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晉卿

鎖定
苗晉卿(685年-765年),字元輔,潞州壺關(今山西省壺關縣)人。唐朝宰相
苗晉卿出身儒學世家 [1]  ,善於寫作文章。進士及第,歷任修武縣尉、奉先縣尉、萬年縣尉、侍御史、兵部員外郎、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等職。一度因銓選官員失職而被外放為安康、魏郡等地太守,隨後苗晉卿被調回朝中任工部、刑部尚書。
安史之亂爆發後,因不肯出鎮陝州,被勒令致仕。不久設法投奔在鳳翔即位的唐肅宗,初授左相,後拜侍中,進封韓國公,並開創宰相奏對延英殿的先例 [2]  。廣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
永泰元年(76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獲贈太師,諡號懿獻。在宰相元載的建議下,改諡文貞。大曆年間,配享唐肅宗廟庭。
本    名
苗晉卿
別    名
字元輔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潞州壺關
出生日期
685年
逝世日期
765年
官    職
侍中
爵    位
韓國公
諡    號
懿獻→文貞

苗晉卿人物生平

苗晉卿早年經歷

苗晉卿年輕時勤奮好學,善作文章,後考中進士,授為修武縣尉,歷任奉先縣尉、徐州司户參軍、萬年縣尉、侍御史、度支員外郎兵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 [3] 

苗晉卿主持銓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苗晉卿升任吏部郎中,後與孫逖一同被拜為中書舍人。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命苗晉卿主持吏部銓選事務。候選官員為求肥缺,有的軟磨硬纏,甚至出言不遜。苗晉卿性情謙和,對此毫無怒色。 [4]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苗晉卿升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銓選五年,政策寬鬆,屬下胥吏趁機作惡,以致賄賂成風。當時,天下承平已久,每年候選官員多達萬餘,宰相李林甫雖兼任吏部尚書,但專心於朝政,銓選事務都被委託給苗晉卿與侍郎宋遙 [5] 
天寶二年(743年),御史中丞張倚的兒子張奭到吏部候選。苗晉卿與宋遙因張倚正受玄宗寵信,欲攀附於他,便在錄取的六十四名官員中將張奭列為第一。時人都知張奭從不讀書,因此羣議沸騰。前薊縣縣令蘇孝韞告知安祿山,安祿山則趁覲見之時奏與唐玄宗。唐玄宗親自在花萼樓測試,錄取官員能通過考核者只有十之一二,張奭則直接交白卷。唐玄宗大怒,將苗晉卿、宋遙、張倚一同貶官。苗晉卿被貶為安康太守。 [6] 

苗晉卿歷職致仕

天寶三年(744年),苗晉卿改任魏郡太守,兼河北採訪處置使。他在河北任職三年,政績突出,又調任河東太守、河東採訪使,但魏郡百姓仍為其立碑。此後,苗晉卿歷任工部尚書、東京留守、刑尚書。 [7]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唐,竇廷芝棄守陝郡。宰相楊國忠嫉妒苗晉卿的聲望,便奏請以苗晉卿為陝郡太守、陝虢防禦使,企圖將他排擠出朝廷。苗晉卿卻自稱年老多病,堅持不肯赴任。唐玄宗很不高興,便讓他致仕退休。 [8] 
至德元年(756年),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入蜀避亂。皇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是為唐肅宗,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當時,朝中大臣多被叛軍俘獲,陳希烈張均等數十人被送往洛陽,接受偽職。苗晉卿則由小路逃往金州 [9] 

苗晉卿復起拜相

至德二年(757年),唐肅宗到達鳳翔,將苗晉卿召赴行在,拜為左相,每遇軍國事務都要諮詢他的意見。同年十月,郭子儀收復兩京,唐肅宗返回長安。苗晉卿改授侍中,進封韓國公,食實封五百户。 [10] 
乾元二年(759年),苗晉卿見唐軍逐漸平定叛亂,便上表乞骸骨,請求退休。唐肅宗下詔褒獎,免去他的宰相職務,改授太子太傅。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又思念舊臣,再次徵拜苗晉卿為侍中。 [11] 
寶應元年(762年),唐玄宗病逝。唐肅宗卧病不起,便命苗晉卿攝冢宰,苗晉卿極力辭讓。不久,唐肅宗病逝。唐代宗繼位,又命苗晉卿攝冢宰,苗晉卿仍然不肯接受。當時,苗晉卿年紀老邁,行走困難,請求隔天一入政事堂。唐代宗允許他在入朝時不用急步而行,並在延英殿召對,以示優禮 [12] 

