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荄鎮

鎖定
花荄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地處安州區西北部,東、東北與江油市方水鎮接壤,南與塔水鎮(清泉)、界牌鎮毗鄰,西南與高新區永興鎮(河邊場)相鄰,西與黃土鎮(樂興場)、塔水鎮接壤,北、西北靠黃土鎮。距區人民政府駐地約1.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27平方千米(撤併前原花荄鎮、興仁鄉面積累加)。 [4]  [8]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為益昌縣治所,縣址設今聯豐村境內觀斗山。1958年,與文星、黃土、界牌、先林等鄉合併為紅旗公社。1984年11月,文星、先林2公社合併為花荄鎮。 [4]  截至2019年末,花荄鎮户籍人口為61229人。 [7]  截至2020年6月,花荄鎮轄10個社區、11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解放街71號。 [4] 
截至2019年末,花荄鎮有工業企業203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4個。 [7] 
2021年10月,入選四川省基層治理示範街道(鄉鎮)。 [9] 
中文名
花荄鎮
別    名
花城
行政區劃代碼
510705102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安州區
地理位置
安州區西北部
面    積
127 km²
下轄地區
10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花荄鎮解放街71號
電話區號
0816
郵政編碼
62265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文星閣
姊妹廊橋
濕地公園等
車牌代碼
川B
人    口
61229人(2019年户籍人口)

花荄鎮建置沿革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為益昌縣治所,縣址設今聯豐村境內觀斗山。
唐調露年間,朝廷命花衡芝將軍到此平叛。
永淳元年(682年),縣址由安昌東岸(今聯豐村“觀斗山”)遷駐安昌河西岸,益昌縣更名西昌縣,駐江西館,花衡芝即受封為西昌侯。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拆縣建鎮,設西昌鎮,屬龍安縣(今安縣)。
1958年,與文星、黃土、界牌、先林等鄉合併為紅旗公社。
1984年11月,文星、先林2公社合併為花荄鎮。 [4] 
2016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綿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州區的行政區域,花荄鎮改屬安州區。 [5] 
2019年1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興仁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花荄鎮管轄。 [1] 
花荄鎮衞星圖 花荄鎮衞星圖

花荄鎮行政區劃

花荄鎮轄10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花荄鎮人民政府駐解放街71號。 [11] 
一、居民委員會
·益昌社區·勝果社區·文星社區·白鶴林社區·西巖社區·羅林社區·先林社區·前進社區·柏楊社區·興仁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
·龍興村·雍峙村·紅武村·聯豐村·皂河村·獅回村·九合村·五郎村·長溝村·龍游村·興福村

花荄鎮地理環境

花荄鎮位置境域

花荄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地處安州區西北部,東、東北與江油市方水鎮接壤,南與塔水鎮(清泉)、界牌鎮毗鄰,西南與高新區永興鎮(河邊場)相鄰,西與黃土鎮(樂興場)、塔水鎮接壤,北、西北靠黃土鎮。距區人民政府駐地約1.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27平方千米(撤併前原花荄鎮、興仁鄉面積累加)。 [4] 

花荄鎮地形地貌

花荄鎮地處安昌河沖積平原腹心之地,屬丘壩兼有地帶。

花荄鎮氣候

花荄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温和;夏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集中;冬季乾燥較寒,多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温16.4℃,1月平均氣温3.8℃,極端最低氣温-3.2℃;7月平均氣温27.4℃,極端最高氣温36℃。生長期年平均330天以上,無霜期年平均290天以上。0℃以上持續期3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42.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10天左右,最多達130天,最少為7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4] 

花荄鎮水文

花荄鎮境內屬涪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安昌河、草溪河。安昌河縱貫全境,流程約15千米,總灌溉面積為14平方千米。草溪河發源於黃土鎮菩提村山谷,全長約21千米,流經本鎮區域12餘千米,灌溉着本鎮丘區7.5平方千米大片土地。 [4] 
花荄鎮電子地圖 花荄鎮電子地圖

花荄鎮自然災害

花荄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霜雪、連陰雨及地震等。地震最大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死亡70人,累計受傷9135人,房屋受損達90%以上,房屋垮塌65%以上,房屋受損面積達369萬平方米。全鎮道路、橋樑、學校、醫院、農作物、水利全面損毀,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3億元。 [4] 

花荄鎮自然資源

花荄鎮境區淺水層地下水資源流量約為3000萬立方米,年利用1000萬立方米。有可利用養殖水1000立方千米。東西部丘區植被良好,森林覆蓋面率達47.3%。
2011年,花荄鎮耕地面積3.3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600畝,林地面積1.6萬畝。 [4] 

花荄鎮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8.2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4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2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22萬人,佔51.3%;女性4.01萬人,佔48.7%;14歲以下0.93萬人,佔11.3%;15~64歲5.66萬人,佔68.8%;65歲以上1.64萬人,佔19.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18萬人;有回、羌2少數個民族,共548人。其中回族38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0%;羌族164人,佔3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8人。 [4] 
截至2017年末,花荄鎮常住人口為79276人。 [2] 
截至2019年末,花荄鎮户籍人口為61229人。 [7] 

