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授

鎖定
苗授(1029年-1095年),字受之。潞州(今山西長治)人。 [36]  北宋中後期將領,唐朝宰相苗晉卿之後。
苗授自少入國子監,跟隨學者胡瑗學習。蔭官累遷至供備庫副使。宋神宗時,隨王韶開拓西疆,取鎮洮,作為先鋒攻克珂諾城,盡取河湟之地。後敗青唐吐蕃鬼章有功,知河州;又破熙州蕃部於露骨山,使羌族十萬多帳歸附,威震洮西。以功接連升為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徙知熙州。元豐年間,在內臣李憲的指揮下發起對西夏的進攻,參與收復蘭州,轉戰千里。元祐三年(1088年),升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建節武泰軍節度使。後調保康軍節度使、知潞州,提舉上清太平宮。紹聖元年(1094年),苗授復任殿前副都指揮使,次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獲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莊敏”(一作壯敏)。 [31] 
苗授在神宗朝接連隨王韶、李憲攻取河、洮、岷、熙、蘭各州,為北宋中後期西邊重要的軍事將領,並在神宗、哲宗朝兩度執掌殿前司,被認為是“苗氏將家的真正起家人”。 [35] 
受之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潞州
出生日期
1029年
逝世日期
1095年
主要成就
屢破西夏,威震洮西
兩度擔任三衙管軍之首 [35] 
本    名
苗授
官    職
殿前副都指揮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司空
追    贈
開府儀同三司
諡    號
莊敏,一作壯敏

苗授人物生平

苗授早年遷升

苗授生於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 [1]  ,他的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父親苗京以死守麟州(今陝西神木縣)、抵禦西夏景宗李元昊的進攻而聞名。苗授自少進入國子監,跟隨著名學者胡瑗學習,被補授為國子生 [3]  明末清初黃宗羲所編的《宋元學案》中,苗授作為“安定(胡瑗)門人”,被稱為“莊敏苗先生授”。 [23] 
後來,苗授隨韓琦趕赴西北邊境,被任用為陝西經略司準備差使。根據父親的恩蔭,累遷官至供備庫副使西京左藏庫使 [2]  [3]  [4] 

苗授力戰破敵

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苗授作為先鋒,跟隨知熙州王韶攻破香子城(今甘肅和政),收取河州,斬首一千餘級,擊走青唐吐蕃首領木徵。數千羌軍雖被擊敗,但士氣尚鋭,趁勢包圍香子城,“以迎歸師”。王韶派侍禁田瓊率弓箭手七百餘人前往援救,田瓊在牛精谷兵敗戰死,王韶於是挑選五百騎兵,連夜令苗授統帥赴援。苗授號令部下:“當在清晨出擊賊人!”士卒振奮,大破羌軍。休整兩日後,羌軍又在架麻平邀擊宋軍,箭如雨下,將士驚恐,苗授聲言:“依次前進,不要害怕!數百氈牌這幾日就要到了。”宋軍前鋒互相傳呼,士氣大振,羌軍驚亂,苗授率軍力戰數十里,斬得羌軍首級四千級。數月後,王韶統率主力抵達,與苗授等在牛精谷擊敗羌人,斬首三百級(一作“焚蕩族帳,獲千餘級”) [5]  。隨後趁勢攻陷珂諾城,築定羌、寧河二寨,盡收河湟之地 [6]  。五月,苗授被授為知德順軍,專轄涇原路正兵、弓箭手,負責策應熙河、涇原二路 [2]  [7]  [8] 
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朝廷“錄破郎家族功”,升授時任忠州防禦使皇城使的苗授為西上閤門使 [8]  [9]  。其後,青宜結鬼章入侵河州,苗授前往救援。剛過洮西時,眾將士都想直赴河州,但苗授認為:“南撒宗城距離較近,且有伏兵,應當前往襲擊。”於是一戰而攻克撒宗,進擊羌軍,斬首四百餘級,論功為第一,於四月被留知河州事。六月,因功被擢升四方館使、榮州刺史 [10-12] 
同年,苗授隨燕達攻取銀川,招降瞎木徵,被加拜為引進使、果州團練使、涇原都鈐轄 [13] 