苗晉卿晚年生活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入長安,唐代宗逃往陝州。當時,苗晉卿正卧病在家,遭到吐蕃軍威逼。他閉口不言,吐蕃軍不敢加害。不久,郭子儀再次收復長安。唐代宗免去苗晉卿的宰相之職,冊拜他為太保,隨即又命他退休。 [13] 
永泰元年(765年),苗晉卿病逝,終年八十一歲,追贈太師,賜諡懿獻,唐代宗還命京兆少尹為他操辦喪事。宰相元載此前曾得到苗晉卿的提拔,因此諷勸太常寺,將苗晉卿的諡號改為文貞。大曆七年(772年),苗晉卿的靈位被放入唐肅宗的宗廟 [14] 

苗晉卿軼事典故

苗晉卿在擔任魏郡太守時,回鄉探親。他走到能看到壺關縣城的地方,便下車步行。小吏勸道:“太守位高德重,不應如此貶低自己。”苗晉卿道:“《禮記》曾説,看到公門要下車,見到路馬要撫軾,以示崇敬。何況這是父母之邦,更應尊敬,你不要多言。”他大宴鄉黨,歡會數日,又拿出俸祿三萬,作為鄉學經費,以教育家鄉子弟。 [15] 

苗晉卿人物評價

李華:公成童好學,弱冠工文,二登甲科,三入高等。始自郡邑台省之任,終乎廊廟台輔之器。 [16] 
陸贄:晉卿起文儒,致位台輔,謙柔敦厚,為三朝所推。 [17] 
劉昫:⑴ 晉卿寬厚廉謹,為政舉大綱,不問小過,所到有惠化。及秉鈞衡,小心畏慎,未嘗忤人意。性聰敏,達練事體,百司文簿,經目必曉,而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議者比漢之胡廣。⑵ 晉卿謹身蒞事,足為純臣,避寇全忠,固彰大節。然博達精審,豈不知寬猛之道哉!奉林甫之旨,順胥吏之意,悦附張倚,欺罔時君。生為重臣,諂林甫之勢也;歿改美諡,引元載之恩焉。或言晉卿不為巧宦者,誠不信也。 [18] 
宋祁:⑴ 晉卿寬厚,所至以惠化稱。再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謹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能安保寵名。然練達事體,百官簿最,一省無遺,議者比漢胡廣。⑵ 孔子稱才難。然人之才有限,不得皆善。觀圓之鋭,而失守出奔;晉卿雅厚,而少風采臧否;冕明強,嗜利不知大體;諲輔政,功名不及治郡。然各以所長顯於時。故聖人使人也器之,不窮所不能而後為治也。 [17] 

苗晉卿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其詩作一首:《奉和聖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19] 
全唐文》收錄其文章六篇:《上肅宗辭攝冢宰表》、《上代宗辭攝冢宰表》、《皇帝奉迎上皇請編史冊表》、《對文詞雅麗策》、《對不帥□寄軍獻二毛判》、《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 [20] 

苗晉卿親屬成員

父親:苗殆庶,龍門縣丞,追贈太子少保 [21] 
兒子:苗發、苗丕、苗堅、苗粲、苗垂、苗向、苗呂、苗稷、苗望、苗鹹。 [22-23] 
女兒:苗氏,嫁給中書令張嘉貞之子、宰相張延賞 [24] 

