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點魟

鎖定
花點魟(Dasyatis uarnak Forsskål,1775)是鱝形目魟亞目魟科魟屬的一種魚類。可煮成湯以藥用,主治牙痛。
中文名
花點魟
拉丁學名
Dasyatis uarnak (Forsskål,177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鱝形目
亞    目
魟亞目
魟科
魟屬
花點魟

花點魟形態特徵

花點魟 花點魟
測量標本4尾;全長1 405-1 905 mm;採自上海魚市,廣東廣州,海南三亞。
體盤亞圓形,微帶斜方形,前緣凹入,大者尤顯著,與吻端成60°;前角廣圓,后角鈍圓或微尖;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1-1.2倍,最寬處約在於體盤之中部或稍後。吻頗尖,相當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4左右,比眼間隔約大2倍。眼頗小,稍突出;眼徑比噴水孔稍小;眼間隔平坦或凹入,前囟長方形,或三角形。前鼻瓣連合為口蓋,伸達上頜,後緣微凹或平直,淺裂或幾完整。口小,波曲,口前吻長為口寬之2.5-2.7倍;齶膜淺凹,後緣細裂;口底乳突4-7個,近中部的2個最明顯,在外側、內側及正中者細小或個別消失(1,1,I,1, I ,1,1=7;1,1,I,0, I ,1,1=6;1,0,I,0, I ,1=4)。齒細小,平扁,具橫突,上頜30餘縱行。鰓孔頗狹,第三鰓孔的寬約等於第五鰓孔間距離的1/4。腹鰭頗狹長,在雌體較短寬,裏緣與後緣連合,外角圓鈍,
裏角消失;鰭腳平扁,後端頗尖。
尾很長,比體盤長大3倍餘;上下皮褶都完全消失。
花點魟
花點魟(6張)
結鱗的分佈狀況與齊氏紅相同,在全長約2m、體盤寬0.5 m以上的個體,頭部和背部密被平扁鱗片,列成一寬帶,在脊椎線上的正中一行由10餘個大型心狀平扁結鱗組成,在肩板上的一個最大;尾部自尾刺以前具一平扁鱗片狹帶;尾刺後的尾部密被尖細鱗片。
花點魟
花點魟(4張)
背面赤褐色或沙黃色,密具黑褐色圓形或多邊形斑塊,大者與眼球約同大。腹鰭外緣黃色。尾具暗褐色橫紋70餘條,在尾的後部橫紋間還具一黑色斑點。腹面淡白,邊區褐色。長大者橫紋連接成純暗褐色。體盤寬達1.5 m以上,為魟類中之最大者。
花點魟

花點魟分佈範圍

  • 台灣海峽
  • 台灣省
  • 東海
  • 南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