花荄鎮經濟

花荄鎮綜述

2011年,花荄鎮財政總收入192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17元。 [4] 
截至2019年末,花荄鎮有工業企業203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4個。 [7] 

花荄鎮農業

2011年,花荄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5.5%,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7.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5570噸,其中水稻20886噸,小麥443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生薑、辣椒、瓜果、蔬菜等。油菜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4211噸,其中花生210噸;蔬菜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18503噸,主要品種有瓜果類、莖葉類、根莖類,其中蘿蔔5000噸,南瓜156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8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家禽飼養量500萬羽,上市家禽380萬羽。生產肉類5326噸,其中豬肉4480噸,牛肉660噸,羊肉186噸;禽蛋16200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水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2.1萬噸,主要品種有柚子、梨、桃,其中柚子3500噸,桃1470噸。漁業以草魚、魚、鯉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7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567公頃,產量6460噸;漁業總產值4500萬元。名優特農產品有薯粉、大米、鮮蛋,綠色環保農產品有紫薯粉、聖吉康雞蛋。大型農業機械295台(輛)。
截至2011年末,花荄鎮累計造林5800畝,其中防護林4800畝,經濟林1000畝,竹林5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0萬株,林木覆蓋率26.1%,活立木蓄積量43017立方米。 [4] 
花荄鎮紫薯 花荄鎮紫薯

花荄鎮商業

2011年末,花荄鎮商業網點4256個,職工11917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9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4] 

花荄鎮社會事業

花荄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花荄鎮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500人,專任教師55人;小學1所,在校生2530人,專任教師1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小學7所,其中縣屬高級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5600餘人,專任教師348人;實驗初中1所,在校生1791人,專任教師121人;縣屬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2076人,專任教師110人;初中1所,在校生2081人,專任教師1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職業技術中學1所,在校生1120人,教職工87人,其中專任教師68人,兼職教師10人,中高級教師49人,國家及市縣骨幹教師20人。農村成人技術學校1所,主要負責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年剩餘勞動轉移培訓500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0人次,專任教師2人,兼職教師18人。 [4] 
花荄鎮中學召開消防知識講座 花荄鎮中學召開消防知識講座

花荄鎮文體事業

1969年,花荄鎮建立廣播站。
1992年,花荄鎮建立廣播電視站。
2004年,花荄鎮廣播電視站劃歸安縣廣播電視有限公司。
2011年末,花荄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0人。體育場地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人。50%的城市社區和1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7%。有線電視實現全覆蓋,電視節目31套。 [4] 

花荄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花荄鎮各類科技人才17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3人,經營管理人才13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人。 [4] 

花荄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花荄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6個;病牀700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6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8.5張,固定資產總值3.2億元。專業衞生人員520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300餘人次,住院手術5400餘台次,出院病人5400餘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3%。 [4] 
花荄鎮委員會成立大會 花荄鎮委員會成立大會

花荄鎮社會保障

2011年,花荄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64户,人數1889人,支出589.4萬元,月人均2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02户,人數857人,支出133.7萬元,比上年增長0.5%,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8.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6人,支出19.1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醫療救助1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99人次,共支出46.7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臨時救濟786人次,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1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500畝,倒塌房屋5間,直接經濟損失420萬元,救災支出10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8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5人。社會福利費3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服務單位1個。社區服務設施1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6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4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捐贈物資折款1.5萬元,接收捐贈衣被150萬件,使35人(次)困難羣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923人,有1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380元,比上年增加294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1517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8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18件,結案率100%。 [4] 

花荄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花荄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投遞點2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18萬户,移動電話用户5.4萬户,寬帶接入用户1.98萬户。 [4] 

花荄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花荄鎮天然氣用户11235户,其中工業用户3户,居民用户11232户,城區燃氣普及率為95.6%。沼氣成為農村的主要能源,邊遠丘區仍使用秸稈作為能源的補充。 [4] 

花荄鎮交通運輸

2011年,花荄鎮境內有縣級公路雙向6車道2條,總長15千米。花荄汽車客運站,日均發送客車176輛,日客運量60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36.5萬噸。 [4] 

花荄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唐代將軍花衡芝帶兵在此平叛封侯,並用此地盛產紅砂石石板鋪路,癩疤石(雲母石)石條築路沿,修建了長約500米的街道而得名。民間稱之為“花街”,又名花街場。因“街”字欠雅,本地紳士根據《漢書》“清陽浮動,根荄以遂”之句,取其“春風和煦,草木萌動”之意,更“街”為“荄”,後稱“花荄鎮”。國民黨省政府1948年7月22日批准同意安縣將“花街”更名“花荄”,沿用至今。 [4] 

花荄鎮榮譽稱號

2021年4月,花荄鎮入選“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3] 
2021年11月,花荄鎮入選四川省“2020年全省基層治理示範鎮”名單。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