苗授威震洮西

宋神宗召苗授入朝,出使遼國。陛見時,神宗慰勞他説:“過去的香子之役,不是你以寡擊眾,幾乎要敗壞了我的大事。”旋即任命其為秦鳳路副總管,轉讓熙河路副總管,再次知河州。 [14] 
擔任宦官名將李憲的副手出征,在露骨山大破熙州蕃部,斬首萬級,參與擒斬其大首領泠雞樸(一譯隆吉卜) [33]  ,使得羌族十萬七千帳歸順宋廷。此役之後,苗授威震洮西。再拜昌州團練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改知雄州、熙州。 [15] 
元豐(1078年-1085年)年間,苗授參與西討,自古渭寨(今甘肅隴西)出兵直取定西寨,蕩平吐蕃西市新城(今甘肅榆中北)首領禹藏花麻等族,招降蕃户五萬口。 [16] 
在修築蘭州城時,苗授在女遮谷遭遇數萬西夏軍,他登山逆戰,迫使西夏軍敗退進入伏壘中,連夜逃走。隨後,苗授翻越天都山,焚燬南牟會,駐軍沒煙峽(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鄭旗鄉境內),共行軍百日,轉鬥千里,才回到邊境。 [17] 

苗授晚年及逝世

經屢次進升,苗授入朝官至侍衞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威武軍節度觀察留後 [18] 
元祐三年(1088年),升任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19] 
元祐四年(1089年),苗授以保康軍節度使出知潞州,提舉上清太平宮。紹聖元年(1094年)入朝,復任殿前副都指揮使。 [20] 
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 [35]  ,苗授去世,享年六十七歲。哲宗聽聞訃訊,為之輟朝一日 [21]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莊敏”(《東都事略》作“壯敏” [22]  )。 [20] 

苗授歷史評價

  • 早以異材,見稱武略。被服忠義,有烈丈夫之風;砥礪廉隅,得士君子之概。薦揚邊圉,益著勞能。拔自眾人,既蒙先帝之遇;遂拜大將,無復一軍之驚。祗扈殿巖,肅將齋鉞。 [24] 《除苗授特授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勳封食實封如故制》
  • 朕以苗授賦材勇嚴,馭眾整暇。擢為宿衞之長,寵以節旄之榮。 [25] 《示諭武泰軍官吏軍人僧道百姓等敕書》
  • 卿早練武經,晚著邊效。進持帥節,實允僉言。 [26] 《賜苗授辭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批答口宣》
蘇轍:蚤讀兵法,有志事功,久踐戎行,自奮邊鄙。入參環列,既被遇於先朝,累積歲勞,適謀選於元帥。遂分旄節之寄,克諧卒乘之歡。宿衞逾年,勤勩為請。愍獨賢於煩使,俾暫佚於近藩。 [27] 《除苗授保康軍節度知潞州制》
趙煦:為時虎臣,學古兵法。智略發於洮隴,威名震乎邊庭。被遇先朝,擢司禁衞。迺者進受元戎之寄,肅將齋鉞之嚴。出偃價藩,退休祠館。祭遵好禮,緩帶而雅歌。欽德成功,深居而高卧。疇若中軍之任,莫如宿將之良。藉其老成,起以舊節。入為環尹,祗扈殿巖。 [28] 《苗授殿前副都指揮使保康軍節度使制》
王稱:授平居侃侃若儒者,至遇事則持議不苟合雲。 [36]  東都事略
脱脱:苗授策籛南之不可城,履不肯討阿章,永清不以地與敵,文鬱撫納香崖,紹能之忠勇,珍之忠樸好義,光祖、應詢明於料敵,守約及整御眾嚴明,斌、浩之善戰,巖、恩之善射,闃之出則先登,入則殿後,其材雖殊,其可以任奔走禦侮之責於四境則一也。 [29] 宋史