苗晉卿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六十三》 [18]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列傳第六十五》 [1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五·唐紀三十一》 [25]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唐紀三十五》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唐紀三十七》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29]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苗晉卿傳》:世以儒素稱。
  • 2.    《新唐書·苗晉卿傳》:宰臣對小延英,自晉卿始。
  • 3.    《舊唐書·苗晉卿傳》:晉卿幼好學,善屬文,進士擢第。初授懷州修武縣尉,歷奉先縣尉,坐累貶徐州司户參軍。秩滿隨調,判入高等,授萬年縣尉。遷侍御史,歷度支、兵、吏部三員外郎。
  • 4.    《舊唐書·苗晉卿傳》:開元二十三年,遷吏部郎中。二十四年,與吏部郎中孫逖並拜中書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權知吏部選事。晉卿性謙柔,選人有訴訟索好官者,雖至數千言,或聲色甚厲者,晉卿必含容之,略無愠色。
  • 5.    《舊唐書·苗晉卿傳》: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後典選五年,政既寬弛,胥吏多因緣為奸,賄賂大行。時天下承平,每年赴選常萬餘人。李林甫為尚書,專任廟堂,銓事唯委晉卿及同列侍郎宋遙主之。
  • 6.    《舊唐書·苗晉卿傳》:天寶二年春,御史中丞張倚男奭參選,晉卿與遙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選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奭在其首。眾知奭不讀書,論議紛然。有蘇孝愠者,嘗為范陽薊令,事安祿山,具其事告之。祿山恩寵特異,謁見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樓親試,登第者十無一二;而奭手持試紙,竟日不下一字,時謂之“曳白”。上怒,晉卿貶為安康郡太守,遙為武當郡太守,張倚為淮陽太守。
  • 7.    《舊唐書·苗晉卿傳》:天寶三載閏二月,轉魏郡太守,充河北採訪處置使,居職三年,政化洽聞。尋改河東太守、河東採訪使,入為工部尚書、東京留守,徵為憲部尚書。……魏人思之,為立碑頌德。
  • 8.    《舊唐書·苗晉卿傳》:屬祿山叛逆,楊國忠以晉卿有時望,將抑之,乃奏雲:“宜以大臣鎮東道。”遂出為陝州刺史、陝虢兩州防禦使。及入對,固辭老病,由是忤旨,改憲部尚書致仕。
  • 9.    《舊唐書·苗晉卿傳》:及朝廷失守,衣冠流離道路,多為逆黨所脅,自陳希烈、張均已下數十人盡赴洛陽,晉卿潛遁山谷,南投金州。
  • 10.    《舊唐書·苗晉卿傳》:會肅宗至鳳翔,手詔追晉卿赴行在,即日拜為左相,軍國大務悉以諮之。既收兩京,以功封韓國公,食實封五百户,改為侍中。
  • 11.    《舊唐書·苗晉卿傳》:後以賊寇漸除,屢乞骸骨,優詔許之,罷知政事,為太子太傅。明年,帝思舊臣,復拜為侍中。
  • 12.    《新唐書·苗晉卿傳》:玄宗崩,肅宗疾甚,詔晉卿攝冢宰,因讓曰:“大行遺詔,皇帝三日聽政,稽祖宗故事,則無冢宰之文,奉遺詔則宜聽朝。惟陛下順變以幸萬國。”帝不聽。後數日,代宗立,復詔攝冢宰,固辭乃免。時年老蹇甚,乞間日入政事堂,帝優之,聽入閤不趨,為御小延英召對。
  • 13.    《舊唐書·苗晉卿傳》:廣德初,吐蕃寇長安。晉卿時病卧於私第,蕃聞之,輿入逼脅,晉卿閉口不言,賊不敢害。及上自陝至,冊為太保,罷知政事,又詔以太保致仕。
  • 14.    《新唐書·苗晉卿傳》: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贈太師,京兆少尹護喪,諡曰懿獻,元載未顯時,為晉卿所遇,載方相,故諷有司改諡文貞。大曆七年,配享肅宗廟廷。
  • 15.    《舊唐書·苗晉卿傳》:會入計,因上表請歸鄉里。既至壺關,望縣門而步。小吏進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輕。”晉卿曰:“《禮》:‘下公門,式路馬。’況父母之邦,所宜尊敬。汝何言哉!”大會鄉黨,歡飲累日而去。又俸錢三萬為鄉學本,以教授子弟。
  • 16.    取自李華所撰《唐丞相故太保贈太師韓國公苗公墓誌銘》,參見《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一》。
  • 17.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18.    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19.    全唐詩:卷二百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20.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11-14]
  • 21.    《舊唐書·苗晉卿傳》:父殆庶,官至絳州龍門縣丞,早卒,以晉卿贈太子少保。
  • 22.    《新唐書·苗晉卿傳》:十子:發、丕、堅、粲、垂、向、呂、稷、望、鹹。
  • 23.    另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苗晉卿共九子,分別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駕部員外郎苗發、河南少尹苗丕、苗堅、給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户部員外郎苗昌。
  • 24.    《舊唐書·張延賞傳》:張延賞,中書令嘉貞之子。博涉經史,達於政事,侍中、韓國公苗晉卿見而奇之,以女妻焉。
  • 25.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26.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27.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28.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29.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