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芻牧

鎖定
芻牧,漢語詞彙,拼音是chú mù,指割草放牧,出自《左傳·昭公六年》。
中文名
芻牧
拼    音
chú mù
釋    義
指割草放牧;指放牧的人等
出    處
左傳·昭公六年》

目錄

芻牧解釋

1、指割草放牧。
2、指放牧的人。
3、家畜。指馬牛羊之類。

芻牧出處

  1. 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
  2.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一》:“帝令史建瑭 以輕騎嘗寇,獲芻牧者二百人,問其兵數,精兵七萬。”
  3. 梁啓超 《本館第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乘輿播蕩,神京陸沉,天壇為芻牧之場,曹署充屯營之帳,中國數千年來,外侮之辱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1] 
  4. 史記·蘇秦列傳》:“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
  5.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卜式 試於芻牧,弘羊擢於賈豎,衞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矣。”
  6. 唐·陸龜蒙 《村夜二篇》詩之二:“祗効芻牧言,敢防輕薄罵。”
  7. 舊唐書·羅弘信傳》:“ 存信御軍無法,侵魏之芻牧,弘信不平之。”
  8.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兑》:“蓋宗法社會之視外人,理同寇盜,凡皆侵其芻牧,奪其田疇而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