苗授軼事典故

苗授遇事建言,從不無原則的附和。當初在德順軍時,有人建議在籛南筑城,苗授認為:“籛南受大河阻隔,糧運難以抵達,築城並非萬全之計。”此役於是中止。靈武之戰時,宋神宗令苗授援助統兵的外戚高遵裕,他條奏出兵的利弊,言辭懇切。 [30] 
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的記述,苗授顯貴貴之後,在洛陽購得宋初宰相王溥的故園,盡心藻飾,人稱“苗帥園”。 [34] 

苗授人際關係

父親:苗京,在宋仁宗時死守麟州,抗擊西夏李元昊
兒子苗履,累官捧日、天武都指揮使,為北宋後期的西北名將。
孫子苗傅南宋初年任統制官,與劉正彥發動兵變,廢黜宋高宗。後為各地勤王軍擊敗,逃至建陽軍被俘,被寸磔處死。
表格參考資料 [31-32]  [35] 

苗授後世紀念

苗授死後葬於輝縣(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北十里靳浩屯。其墓至清代仍存。 [35] 

苗授史料索引

林希《苗授墓誌銘》 [35] 
王稱東都事略》卷84 [36] 
脱脱阿魯圖等《宋史》卷350 [29] 
參考資料
  • 1.    《能改齋漫錄·卷十·議論》“王公進退自安”條:苗受之殿帥,己巳生,六十歲建節,六十一歲堅求出,知潞州。連乞致仕,以避巳上祿絕伏吟之運。康寧六十七年,未出巳運。甲戌年,復召為殿帥,次午死。
  • 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四十五》:(熙寧六年五月)丙午,東上閤門使、河州刺史、知德順軍景思立知河州,西京左藏庫使苗授知德順軍,專管轄涇原正兵、弓箭手,策應熙河、涇原路,都監王寧副之。
  • 3.    《宋史·苗授傳》:苗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慶曆中,以死守麟州抗元昊者也。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蔭至供備庫副使。
  • 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43注引《苗授傳》:授,上黨人。從韓琦闢為陝西經略司準備差使,累遷供備庫副使。
  • 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四十三》:熙河路經略司言:“(熙寧六年)二月丙申,二十二日。克復河州,斬千餘級,木徵遁走,生擒其妻子。是日,守香子城鈐轄奚起言:蕃賊數千犯城,掠輜重糧草,侍禁田瓊部弓箭手七百餘人救援,至牛精谷,及其子永吉皆戰死。丁酉,二十三日。遣苗授等領騎至香子城,殺退蕃賊,臣等以大軍繼之,進討牛精諸谷,助擊蕃部,焚蕩族帳,獲千餘級,即日回香子城,經度版築。以道路尚阻,戊戌二十四日。又遣景思立、王君萬通路,斬三千級,復得所掠及獲牛羊、糧斛等不可勝數。”
  • 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43注引《苗授傳》:熙寧五年,朝廷新復鎮洮,明年,授以兵從王韶為先鋒,破香子城,進拔河州。賊退圍香子城,以迎歸師,韶遣裨將田瓊救之,鬥死,乃以五百騎屬授夜馳往,授勒所部令曰:“晨當擊賊!”士卒皆賈勇,大敗之。休卒二日,賊猶要我於架麻平,注矢如雨,觿懼,授聲言曰:“第進無恐!氈排數日且至。”前驅者傳呼,賊驚亂,力戰數十里,斬首四千級。居數月,又破賊牛精谷,斬首三百級,遂取河西諸城城之,賜號定羌,又城香子,賜號寧河寨,始盡得河湟故地。
  • 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43注引《苗授傳》:“徙知德順軍。”李燾注曰:“授知德順,在(熙寧六年)五月四日。”
  • 8.    《宋史·苗授傳》:王韶取鎮洮,授為先鋒,破香子城,拔河府。羌雖敗,氣尚鋭,輒圍香子以迎歸師。韶遣將田瓊救之,瓊死,乃簡騎五百屬授,授奮擊敗之。休士二日,羌復要於架麻平,注矢如雨,眾懼,授令曰:“第進毋恐!氈牌數百且至。”行前者傳呼,羌驚亂。力戰數十,斬首四千級。又破之於牛精谷,取珂諾城,盡得河湟地。知德順軍,三遷西上閣門使。
  • 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五十》:(熙寧七年二月)壬辰,錄破郎家族功,以四方館使、河州團練使景思立為引進使,忠州防禦使、皇城使苗授為西上閤門使,供備庫使韓存寶為皇城使,文州刺史、引進副使、帶御器械王寧為客省副使,減磨勘三年,依舊帶御器械。
  • 1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五十二》:(熙寧七年四月)西上閤門苗授知河州。賊復圍河州,授往救之,始度洮西,將士皆欲徑趨河州,授曰:“南撒宗城甚近,有伏兵,當襲之。”一戰而克,進破賊,斬首四百餘級,論功第一,遂知河州。擢四方館使、榮州刺史。
