,必將越來越顯現出來。
——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鞏獻田教授
苗東昇教授把系統科學和新文明的建立聯繫在一起,在中醫方法論的研究中,他提出的“整體為本,適度還原”的思想超越了庫恩的科學革命論。苗東昇教授提出的信息不守恆原理為中醫研究指明瞭方向。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方法論研究室主任馬曉彤 [2] 
苗東昇教授淡泊名利,潛心學術,他曾自言:“我是清都雜貨郎,天教倔強帶疏狂。竊得神火燃筆底,縱論橫批著華章。”他一生筆耕不輟,踐行多學科交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跨學科研究範式,晚年還積極探索系統科學方法與當代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實踐的結合,為系統科學哲學、複雜性科學思想在中國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卓越貢獻。 [1] 

苗東昇人物紀念

2021年2月28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苗東昇教授逝世一週年,推動複雜性科學與系統科學發展,“苗東昇教授逝世一週年紀念會”在北京順利舉行,並在線上進行實時直播。
紀念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助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原常務理事姜璐主持。參會嘉賓有與苗東昇教授志趣相投、德高望重的學者朋友、也有苗東昇教授的家人親屬、還有曾受教於苗東昇教授門下的青年學生。除現場參會嘉賓外,還有部分嘉賓通過網絡參會,天地生人學術講座對本次紀念會進行了現場轉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