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芻(拼音:chú)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斷草的樣子。本義是割草,引申為割草的人和割下來的草,還可以引申為吃草的牲畜,如牛羊。也用作謙辭,稱與自己有關的東西。 [3] 
中文名
拼    音
chú
繁    體
部    首
⺈、彐 [5] 
五    筆
QVF [1] 
倉    頡
NSM [1] 
鄭    碼
RXB [1] 
筆    順
撇、橫撇/橫鈎、橫折、橫、橫 [5] 
字    級
二級(編號:3550) [2] 
平水韻
上平聲·七虞 [4] 
總筆畫
2+3、3+2
四角碼
2717₇ [1] 
統一碼
520D [1] 
筆順編號
35511
注音字母
ㄔㄨˊ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𦭍、𦱪、𦱻、𦷝、𠣧、𦮊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15]
會意字。從“芻”字的甲骨文字形(圖1)來看,它的左邊像兩株草,右邊像一隻大手(“”),表示用手去拔草。其金文(圖2)的形體發生了一點變化,由甲骨文的左右結構變成了上下結構,但基本含義沒變,仍是用手去拔草的意思。戰國文字所從的“又”或變為“彐”形(圖3、4、5),草形或變為“X”形(圖3)或“十”形(圖4、5)。小篆(圖6)的形體發生了訛變,“草”形猶在,但“手”已經變得看不出來了。楷書繁體“芻”的形體是由小篆形體演變而來的。簡化字“芻”由草書楷化而來。
《説文解字》裏説:“芻,刈(yì)草也。”所謂“刈草”就是“割草”的意思。它是個動詞。當“芻”用作名詞時,表示喂牲口用的草。也正因為喂牛羊的草叫“芻”,所以我們才稱牛羊等動物回嚼時為“反芻”。後來“芻”也引申指割草的人。
古人寫論説文常常將自己的言論稱為“芻議”,相當於“芻言”,表示是草野之人的淺見,這是一種自謙。現代人學習古人這種謙虛精神,也往往把自己文章的題目定為《××芻議》。這個“芻議”不一定説是草野之人的淺見,而大半是説自己的見解很粗糙淺薄。 [3]  [15-1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割草;刈割。
mow
《北史‧吐谷渾傳》:“觀等軍入拾寅境,芻其秋稼。”
用草喂牲口。
feed
《周禮‧地官‧充人》:“祀五帝,則繫於牢,芻之三月。”

名詞
喂牲口的草;牲口吃的草。
fodder
《孟子‧公孫丑下》:“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
《莊子·列禦寇》:“衣以文繡,食以芻叔。”
芻秣;反芻
吃草的牲口。

《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
《淮南子·時則》:“乃命宰祝行犧牲,案芻豢。”
穀類植物的莖幹。
straw
《禮記‧祭統》:“士執芻。”鄭玄注:“芻,謂槁也,殺牲時用薦之。”

割草的人。
mower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Chú)姓氏用字。



形容詞
卑微;淺陋(多用作自謙之辭)。

《宋書‧恩幸傳‧徐爰》:“先朝嘗以芻輩之中,粗有學解,故漸蒙驅策,出入兩宮。”
《舊唐書·李絳傳》:“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
芻言;芻微;芻見;芻議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叉愚切(chú)
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 [9] 

説文解字注

刈艸也。謂可飤牛馬者。
象包束艸之形。叉愚切,古音在四部。 [10] 

廣韻

測隅切,平虞初 ‖ 芻聲侯部(chú)
芻,芻豢。《説文》雲:“刈草也。”俗作蒭。亦姓,出何氏《姓苑》。測隅切。二。 [17]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芻
《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並音初。《説文》:刈草也。《詩·大雅》:詢於芻蕘。疏:芻者飼牛馬之草。《孟子》:猶芻豢之悦我口。《趙注》:草食曰芻。《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
又《禮·祭統》:士執芻。注:藁也。《詩·小雅》:生芻一束。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
又草名。《小雅》:終朝采綠。箋:綠,王芻也。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
又芻尼。《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於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為芻尼。
又姓。見《何氏姓苑》。
又《集韻》葘尤切。音鄒。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飲一斗水,飢食一束芻。《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幹祿字書》:通作𦮊、𦱪。
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悦我口。趙注:草牲曰芻。’”謹照原文牲改食。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芻字書寫筆順 芻字書寫筆順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ʂʰ
i̯u
王力系統
tʃʰ
ǐwɔ
董同龢系統
tsʰ
周法高系統
tsʰ
iew
李方桂系統
tsh
rjug
西漢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w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w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高本漢系統

tʂʰ
i̯u
王力系統

tʃʰ
ǐu
董同龢系統

tʃʰ
juo
周法高系統

tʂʰ
iuo
李方桂系統

tṣh
ju
陳新雄系統

tʃʰ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測隅切
tʃʰjuo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䆫 (窗)俞切
ʧʰio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甾尤切
tʃiəu
禮部韻略


平聲





䆫俞切

增韻


平聲





窻窬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魚模

合口呼

次清

tsʼ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窓疎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五模
穿


次清
楚徂切
tʃ‘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十三科火貨
穿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4-03-06]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5-01]
  • 3.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55
  • 4.    平水韻 七虞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5-01]
  • 5.    "芻" 的詳細解釋  .愛古瓷[引用日期2021-05-01]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933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9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87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40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49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89
  • 12.    芻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01]
  • 13.    芻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01]
  • 14.    芻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5-01]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4
  • 16.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397-398
  • 17.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7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