  • 11.    《宋史·苗授傳》:鬼章寇河州,詔授往,一戰克撒宗,論功第一,遂知州事。加四方館使、榮州刺史。
  • 12.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五十四》:(熙寧七年六月)皇城使王君萬為東上閤門使、達州團練使,夏元幾為東上閤門使、果州刺史,西上閤門使苗授為四方館使、榮州刺史,如京副使狄詠為皇城使,依舊兼閤門通事舍人,餘遷官差賞。以兵度洮討殺蕃部通道之功也。
  • 13.    《宋史·苗授傳》:從燕達取銀川,降木徵,獻之京師,加引進使、果州團練使、涇原都鈐轄。
  • 14.    《宋史·苗授傳》:召使契丹,神宗勞之曰:“曩香子之役,非汝以寡擊眾,幾敗吾事。”以為秦鳳副總管,徙熙河,復知河州。
  • 15.    《宋史·苗授傳》:副李憲討生羌於露骨山,斬首萬級,獲其大酋泠雞樸,羌族十萬七千帳內附,威震洮西。拜昌州團練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徙知雄州、熙州。
  • 16.    《宋史·苗授傳》:元豐西討,授出古渭取定西,蕩禹臧花麻諸族,降户五萬。
  • 17.    《宋史·苗授傳》:城蘭州,遇賊數萬於女遮谷,登山逆戰,敗退伏壘中,半夜遁去。授逾天都山,焚南牟,屯沒煙,凡師行百日,轉鬥千里,始入塞。
  • 18.    《宋史·苗授傳》:歷進步軍副都指揮使、威武軍節度觀察留後。
  • 19.    《宋史·苗授傳》:元祐三年,遷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 20.    《宋史·苗授傳》:逾歲,以保康節度知潞州,提舉上清太平宮,復使殿前,薨,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莊敏。
  • 21.    《宋會要輯稿·禮四一》:殿前副都指揮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司空苗授,紹聖二年九月。並輟一日。
  • 22.    《東都事略·卷八十四》: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壯敏。
  • 23.    《宋元學案·卷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4.    《蘇東坡全集·卷一百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5.    《蘇東坡全集·卷一百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6.    《蘇東坡全集·卷一百十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7.    《欒城集·卷三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8.    《宋大詔令集·卷第一百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20]
  • 29.    《宋史·卷三百五十·列傳第一百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1-20]
  • 30.    《宋史·苗授傳》:授遇事持議不苟合。初在德順,或議城籛南,授曰:“地阻大河,糧道不濟,非萬全計也。”役即止。師徵靈武,詔令援高遵裕,即條上進退利害甚切。
  • 31.    《宋史·卷三百五十·列傳第一百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12]
  • 32.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12]
  • 33.    劉建麗 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04:94
  • 3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靜寧縣委員會 編.靜寧文史大觀 5 宦跡志補 上:敦煌文藝出版社,2018-03:11
  • 35.    包偉民,何玉紅 編.宋史研究論文集 2018(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何冠環《北宋中期西北邊將苗授早年生平事蹟考》):甘肅文化出版社,2020-12:248-250
  • 36.    王稱 撰.二十五別史 14 東都事略 2:齊魯書社,2000-05:707-7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